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百日咳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5-01-03陈慧程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2期
关键词:百日咳西医西药

陈慧 程燕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05)

中西医结合治疗百日咳综合征临床观察*

陈慧 程燕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0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百日咳患儿随机分为西医组(序贯使用阿奇霉素或抗病毒药)、西药+中药口服组(口服阿奇霉素和中药)、西药+中药贴治组(口服阿奇霉素和中药贴治)各52例,第1疗程5 d后停4 d,第2疗程3 d后停4 d,观察各组临床疗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西药+中药口服组总有效率为94.23%,西药+中药贴治组92.31%,西医组96.15%,3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中西医结合方法能明显缩短患儿痉咳期的时间,缓解患儿痛楚,并在卫生经济学效益上较西医组有一定优势,更加经济节约。而西药组+中药口服组与西药组+中药贴治组之间在缩短患儿痉咳期的时间和成本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百日咳综合征在缩短病程、方便舒适、成本-效果比等方面较单纯使用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中西医结合 百日咳综合征 疗效 方案

百日咳综合征病因是由于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除百日咳杆菌以外的其他病原体)感染,因其临床症状以发作性痉挛性咳嗽、咳末伴高声调鸡鸣样吼声为特征,表现与百日咳多有类似,故又称“类百日咳样综合征”[1]。本病是多发生于儿童时期的呼吸道疾病,针对病因西医常规给予利巴韦林、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抗感染治疗。尽管如此,目前对于罹患本病的儿童出现的剧烈痉咳缺乏有针对性且快速经济的治疗措施。为找寻合理的治疗方案,笔者对符合百日咳综合征诊断的156例患儿分成3组,分别采取西医、西药加中药口服、西药加中药贴治,并进行卫生经济学指标分析,旨在为该病寻找经济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的“顿咳”部分制定。定义:本病是由于外邪客于肺系所致,以阵发痉挛性咳嗽,部分患儿咳后伴见特殊吸气性吼鸣声为其特征。分型标准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百日咳》制定,分为3个证型:风邪袭肺(初咳期);肺热壅盛(痉咳期);气阴亏虚(恢复期)。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顿咳”诊断标准,属于痉咳期患儿;(2)否认百日咳接触史;(3)病原学检测(呼吸道常见病源抗体联检)中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抗体至少一项为阳性;(4)年龄为3个月至8岁;(5)征得法定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中医一附院门、急诊就诊及住院儿童中年龄在3个月至8岁内,符合百日咳综合征诊断标准且完成观察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入3个用药组。所有患者男性92例,女性64例;病程1~37 d,平均病程8.9 d。西医组52例,男性33例,女性19例;<4岁37例,4~8岁15例;体质量<12 kg的33例,>12 kg的17例;病程<10 d的45例,>10 d的7例。西药+中药口服组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4岁42例,4~8岁10例;体质量<12 kg的37例,>12 kg的15例;病程<10 d的40例,>10 d的12例。西药+中药贴治组52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4岁48例,4~8岁4例;体质量<12 kg的42例,>12 kg的10例;病程<10 d的41例,>10 d的11例。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西医组给予阿奇霉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每日10 mg/kg静注,第1疗程5 d后停4 d,第2疗程3 d后停4 d,第3及第4疗程用法同前,但可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序贯疗法;根据呼吸道常见病原体联检结果,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则改予利巴韦林(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每次5 mg/kg,每8小时1次,静脉注射1~2周,之后可根据病情酌情改予口服利巴韦林(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每次5 mg/kg,TID。西药+中药口服组:西药仅给予口服阿奇霉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或利巴韦林,药量及疗程同上。口服中药:对于肺热壅盛证(痉咳期)给予百部止咳糖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内制剂10411014)。组方:百部(蜜制)、川贝母、前胡、款冬花、拳参、黄芩、桔梗、甘草。用法用量:3个月至1岁,每次5 mL;1~3岁,每次10 mL;3~8岁,每次15 mL,均为每日3次。西药+中药贴治组:西药仅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或利巴韦林,药量及疗程同上。肺炎贴组方(协定处方):麻黄、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细辛,以上药味按照1∶1∶2∶2∶1的比例配置,另加入透皮剂氮酮(2%)、蜂蜜(调和剂)。中药贴治疗法:分别贴双侧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双侧膏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每日贴1次,每次3~4 h。

1.4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情况。观察不同治疗对缓解患儿痉咳症状所需时间及费用比较。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内“顿咳”的疗效评定标准和 《中医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标准。痊愈:咳嗽消失,体温正常,无并发症。显效:咳嗽缓解,体温正常,但仍有间断单声咳出现。有效:体温正常,偶有顿咳发作,咳后无面色发绀、面赤。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3组均获得较好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各组患儿缓解痉咳症状所需时间及费用比较见表2。结果示西药+口服中药组、西药+中药贴治组在缓解小儿百日咳综合征痉咳的时间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组,能明显缩短患儿痉咳期时间(P<0.05),缓解患儿痛楚;而且在治疗费用方面也明显优于西医组,相对经济节约(P<0.05)。

