APP下载

菊品兰心,尽善尽美的医者情怀
——记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李菊兰博士

2015-01-03文图中国当代医药胡锦李华时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喉头四川省外科

文图/《中国当代医药》记者凌寒 特约记者 胡锦 李华时

菊品兰心,尽善尽美的医者情怀
——记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李菊兰博士

文图/《中国当代医药》记者凌寒 特约记者 胡锦 李华时

“李大夫,我最近嗓子疼不说,还吃不下饭,这是咋回事?”“来,张开嘴巴,让阿姨看一下嗓子。”2015 年6月23日上午刚过8点,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部就已经忙碌起来,该科主任李菊兰博士认真地开始对就诊患者进行详细检查。面对每一位患者,她始终保持着温和而又专业的态度……

耳、鼻、喉,人人生而有之。不生病的时候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一旦出现问题,便会让人无所适从,甚至威胁到正常的生活。耳鼻喉有了不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成了病人的首选之地。于是,李菊兰所在的科室,也就天天忙忙碌碌地迎来送往着一个个患者。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李菊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恬淡如兰,清韵似菊。她和她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在悉心地以自己勤勉的工作姿态和卓越的医疗技术,力求尽善尽美地为无数患者解除着疾病所带来的痛楚……

工作中的李菊兰主任

忙碌,是她生活的常态

事实上,熟悉李菊兰的人都知道,早上6点半,是她每天定下的闹铃时间。当家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就已经起床,简单的洗漱、匆忙的早餐之后,去医院开始一天的忙碌。

在科室里,李菊兰主任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医院上班,到了医院就穿上工作服,查看头天的术后病人以及当天的术前病人,重点病人自己换药。等大家都准时上班时,她已经把科里的病人情况都了解透了。每周一、周三上午和周四下午,是李菊兰的门诊时间,往往一上午就要接诊30多个病人。为了不耽误病人的就诊时间,李菊兰忙起来常常一上午喝不上一口水。除了坐门诊,她大多数的工作时间都是在手术台上度过的。“忙的时候,一天要做五六台手术,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为了让其他医生能早点儿做完手术休息,她总是把自己的手术排到后面,经常在手术室度过本应是午休的时间。下手术后饭菜往往已经凉了。辛苦了一天还不算完,如果晚上有急诊,李菊兰还得随时准备去医院。

“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忙碌就是我生活的常态。”李菊兰淡然地说,因为工作太忙,她平时没有时间和朋友喝茶聊天,即便在同一个城市的朋友也只能靠电话联系;而逛街对于李菊兰来讲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每次去街上都会一次性尽可能多地购买生活用品,衣服也是在固定的服装店购买,为的就是能够最大化地节省时间。曾经有一位出院的病人给李菊兰写来一封信,“李主任,您太累了,请你不要透支生命,好好珍惜身体……”字里行间的牵挂,让李菊兰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早在17年前,李菊兰还是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大一的一名新生,她那时便被电影《燃烧吧!火鸟》中一位漂亮而双目失明的弹钢琴的女孩所感染,决心要当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但后来,她却成了一名优秀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青年专家。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其实一路走来的李菊兰,的确是为无数患者的康复“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她于1998年7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当年参军入伍到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工作;2001年7月至2006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攻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生,其中2001年至2002年,还就读于中国与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联合培养听力学研究生项目,因成绩优异转读博士,2006年6月获博士学位;2008 年3月,李菊兰就任科副主任,2013年1月任主任。如今,李菊兰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已17年,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种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进行诊治和手术,尤其擅长耳科疾病诊治。

