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照射联合白冰方穴位贴敷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2015-01-03杨环玮冯文杰王淑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2期
关键词:微波支气管哮喘

杨环玮 冯文杰 王淑英 王 品 丁 静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微波照射联合白冰方穴位贴敷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杨环玮 冯文杰 王淑英 王 品 丁 静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目的观察微波照射联合白冰方穴位贴敷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普米克令舒,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冰方穴位贴敷(天突、璇玑、双肺腧、双定喘)联合微波照射(双定喘),两组疗程均为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FEV1、FEV1/FVC(%)及PEF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哮喘症状控制起效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照射联合白冰方穴位贴敷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支气管哮喘 白冰方 微波照射 中医疗法

支气管哮喘已被世界公认为一道医学难题,目前大多认为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其发病率与死亡率近年有增加趋势,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根治哮喘,且西药存在诸多副作用,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院采用微波照射联合白冰方穴位贴敷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符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哮病”的诊断与辨证标准。排除标准:(1)治疗4周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2)2周内使用过β2受体激动剂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3)合并心血管、脑、肝、肾等严重原发病及全身性疾患;(4)哺乳妇女及孕产妇,精神疾患;(5)对相关中药过敏及有皮肤过敏症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肺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2例,均按文献[2]分度标准为轻中度支气管哮喘。将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1~65岁,平均(48.70±5.20)岁;平均病程(10.50± 3.40)年;平均发作时间(1.30±3.50)d;发病程度包括轻度20例,中度16例。对照组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19~67岁,平均(49.30±5.80)岁;平均病程(10.90±3.50)年;平均发作时间(1.50±4.10)d;发病程度包括轻度22例,中度1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予吸氧、抗感染、静脉茶碱、化痰及博利康尼5 mg(2 mL)雾化吸入,每日2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雾化中加普米克令舒 (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4 mL),每日2次。治疗组应用白冰方穴位贴敷(天突、璇玑、双肺腧、双定喘)每帖8~12 h,每日更换贴膏,药物组成:白果、薄荷冰、僵蚕、全蝎、百部、皂角刺、桔梗、玄参、细辛、荆芥、防风、白芥子、麦冬、生地黄、丹参、木蝴蝶、牛蒡子、诃子,具体制作方法:以上药物研磨以1∶1比例制成散剂,以温水调成膏状,加以透气贴膜为裱褙,姜汁为辅料外涂于所选穴位,增强药物的吸收和渗透。联合微波照射(双定喘),每日1次,每次20 min。两组疗程均为7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于治疗第7日行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占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同时观察患者哮喘症状、体征变化,并按0、1、2、3分进行评分[4]。

1.5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或PEF)增加量>35%或治疗FEV1(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20%。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范围25%~35%,或治疗后FEV1(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15%~24%,仍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见表1。结果示两组患者经治疗FEV1、FEV1/FVC(%)及PEF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治疗前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P E F(L / S)F E V1(L) F E V1/ F V C(%)治疗组 治疗前 4 . 8 1 ± 0 . 9 1(n = 3 6) 治疗后 6 . 1 5 ± 1 . 0 5*△对照组 治疗前 4 . 1 3 ± 0 . 7 2 1 . 5 7 ± 0 . 5 7 5 8 . 1 9 ± 1 0 . 1 5 2 . 3 5 ± 0 . 7 0*△ 6 7 . 2 2 ± 8 . 3 6*△1 . 5 4 ± 0 . 3 2 5 7 . 7 5 ± 7 . 4 9(n = 3 6) 治疗后 5 . 3 0 ± 0 . 8 1*1 . 9 0 ± 0 . 6 1* 6 2 . 3 7 ± 9 . 3 4*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3。结果示治疗后两组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治疗前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

