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助产专业仿真模拟实训课程的设计及应用1)

2014-12-16朱晓玲许芳芳董超群全小珍

护理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助产产妇实训

郑 琼,朱晓玲,许芳芳,董超群,全小珍

“世界需要助产士——现时比以往更甚”。这是国际助产联盟2010年国际助产士节的主题。助产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1]。助产人才在孕产服务质量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从事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助产人员的层次结构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为专科层次,甚至还有一部分仍为中专层次。助产专业学科特点和临床岗位实际需要决定了助产专业人才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而传统的培养模式侧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专项技能的系统训练,重视知识的输入而忽略能力的输出。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后,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职业角色,也难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应用于临床实践。本研究旨在本科助产专业实验课程中设置仿真模拟实训课程,以使助产专业学生符合临床助产专业人才需要。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校2009级、2010级本科助产专业47名学生,其中女46人,男1人,年龄21岁~23岁(22.3岁±1.2岁)。

1.2 方法

1.2.1 组成仿真模拟实训课程专家小组

1.2.1.1 仿真模拟实训课程专家小组成员的选择 由临床教师4人与本校专职教师3人组成。临床教师入选条件为助产专科领域工作年限10年~25年,其中助产专业医师1人,主管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专职教师入选条件为妇产科助产专业专职教师,工作年限3年~10年,中级职称3人,硕士2人,博士1人。

1.2.1.2 仿真模拟实训课程设计小组成员的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一是负责仿真模拟病例的设计工作,包括收集、修改、拟定和论证仿真模拟案例,设计仿真模拟实训课程教案;二是负责仿真模拟实训课程的实施工作,包括标准产妇模拟、仿真模拟多媒体设备控制、摄像录像工作、记录工作及组织反馈等。

1.2.1.3 培训仿真模拟实训课程设计小组成员 由于在助产专业实施仿真模拟实训课程是一项创新的实验模式,为了让实训课程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需对每位参与实训课程的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有熟悉仿真实训课程的开展模式、课程目标贯彻、课程方法实施、课程器材应用和多媒体控制等。

1.2.2 仿真模拟实训课程的设计

1.2.2.1 临床案例的收集、修改、拟定和论证工作 由专家小组2名临床教师在临床上收集实际案例作为案例基本雏形,对该案例依照教学需要进行情境和内容修改,包括删减无关情境、添加必要情节、修改案例数据、丰富案例内容等,使其既能符合临床实际又能体现教学实际。通过修改拟定案例方案5个~10个。最后由专家组论证打分,选出最适合的案例,再修改后作为仿真模拟实训课程案例。

1.2.2.2 仿真模拟实训课程教案的设计 案例的拟定是保证实训课程实施的基础,实训课程教案的设计是保证实训课程仿真度、实施顺利性最为关键的一环。教案设计包括案例摘要、情境流程、标准操作规范、标准产妇实施、实验用物配合、实施中的问题、点评和反馈记录等。

1.2.3 仿真模拟实训课程的实施 单项操作训练—单项操作考核—仿真模拟实训—模拟实训考核。考核后不能掌握的操作训练再循环或单项操作训练—仿真模拟实训—模拟实训考核,加以巩固。

1.2.3.1 练习与巩固单项专业操作技能 学生在完成常规单项专业操作技能训练后,进行单项技能考核,以确保真正巩固和掌握单项专业操作技能。单项操作包括四部触诊、骨盆外测量、分娩机转、分娩前会阴擦洗和消毒、接产铺巾、产台整理、助产士分娩配合、断脐和脐部处理、Apagar评分、胎盘娩出配合、辐射台使用、新生儿抢救。

1.2.3.2 以小组模式实施仿真模拟实训课程 临床场景设定以阶梯式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一般为3种病例类型:正常分娩、异常分娩和产科急症。场景一:正常分娩,主要目标为熟悉产科入院接诊、问诊、产科基本查体、基本操作技能和产科基本工作流程等,培养与产妇沟通交流、健康宣教等能力。场景二:异常分娩,主要目标为让学生在熟悉产妇正常分娩过程中的各项常规操作同时,掌握正常分娩过程中助产士的配合,培养学生辨别生理产科与病理状况的能力,学会如何紧急识别与应对临床分娩中常见的异常状况。场景三:产科急症,设定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危及产妇生命的产科急症案例,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主要目标为培养学生在处理危急状况时的临床应变能力。