表2 各组患儿缓解痉咳症状所需时间及费用比较(±s)

表2 各组患儿缓解痉咳症状所需时间及费用比较(±s)

与西医组比较,△P<0.05。

组别 n西医组 5 2平均缓解时间(d) 平均费用(元)9 . 3 0 ± 2 . 5 7 6 2 9 . 7 3 ± 1 4 0西药+中药口服组 5 2 7 . 0 8 ± 1 . 9 9△ 5 2 8 . 9 2 ± 8 2△西药+中药贴治组 5 2 7 . 3 8 ± 0 . 4 8△ 5 5 6 . 8 1 ± 1 3 0△

3 结 论

针对本病西医治疗仅依靠输液及对症处理,起效慢、效果欠佳,而且费用较高,通过使用中医药参与治疗,包括口服中药和中药贴治,可明显缩短患儿痉咳期的时间,约2 d,减轻患儿的痛楚,同时可节省家属携带儿童就诊所导致的误工费、车费等,仅医疗费用西药+口服中药组即可节省100元左右,加之缩短疗程所节省时间及附加费用更具有经济价值。从总有效率来看,虽然西医组的有效率最高(96.15%),但是经统计学处理与其他两组并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西医组治疗时间长,观察时间相应也较长有关。西药+中药口服组以及西药+中药贴治组在成本-效果比等经济指标方面均优于西医组,但在疗效方面3者无统计学差异。因此,我们优先选择西药+中药口服的治疗方案,其次是西药+中药贴治的方案。

目前,西医对于罹患本病的婴幼儿出现的剧烈痉咳,即处于痉咳期的患儿,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因为一些传统的镇咳药物,如异丙嗪等引起中枢性不良反应,WHO已经明确提出禁止用于婴幼儿[2]。相对安全的右美沙芬等镇咳药物又具有抑制痰液排出的副作用,而本病患儿由于病原体在呼吸道黏膜层纤毛上皮细胞内繁殖,纤毛运动受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如使用此类镇咳药物则更不利于病情恢复[3]。而此时使用中医中药,通过正确的辨证,配合中医治疗,可有效缓解痉咳。百部止咳糖浆,其中君药“百部”为清热润肺止咳的主药,百部治新久咳嗽,尤治痉咳效果更佳,早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就创制了“百部丸”是治小儿顿咳的有效方剂。近年来药理研究证明,百部生物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松弛作用,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并对一些致病菌,尤其是病毒有治疗作用,对多种细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方中其他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解痉止咳之功,而此正与顿咳时毒外袭,痰热互结,肺失清肃,气逆挛缩之病机相契。

“成本最低治疗方案”即是在成本与效果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点,通过本研究,可看出西药+中药口服是成本最低治疗方案;但是由于西药+中药贴治的疗法舒适度高,也可以在年幼或口服中药困难的儿童中推广使用。因此西药辅助中药治疗小儿百日咳综合征具有明显效和优势,具有临床可行性。西药+中药口服组、西药+中药贴治组较西医组治疗成本低、治疗时间短、操作方便。临床医生在治疗小儿百日咳综合征时,采用口服西药的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达到提高疗效、经济、方便的目的。

[1] 于欣.婴儿百日咳综合征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2,32(12):23-24.

[2] 阚周密.小儿镇咳祛痰药的正确应用[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13(3):57-58.

[3] 陆权,王雪峰,陈慧中,等.儿童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0年2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6):439-443.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156 Cases of Whooping Cough Syndrome

CHEN Hui,CHENG Yan.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g TCM Hospital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CM integr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ing whooping cough syndrome in children.Methods:156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Western medicine group,Western medicine and TCM decoction group,Western medicine and TCM plaster group,with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re were 4 days and 3 days pause after the first and second course respectively.Results: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above three groups were 96.1%,94.2%and 92.3%respectively.Th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But TCM integr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children spasm stage time,relieve the children's pain,and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health economics benefits.In aspects of spasm stage time and cost,Western medicine and TCM decoction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TCM plaster group(P>0.05).Conclusion:TCM integr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ing whooping cough syndrome in children has more advantages in the field of disease course,convenience and cost-effectiveness ratio,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TCM integr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Whooping cough syndrome;Curative effect;Scheme

R516.6

B

1004-745X(2015)02-030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2.044

2014-11-05)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项目(11064)

猜你喜欢

百日咳西医西药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小心百日咳
百日咳
清热解毒止痛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