组别 时间咳嗽 咯痰 喘息 哮鸣音治疗组 治疗前(n = 3 6)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2 . 4 1 ± 0 . 5 7 2 . 2 9 ± 1 . 2 1 2 . 9 5 ± 0 . 4 0 2 . 2 1 ± 0 . 1 8 1 . 9 0 ± 0 . 5 8*△ 1 . 2 2 ± 0 . 9 5*△2 . 0 1 ± 0 . 2 4*△1 . 6 7 ± 0 . 1 6*△2 . 4 3 ± 0 . 6 1 2 . 3 1 ± 1 . 3 9 3 . 0 1 ± 0 . 5 6 2 . 2 6 ± 0 . 4 3(n = 3 6)治疗后2 . 2 4 ± 0 . 9 8* 2 . 0 1 ± 1 . 3 9* 2 . 8 6 ± 0 . 2 7* 2 . 0 4 ± 0 . 2 3*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症状控制起效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4。结果示两组患者哮喘症状控制起效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症状控制起效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症状控制起效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治疗组 3 . 1 3 ± 0 . 7 3△ 3 . 2 8 ± 1 . 1 0△对照组 4 . 3 2 ± 0 . 6 8 4 . 2 5 ± 1 . 2 1 n 3 6 3 6起效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2 . 0 3 ± 0 . 6 0△ 3 . 0 1 ± 0 . 6 9△2 . 9 9 . ± 0 . 7 2 3 . 9 5 ± 0 . 5 4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目的是尽快缓解气道痉挛,如诊治不及时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急性发作期临床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抗胆碱能药物、白三烯受体调节剂、茶碱类等,其中糖皮质激素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多数患者都恐惧激素的不良反应,常常拒绝应用。中医学在治疗哮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研究,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治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病”范畴,中医学认为哮病多为宿痰内伏于肺,多由外感、劳倦等诱因引触,以致痰阻气道,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使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致喘息哮鸣有声。《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全集·哮喘辨》一书,对哮喘的病因进行了归纳,认为“哮发之原有三:有因惊风之后而得者,……,有感风寒而得者,有食咸酸呛喉而得者”。可见风邪触动痰浊,气道孪急是哮病的主要诱发病机。因此笔者以宣肃肺气,化痰止咳平喘为法,采用微波照射联合白冰方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刺激穴位、经络和药物渗透吸收的双重作用,从而调整人体整体脏腑功能,消除炎症,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作为中医治疗哮喘顽疾的传统方法之一,具有调理脏腑,补虚泻实之功效[6]。本院肺病科创立白冰方,以白果、薄荷冰、玄参、细辛、荆芥、防风、白芥子、皂角刺、麦冬、生地黄、丹参、僵蚕、全蝎、百部、木蝴蝶、桔梗、牛蒡子、诃子为主方,方中白果味甘、苦、温,具有温肺益气、定喘咳之功;薄荷辛、凉,达清热利咽之效;僵蚕、全蝎咸、辛,具有解痉平喘之功;细辛、荆芥、防风味辛具有发散风邪之效,白芥子、皂角刺辛、温,化痰止咳平喘,功在治疗痰咳喘满;桔梗辛、散苦泻,宣开肺气,祛痰,牛蒡子、百部味苦,润肺下气;诃子味苦、酸,涩,性温,具有敛肺下气之功,辅以麦冬、生地黄、丹参以养阴活血,诸药合用功奏宣肺降气、解痉平喘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敷贴穴位以背部腧穴为主,是因为人体脏腑精气输注于背腧穴,外邪也易从腰背部侵犯人体脏腑,背腧穴与脏腑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7],所选穴位肺腧为足太阳膀胱之穴位,通达内外,固护卫气,达到抵御外邪,止咳平喘之功。定喘穴是经外奇穴,具有宣肺平喘、化痰消饮之功,天突、璇玑均为任脉之穴位,位于颈部,具有宽胸利肺、止咳平喘之功。而微波照射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加速组织修复,从而加速了气道和肺部组织的弹性恢复,在消除炎症的同时,提高了肺顺应性,加快肺功能的康复。哮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脾肾阳虚为多,微波的热效应又可达到了温补阳气、扶正固本之功。因此运用白冰方穴位贴敷联合微波照射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显示,应用本法能够较好地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同时又避免了吸入激素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9.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3,26(3):132-13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66.

[3] 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4-73.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817.

[5] 郑继生.哮喘临床缓解期的中医诊疗综述[J].河南中医,2012,32(2):255-257.

[6] 朱彬,刘广霞.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近况[J].河南中医,2012,32(8):1098-1100.

R245.9

B

1004-745X(2015)02-032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2.053

2014-05-06)

猜你喜欢

微波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