其间的2006年,李菊兰博士毕业回院后,即率先在科室尚未购买显微镜的条件下在乐山地区开展面神经减压术,让面瘫病人及时恢复面容。由于该院新生儿较少,其利用产假休息时间与周围妇幼保健院联系,到病房逐个进行新生儿听力检查,积累经验,开展了首次床旁新生儿听力筛查。她开展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为四川省内首创,中耳炎鼓室成形、自体及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术等专科诊疗项目在武警部队及四川省内均技术领先。因技术过硬和诊治态度好,多次接到病人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曾获2011年乐山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这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李菊兰所说的“忙碌,是我的常态”的勤勉基础上而取得的。对她而言,“业精于勤”的古训,已经不足以涵盖她的勤业和敬业态度了,每天工作所带来的疲惫,往往会被患者的感激之情一扫而光——患者张某左耳先天性无听力,右耳反复流脓40余年,听力一天不如一天。张某跑遍了四川几个大医院,所有医生都很为难,建议他保守治疗。“有时候用点儿滴耳液、打个消炎针就好一些,不过几天就会再犯。这个病折磨我大半辈子了,谁要能给我治好,我真想跪下谢谢他。”这是病人在就诊时对医生说的一番话,足以看出老人深受病痛折磨的程度。李菊兰对他进行了详细诊断,和病人及家属交流了一上午,说明了为什么其他医生都建议保守治疗的原因,随后便带领耳科亚专业组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手术以后,张某的耳朵不疼了,听力也得到了提高,40余年的顽疾几天时间就根除了。要不是医生拉着,去除顽疾后的张某就真的给李菊兰跪下了……

患者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尊重,是一名医生最大的收获。李菊兰说,看着一名又一名患者被自己亲手解除了病痛,即使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因此她常说:“人要常怀感恩之心,才能对社会做贡献。是医院给了我一个平台,我也要将我的所学所用回报给培养我的医院,应用到有需要的人身上。”

由于在医术和医德方面的出众表现,李菊兰后来全票当选为四川省耳科学组副组长。了解她的人都说,这是众望所归……

影响,来自于科室实力

“我们的专业虽然看起来比较小,但是仪器特别多,在管理时要特别小心。”在采访中,李菊兰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了科里的仪器设备,“比如这个电子鼻咽镜,软管可以通过鼻子塞入咽喉,从而看到喉咙里的组织,小孩子也用它来检查。别看它很小,不怎么起眼,却能看到医生肉眼看不见的地方,能发现CT和磁共振都无法发现的细小的黏膜病变。”

在隔壁的测听室,进门去就有一个一米宽的隔音室,室内放着一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副耳机,后面有两个带玩具的音箱。“如果患者能听到耳机里的声音,则用手德一下按钮,根据按钮的反馈,就能分析出该患者的听力范围,从而测定出有没有听力问题。这就是纯音听阈测听,可以帮助了解听力情况。后面的两个音箱是给孩子做测听时用的,孩子听到声音转头会得到玩具摇动的奖励,这样就可以了解小孩的听力情况。”李菊兰介绍说,除了上述仪器外,科室还有中耳分析仪、耳声发射分析仪、纯音听阈测定仪、多频脑干诱发电位仪、耳蜗电图仪等全套听力设备以及多导睡眠监测仪测试患者睡眠中打鼾和缺氧情况。

李菊兰和全科医务人员在熟练掌握耳、鼻、咽、喉、头颈疾病的常规诊疗及手术技术的同时,还不断引进先进诊疗设备,派出医护人员学习掌握各种专科治疗新技术,为医院耳鼻咽喉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述是科室“硬件”建设的部分情况。另据记者了解,在“软件”方面,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展开床位70张,现有医务人员3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6名,博士1名、硕士1名。科室医务人员先后在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军地多所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为科室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在科室分工方面,这个科室还细分为耳、鼻咽喉、鼾症、头颈外科四个亚专业科,各亚专业科技术均居乐山市领先地位。耳科分设耳内、耳外科。耳内科主要收治各种耳鸣、眩晕患者,开展床旁新生儿听力筛查。耳外科开展的各种闭合式以及开放式乳突改良根治鼓室成形术、人工及自体听骨链重建术、面神经减压术、外耳道成形术、脑脊液耳漏修补术等技术均处于领先地位。鼻咽喉科主要收治各类鼻部疾病,开展的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鼻侧切开以及面中掀翻进路鼻腔鼻窦肿瘤摘除术、鼻内镜下泪囊造口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歪鼻矫形术等技术非常成熟。鼾症科主要开展睡眠监测、鼾症的综合治疗和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头颈外科在省内首批成功开展尿毒症甲状旁腺移植术,主要开展各种头颈部肿瘤根治及发音功能重建术、各种颈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瘤切除、颌面外伤手术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环状软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茎突截短术、食道异物、气管异物取出术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每年门诊量达到6万人次。

