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2015-01-03薛乘风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2期
关键词:疱疹带状疱疹疼痛

薛乘风

(浙江省绍兴市第五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薛乘风

(浙江省绍兴市第五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带状疱疹6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及全部脱痂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并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带状疱疹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带状疱疹主要是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该病好发于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以及腰骶神经支配区域[1-2]。其临床特征主要为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水疱、红斑,同时伴有神经痛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3-4]。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病毒、抗疱疹病毒药、营养神经、止痛对症、免疫调节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物理疗法等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并不十分理想[5]。带状疱疹属中医学“缠腰火丹”、“蜘蛛疮”等范畴。近年来,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6-7]。本研究针对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 《临床诊治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8]中相关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中相关标准,本组患者中医辨证主要为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减轻或消退局部疼痛不止,并且放射至附近部位,坐卧不安,痛不可忍,舌黯,苔白,脉弦细。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标准者;年龄30~80岁之间者;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均经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者。排除标准: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功能异常者;过敏体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浙江省绍兴市第五医院接受诊治的带状疱疹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32~79岁,平均(59.98±10.34)岁;病程4个月至10年,平均(3.14± 1.26)年。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24例;年龄31~77岁,平均(59.14±11.72)岁;病程5个月至12年,平均(3.36±1.18)年。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200 mg阿昔洛韦,每日5次,连续服用3 d;干扰素1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维生素B 20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白芍20 g,当归20 g,红花20 g,桃仁20 g,柴胡15 g,丹参15 g,白术10 g,枳壳15 g,牡蛎20 g,甘草6 g。水煎服,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1剂。两组患者以3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标准 根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治愈: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疱疹全部消退。显效: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疱疹基本结痂。有效:患者疼痛有所缓解,疱疹明显消退,且有少量新发疱疹。无效: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有新发疱疹。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及全部脱痂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处理软件。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 4 9 . 1 7 ± 0 . 5 6 0 . 8 2 ± 0 . 3 7*△对照组 3 4 9 . 1 2 ± 0 . 4 8 0 . 1 2 ± 0 . 1 4*

2.3 两组患者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及全部脱痂时间比较 见表3。观察组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及全部脱痂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及全部脱痂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及全部脱痂时间比较(±s)

组别 开始结痂时间 全部脱痂时间观察组 2 . 5 9 ± 0 . 4 1△ 5 . 4 7 ± 1 . 2 4△对照组 4 . 1 0 ± 0 . 7 2 8 . 9 5 ± 2 . 9 6 n 止疱时间3 4 3 . 1 7 ± 0 . 5 2△3 4 3 . 9 4 ± 0 . 4 5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并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以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在人群中发病率高,并且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带状疱疹皮损表现除水疱及红斑外,同时还可见糜烂、丘疹、血疱以及打疱等[10]。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方法,但其疗效不理想,而中医药在带状疱疹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11-12]。

带状疱疹可归属中医学“蛇串疮”、“缠腰龙”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病位主要在脾、肝、心,其病因主要包括气滞、湿毒及火毒3种,其证型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型、脾虚湿蕴型以及肝经郁热型。主要因湿热蕴蒸、阻于肌肤、经络不通,故而致使气滞血瘀;或由于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故而引起运化不调,痰湿内生,郁久化热,故而博结肌肤而发;或因情志不调,气机升降失司,肝气不疏,则发生郁而化火,火毒循经外发。本文选用中药方中,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和血;丹参活血凉血;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柴胡疏肝解郁;枳壳破气、行痰;牡蛎软坚散结、平肝潜阳;甘草调和诸药。本文研究结果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疼痛评分、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及全部脱痂时间均显著低于单纯西药治疗。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 张强,刘萍,郝淑娴,等.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9):4786-4788.

[2] 尹帅领,卜淑芳,刘扬,等.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1):66-67.

[3] Okuno Y,Takao Y,Miyazaki Y,et al.Assessment of skin test with varicella-zoster virus antigen for predicting the risk of herpes zoster[J].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2013,141(4):706-713.

[4] 短震忠,董永亮,罗慧娟.复方甘草酸苷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9(9):4594.

[5] Bruxelle J,Pinchinat S.Effectiveness of antiviral treatment on acute phase of herpes zoster and development of post herpetic neuralgia: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J].Medecine et maladies infectieuses,2012,42(2):53-58.

[6] 曹峰昊.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246-246.

[7] 魏智钧,欧阳颀,王丹,等.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4):2763-2765.

[8]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5.

[10]Asada H,Nagayama K,Okazaki A,et al.An inverse correlation of VZV skin-test reaction,but not antibody,with severity of herpes zoster skin symptoms and zoster-associated pain[J].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2013,69(3):243-249.

[11]霍则军,刘青云.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伴中、重度抑郁情绪[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4):300-302.

[12]童林萍.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34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4):239-240.

R752.1+2

B

1004-745X(2015)02-0357-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2.069

2014-09-23)

猜你喜欢

疱疹带状疱疹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疼痛不简单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