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

2014-12-16邰素琴

护理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出血量饮食病人

邰素琴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常见急症,病人一般出血量大且速度较快,临床可见心悸、头晕、黑便、呕血等症状,甚者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引起休克,这些症状尤其是呕血对于病人来说不仅仅是生理上发生变化,心理上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病情的快速控制、减少出血量及次数、延长出血周期是我科近年来一直探讨的课题之一。我科通过循证与经验的有机结合探讨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受到医务人员及病人的广泛认可。现将相关临床研究资料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消化科2013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3例。所有病人均有呕血及黑便症状,肝硬化病人67例,食管、胃十二指肠病人19例。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28岁~70岁(37.5岁±5.2岁);总计出血量:>1 000mL者11例,500mL~1 000mL者19例,<500mL者13例;出血次数3次以上者8例,出血2次者21例,出血1次者14例。对照组男32例,女11例;年龄25岁~69岁(40.2岁±4.5岁);总计出血量:>1 000mL者15例,500mL~1 000mL者17例,<500 mL者11例;出血次数3次以上者12例,出血2次者23例,出血1次者8例。两组病人在病种、年龄、性别、总出血量和出血次数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如监测生命体征、饮食护理、吸氧、保暖等。

1.2.2 观察组 通过查询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以往临床经验分析总结以下护理干预方法:

1.2.2.1 心理干预 安排专业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初次接触病人主动做自我介绍,介绍医院及本科室基本制度及环境、治疗护理计划、需配合及注意的事项,并将装订成册的健康教育手册发给病人或陪侍人员,便于病人或陪侍人员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及预防方法,缓解内心焦虑及恐惧;初步掌握病人基本病情、心理状态和家庭及经济状况等,了解病人现存的相关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有机会给予接触的机会,传播积极正面的能量,同时将其与危重病病人分室居住,以防病人受到不良刺激;睡眠护理,每晚22:00督促病人入睡,关大灯开小灯、关电视、拉隔帘,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对睡眠不佳者用床上擦浴、热水泡脚等方式促进病人入眠;争取家属配合,多探视、多鼓励和支持病人,医护人员接触病人时情绪表现轻松、平静,态度和蔼。

1.2.2.2 饮食干预 出血期间严禁病人进食。禁食的病人床头卡做标记,时刻提醒病人暂禁饮食[1]。出血停止24h后严格指导病人饮食,按照先流质后半流质再软食的顺序为病人定制饮食,不食过冷、过热、酸辣刺激性以及油炸粗糙坚硬的食物[2]。对于恢复期的病人指导其多摄入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治疗期间禁烟酒。对于胃溃疡病人给予适宜的温凉流质食物稀释胃酸,减缓胃收缩,促进溃疡愈合。干预期间病人饮食全由护理人员和营养师专门制定,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饮食中限制钠盐和蛋白质成分,避免引发肝性脑病或造成腹腔积液加重。对于饮食禁忌,多与病人及家属讲解,直到掌握为止,促使病人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快康复进程。

1.2.2.3 用药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使用止血药物时严格禁止病人及家属自行调节滴速,护理人员在病人输注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其大便次数有无增多、有无腹痛、用药效果和血压变化。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以防损伤血管引起再出血。嘱病人服用药物后适度变换体位,增大药物与胃的接触面,促进药效最大化发挥。用药应遵医嘱保持连续性,不可随意停药。

1.2.2.4 病情观察 ①观察生命体征:15min~30min观察1次,视情况采取心电监护、吸氧等措施。血压:病人出血量大时因为血容量不足可导致出血性休克,主要表现为脉压差缩小、血压下降。脉搏:如果病人脉搏快速并且有力一般表明其处于休克的早期,如果脉搏转为细慢则是休克期的征兆。体温:当病人体温在38.5℃以上时,给予药物及物理降温一般可恢复正常。如果出现中度热或低热状态持续3d或4d表明休克已纠正。②观察大便及呕血情况:当病人每日出血量超过400mL~500 mL,可有四肢无力、头晕、黑便次数多、反复呕血等症状,应考虑为继续出血[3,4]。当出血量达到250mL~400mL并且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时,病人可有呕血症状。当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较短时可出现鲜红或暗红色大便。当每日出血量超过50mL时,可有柏油样便。③观察尿量:当病人有休克征象时,及时留置尿管记录尿量,保持尿量超过30mL/h。④观察意识及末梢循环:当病人总出血量与循环血容量百分比超过20%时,可出现四肢湿冷、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等休克症状。当出血量处于5%~20%时,病人可有视力不清、眩晕、干渴等症状。当出血量处于5%以下时,病人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当病人四肢皮肤逐渐变得红润变暖,则提示微循环有好转。⑤观察血氧饱和度:视病人病情给予吸氧,预防因缺氧而致的肝性脑病。⑥观察出血征象:当病人反复呕血,且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肠鸣音亢进,大便稀薄次数增多、颜色由黑色变为暗红色,通过输血输液未见好转,血压不稳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当尿量正常、补液充足时,血尿素氮再次升高等这些变化都表明病人可能有活动性出血或再出血征象。

1.2.2.5 三腔二囊管护理 插管前向病人讲解操作方法及目的,减轻病人焦虑和恐惧感。插管后定时抽吸胃内容物,记录胃液颜色、量和性状,便于观察出血情况。定时监测气囊内压,避免压力过高引起组织坏死,或压力过低达不到预期止血效果。在放气前,先嘱病人口服液状石蜡10mL,避免食管黏膜和气囊粘连。一般三腔二囊管压迫时间为3d或4d,如果病人仍有继续出血的症状,则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准备为病人拔管时,先放气24h,观察如果无出血现象,则服液状石蜡20 mL,缓慢拔管[5]。并且拔管后继续禁食24h,如果仍无出血现象,开始进食。

1.2.2.6 基础护理 ①体位:病人应绝对卧床,取平卧位,睡眠时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呕血。②呼吸道护理:指导病人按压胃区咳嗽方法,以防机械运动引起活动性出血。病房定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探视,避免感染发生[6]。③排便护理:保持病人肛周皮肤清洁,小便失禁病人留置尿管。④皮肤护理:根据病情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⑤口腔护理:护理人员每日晨晚口腔护理各1次,保持口腔清洁。

1.3 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连续观察5d。显效:脉率60/min~90/min,无黑便及呕血,每天大便在2次以下。有效:无呕血,大便每天在2次以上,有少量稀薄黑便。无效:出现呕血,有黑便,且每天在3次~5次。止血时间根据隐血试验为阴性、大便转黄、胃液无血为标准测算。出血停止以无呕血或黑便为准,血压、脉搏处于正常且稳定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干预组与对照组疗效和满意度比较用χ2检验,止血时间与出血时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3)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的比较 d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在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发现,护理干预措施越是严谨、详尽、具体越有助于计划的实施。护理人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尽可能地减轻出血带给病人的巨大心理压力和恐惧情绪,病人和家属是促进康复的主体,治疗护理过程中只有全面地了解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才能更好配合护理,达到最佳效果。此研究中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是从循证和以往经验中提取,实施后得出严格的心理、饮食干预和严密的病情观察在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病情发展过程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1] 刘维.上消化道出血禁食病人逐步开放饮食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7,21(2C):502-503.

[2] 张丽霞.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2C):498-499.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0-485.

[4] 冯金秀,姜秀玲.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4,10(12):1139.

[5] 邢玉芳.12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2,10(9A):2311-2312.

[6] 辜莹,陈帆.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5-6.

猜你喜欢

出血量饮食病人
谁是病人
春节饮食有“三要”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病人膏育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