同时,他们还引入人才激励和竞争机制,建立了科学的科室综合评价体系,积极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拓宽人才培养途径。谈及这些,李菊兰则谦逊地说:“现在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我的前辈及老师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奠定了一个很高的平台……”但作为科室的学科带头人,李菊兰不但毫不保守地带教年青医生,还在自己培养医生的同时争取各种派送下级医生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李菊兰还说:“不收患者红包,是科里每位医护人员达成的共识。病人的信任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报答。”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的各种保障,多年来,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才发展成了医院的重点科室,成为当地部队唯一一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其专业技术不但在武警部队及四川省内处于领先地位,还是四川省耳鼻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这一切的学科影响,都源自于这个优秀团队的各项综合实力。

宗旨,把“姓军为兵”摆在首位

由于部队医院的特殊属性,身为科室主任的李菊兰始终将“姓军为兵”的宗旨摆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官兵及驻地百姓服务是她不懈的追求。李菊兰和她的同事们曾于2011年参加总队组织的高原应急救援医疗队训练;还于2014年1月作为专家组成员到泸定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她深知,要做一名好军医,不仅必须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兵服务的心,更要时刻牢记肩上的部队战勤重担;不但要服务好驻地居民,更要时刻保证部队医院科室的卫勤职能。

卫勤无小事。在上述理念支配下,李菊兰更为重视科室医疗质量的管理、监督,亲自负责军人的会诊及手术安排。“综合服务质量不容忽视,我们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让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李菊兰向记者介绍,某支队干部小刘咽部疼痛两个多月了,一开始他没在意,后来发现声音嘶哑,越来越严重。他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检查,李菊兰发现他患有声带息肉,建议他手术治疗。医生当天制定手术方案后,决定第二天进行手术,术后进行简单的抗生素和雾化吸入治疗,第四天就出院了,声音恢复如前,咽部也不疼了。这是声带息肉临床路径实施的一个典型病例。在这家医院,类似小刘这样的声带息肉患者住院手术,一般3至5天就可以出院。因此,他们科室急病人所急,尽早安排手术,合理规范用药,尽力缩短住院周期的优良作风,受到了武警官兵的一致好评。

小黄是乐山支队的一名战士,在一年前出现嗓子疼、吃不下饭等症状。经过检查,李菊兰他们发现小黄患上了恶性淋巴瘤,需要尽快治疗。突如其来的遭遇让小黄无所适从,一度有轻生的念头。李菊兰每天抽出时间与小黄谈心交流,鼓励他战胜病魔。经过他们的悉心治疗,小黄已康复出院,重返工作岗位,今年上半年还被评为支队的“军事训练标兵”。

类似这样的病例在科室里数不胜数,但李菊兰却说:“切实满足病人需求,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我的原则,患者康复出院是我最感欣慰的事,家属真诚的谢意更是我最大的动力。说一千道一万,医疗质量始终是科室的灵魂和生命。”

从医近17年,李菊兰常说:“选择了医生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意味着选择了吃苦耐劳,意味着选择了终生学习!”为了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她一有休息时间,就一头扎进书海里汲取新知识。她的专注和刻苦,换来了精湛的医术和累累的硕果:引进开发了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喉切除发音重建术、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术、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早期喉癌激光微创外科术、喉显微嗓音外科术、鼻内镜外科术、面神经显微外科术及睡眠呼吸障碍外科术等近30项Ⅲ、Ⅳ类高难度手术,技术均居武警部队先进水平。

谈到个人成长,李菊兰说她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领导、老师与同仁们的心血,她又化为新的动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正如她前不久入选乐山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后所写感言中说的:“我深深感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师长的谆谆教诲,离不开组织的悉心关怀,离不开同事的关心和帮助。荣誉只代表过去,我将以此为新起点,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单位的发展中去,融入到人类健康事业中去……”

勤修仁心的李菊兰,就这样像一丛春兰、像一丛秋菊,以圣洁、清雅的兰心菊品,为部队和地方上的一个个患者,奉献着自己的璀璨人生……

专家简介

李菊兰,女,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文职5级,技术8级。现任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武警部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科主任,武警后勤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被评为武警部队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目前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委员会全国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学组副组长,乐山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发表专业科研论文近30篇。2005年曾获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010年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贡献突出,曾先后享受武警部队特殊人才岗位津贴及军队特殊人才岗位津贴。

猜你喜欢

喉头四川省外科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护理风险措施的效果和价值分析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浅谈喉头在歌唱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