在开展仿真模拟实训课程中,教师不预先提供案例,不提供任何实训案例相关的信息,完全模拟临床真实情境。学生需要依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对“标准产妇”(由一名教师扮演)进行问诊、检查和实施相应专科操作技术,对检查结果和出现的临床表现作出反应、采取相应措施。“标准产妇”依据学生给出的反应及措施引导场景发展。通过以“标准产妇”为中心的情境进展使学生必须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实施护理计划,才能保证情境继续发展,否则可能会由于学生应对延迟或不当造成产妇临床进展异常或死亡。教师可通过中心控制室与学生交流,并通过单面可视玻璃和实时视频录像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该视频录像可通过数字信号实时传输和录制。当一个小组在进行模拟实训时,其他小组可在观摩室内实时观摩实训操作的全过程。并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归纳记录,以便在实训反馈中进行“他评”。

1.2.3.3 实训总结与反馈 在模拟实训课程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回放视频录像,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与反馈。反馈方式主要通过小组自评、他评、主控老师视频回放评价和反馈总结等步骤开展。总结实训过程中的不足,在实训中将理论用于实际,在反馈中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知识综合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助产执业水平。

1.2.4 评价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实训课程后对47名本科助产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统一发放统一收回。回收有效问卷47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2 结果(见表1)

表1 学生对助产专业仿真实训课程的效果评价(n=47)

3 讨论

3.1 仿真模拟实训是一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3.1.1 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帮助 临床思维和护理决策能力已成为当代高等护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2]。在实训课程中,通过临床模拟情境呈现,让学生对临床实际有感性认识,使他们体会到临床工作对象的个体性、差异性、复杂性和变化性等特点,为今后真正接触临床一线做好准备。此外,通过设置相应情境激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选择方法并采取措施[3]。鼓励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临床思维将所学课本知识正确地、系统地应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去。

3.1.2 对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帮助 学生在参加仿真实训课程前已具备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护理美学、护理心理学及护理伦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其既无临床背景也无工作经验,很难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而仿真实训课程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将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相结合,学会将各门知识综合运用于临床实际工作当中去。如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实施各项操作时既要思考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语、态度及这些行为可能对护理对象造成的影响。既需要按常规进行相应处理,还需要应付对象灵活多变的临床问题和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这些都能使学生全面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使人文素质得以提高[4]。另外,由于仿真模拟教学有医疗环境而无医疗风险,在实验中允许学生犯错、改错,促进学生护理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成熟。

3.1.3 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有帮助 学生在仿真实训课程中学会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病例采集和护理工作。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独立分工,分配自我角色,如正常分娩病例中需要一个“领导者”(也称Leader,通常作统筹和分配工作及作为最终决策者),还需要其他不同模拟角色分配的护理人员,可能包括接诊护士、病房一般护士、责任护士等,任务不尽相同。若要保证仿真情境和产妇病程顺利进展,就需要每位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完成。某些小组可能因不良的团队合作直接导致孕妇抢救延误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这样就需要指导教师在实训后反馈中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通过多次实训后,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有较大帮助。

3.2 仿真实训课程应注意的环节

3.2.1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训课程的仿真性 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与临床实际相近的情境,首先是保证病例设置尽可能符合临床实际。专家小组中临床教师在临床上收集实际案例为基础进行修改和拟定,由专家组论证后才能使用;其次“标准产妇”的仿真性也可能影响情境的仿真性,因此对“标准产妇”的培训非常重要,“标准产妇”的生动演绎能牵动整个临床情境,使学生跟着入戏,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仿真效果;最后是通过多途径增加临床情境仿真效果,如使用胎心监测时,可播放不同的胎心录音,在婴儿出生时播放婴儿啼哭声的录音,在抢救时播放病人心搏加快或减慢的背景录音都能烘托仿真情境的氛围,增加仿真效果,使学生能尽快融入实训模拟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2 实训总结与反馈能进一步提高仿真实训课程的效果95%学生反映在实训课程后通过小组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总结反馈,能使自身通过反思、讨论、总结和学习后有效发现问题。特别是经过几轮实训后能不断修正自身存在问题,有利于各项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学生反映在反馈中视频回放就像是从镜子中看到了自己,很多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和操作中的不规范暴露无遗,非常直观且印象深刻。这些问题在第2次和第3次实训课程中再出现的几率会大大减少。经过反复多次实训后就能杜绝类似问题的出现。

[1] 郭桂芳,孙宏玉,朱秀.我国助产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0,7(7):291-293.

[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4.

[3] 许乐,肖春秀,郭谊楠,等.标准化病人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对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临床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1,8(6):252-254.

[4] 陈玉卿,钟玉杰,王鹏举.高仿真模拟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1,25(12A):3117-3119

猜你喜欢

助产产妇实训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