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2015-01-03徐继宗刘冬婷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2期
关键词:胃管肠梗阻排气

徐继宗 刘冬婷 尹 谨 张 帅

(1.三峡大学肛肠病诊疗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0;2.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3.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宜都 44311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徐继宗1,2刘冬婷3尹 谨1,2张 帅1,2

(1.三峡大学肛肠病诊疗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0;2.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3.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宜都 4431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肠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X线片液气平面消失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X线片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85.00%)及总有效率(9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80.0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有效率高等优点。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

黎介寿院士于1995年首次提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PISBO)的概念,是腹部手术后的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治疗不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严重者可致肠瘘、短肠综合征,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其发病机理和诊疗手段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EPISBO,获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诊断为EPISBO并纳入本研究:(1)近期(1~3周)有腹部手术史[1];(2)术后肠蠕动一度恢复,部分患者已排气、排便,进食后出现以腹胀为主的梗阻症状,伴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痛多不明显;(3)腹部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有固定压痛,而无反跳痛、肌紧张,叩诊呈鼓音,肠鸣音弱或消失;(4)腹平片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液气平面或肠腔积气;增强CT显示肠壁水肿、增厚、肠腔积水、积液、腹腔渗出或肠襻成团等现象;(5)可伴低热,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一般无高热;(6)排除肠麻痹、内疝、扭转,套叠,吻合口狭窄,以及腹腔感染、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和假性肠梗阻等;其中1、2、6为必备条件。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脑、肝、肾、肺或血液系统疾病者;精神或法律上的残疾患者;伴有严重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如肠瘘、重症感染等);无法配合,未按规定用药或中断治疗,无法判定疗效者。

1.2 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病例80例,均为腹部手术后致EPISB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3~87岁,中位年龄41岁;其中阑尾切除术后12例,胆囊切除术后8例,各种胃肠手术后20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5~82岁,中位年龄39岁;其中阑尾切除术后10例,胆囊切除术后6例,各种胃肠手术后24例。两组病例在年龄分布、性别构成、营养状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适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2)给予广谱抗生素(头孢哌酮)及甲硝唑抗感染,5~7 d;(3)常规应用生长抑素,1.5 mg,每日1次,微量泵输入;(4)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 mg,每日2次,3~5 d),减轻肠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5)辅助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60 mg,每日2次;(6)腹部微波照射理疗,约30 min/次,每日2次。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肠汤:大黄10 g(后下),芒硝10 g,枳实10 g,厚朴15 g,陈皮10 g,桃仁15 g,当归10 g,蒲公英10 g,赤芍12 g,茯苓10 g,黄柏10 g,桔梗10 g,黄芪10 g,甘草5 g。加水煎至400 mL药液,100 mL自胃管注入,闭管1 h后开放,100 mL保留灌肠,每日2次。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肠梗阻的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肛门恢复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正常;可以拔除胃管;X线或CT提示无梗阻征象,无胀气。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可有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基本恢复;可以关闭胃管暂予观察;X线或CT提示液气平面明显缩小或消失,但有肠腔积气。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缓解或加重,X线或CT提示仍有梗阻征象,需手术探查。观察胃管留置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X线检查显示液气平面消失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独立样本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肠梗阻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的比较见表1。观察组在胃管留置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以及X线检查显示液气平面消失时间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h,±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h,±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别 胃管留置时间X线检查液气平面消失时间观察组 1 0 8 . 2 3 ± 1 1 . 2 4△ 1 0 9 . 4 6 ± 1 7 . 4 8△对照组 1 4 7 . 3 8 ± 1 9 . 7 2 1 4 9 . 8 5 ± 1 7 . 5 6 n 肛门排气排便时间4 0 8 9 . 5 4 ± 1 7 . 9 3△4 0 1 1 6 . 3 3 ± 2 2 . 1 0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EPISBO是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2周),发病率0.69%~1.4%,占术后早期肠梗阻90%以上,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3]。EPISBO病变范围较广,炎症造成的肠蠕动减弱是其梗阻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肠壁水肿引起肠腔阻塞。对于术后早期肠梗阻应与其他类型肠梗阻区分开来,应首选非手术治疗,如盲目的再次手术极易损伤高度炎性水肿的肠管,造成术后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导致病程延长,危及生命。

单纯西医药物的非手术治疗措施,是EPISBO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常规禁食,肠外营养的应用,持续胃肠减压,应用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以及广谱抗生素。其主要目的主要是减少肠腔内积气,改善肠管血供,减少肠管壁渗出和水肿,缓解腹腔内炎症。但单纯西医需要一定的禁食时间及治疗周期,其导致的营养不良可能阻碍患者炎性梗阻的恢复,引起全身情况的恶化,尤其对中老年患者极为不利,尤以合并诸多内科疾病者为甚。本研究中,传统西医治疗组在治疗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平均均在5 d以上,长时间的胃肠道禁食和肠外营养将会使得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破坏的危险性增加,与梗阻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从而诱发诸多急性内科并发症的发生,且与目前所提倡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背道而驰[4]。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腑气不通,气滞血瘀,邪实内闭所致,属“关格”、“腹胀”等范畴。肠道功能失调,若能以口服中药及灌肠双重作用,可获得较传统西药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本研究中,通肠汤方中大黄为大苦大寒之品,起泻下通便、清除胃肠积滞作用,是为君药;芒硝泻下、软坚、清热,是为臣药,枳实导滞消痞,苦辛破结;厚朴消积导滞,行气宽中;同时辅以陈皮、桃仁、当归、蒲公英、赤芍、茯苓、黄柏、桔梗、黄芪等起润肠通便、活血袪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大黄含有蒽醌衍生物,能刺激肠管蠕动,减少液体聚集,兼具抗感染功能[5];芒硝所特有的硫酸根离子在肠内可形成高渗溶液,刺激肠蠕动而缓泻;枳实中的挥发油和黄酮苷能调节肠道运动节律,与桃仁和厚朴联用能刺激肠黏膜增加蠕动发挥润肠通便作用。该方剂可兴奋肠道平滑肌,改善腹腔内肠管血运、扩张血管、减轻肠壁水肿和渗出、促使坏死组织及积聚液体吸收,且有一定的抗内毒素作用,能够缓解革兰氏阴性菌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同时以通肠汤灌肠,当灌入之中药达到大容积时,便可刺激横结肠引起“集团蠕动”使肠之蠕动更加活跃,使肠内积聚之热结一举排出,达到通腑泻下的作用。如此能使肠道内毒素得以清除,增强腹腔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且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起到抑菌、消炎作用。

通过本研究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胃管留置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X线检查显示液平面消失时间上均少于西医治疗组,并且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上均高于西医组,在缩短了疗程和住院时间的基础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减少了再手术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1] 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8-3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3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1-62.

[3] 吕云福,邹声泉,詹文华,等.肠梗阻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46-549.

[4] 黎介寿.营养与加速康复外科[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14(2):1-3.

[5] 陈德昌,杨兴易,姜兴禄,等.大黄对胃肠道血流灌注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7):515-518.

R574.2

B

1004-745X(2015)02-0361-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2.071

2014-08-09)

猜你喜欢

胃管肠梗阻排气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讨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