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管理在腹腔镜子宫全切病人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1)

2014-12-16董西莲郑秀萍

护理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护士病人

董西莲,郑秀萍,阴 瑞,张 洁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系统管理方法,依据行为科学理论,以人为中心,让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实行自我控制,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并对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的一种管理制度[1]。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制定的以病人为中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疾病等方面进行预见性护理的一整套工作计划。将目标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路径,目的是优化医疗服务行为,更好地规范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保证路径中各项治疗、护理、健康指导等能按时、正确、高质量地完成,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我院于2006年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作为首批应用科室,通过不断地探索改进,我科于2010年6月开始将目标管理引入腹腔镜子宫全切临床护理路径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科2010年6月—2013年5月腹腔镜子宫全切病人180例为观察组,2007年6月—2010年5月腹腔镜子宫全切病人168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年龄、病程、病种、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管理病人。观察组将目标管理法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管理病人,对临床护理路径的管理流程分别按目标管理的4个步骤设计和实施,包括目标体系的制定、责任的分工、目标的实施及目标结果的考核评价。

1.2.1.1 制定目标体系 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是关键[2,3]。首先在原有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目标管理委员会,形成院级、科级及个案管理者三级管理组织。院方目标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和护理部专职人员负责,对目标管理在临床护理路径中实施质量进行统一管理;科室目标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主要协调各部门工作及专业指导,负责对目标的制定与监督,在目标的制定中力求切合实际并具体化;个案管理者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负责目标管理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记录、监督、问题的反馈等。

1.2.1.2 明确职责分工 目标体系制定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目标体系的认同,对路径的实施流程和各自的职责充分了解,确保路径的顺利实施。

1.2.1.3 实施目标 病人入院后,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对病人进行评估,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的病人进行登记后进入观察组。目标管理临床护理路径分护士版和病人版。首先由责任护士给病人发放病人路径版,详细讲解实施路径的目的、路径表的特点、工作流程、病人要达到的各项治疗目标及评价方法,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悬挂于病人床头,方便翻阅。护士版由责任护士负责落实,按照路径表内容及目标对病人实施治疗、护理,完成每项工作后及时按路径目标要求进行自查,完成和达标的在相应栏内打“√”,未完成或未达标的内容及时分析原因,限时整改。同时病人可以对照病人版路径中的目标监督护士工作,了解自己需配合的治疗是否达标,完成和达标的在相应栏内打“√”,如有疑问及时提出。对发生变异需要退出路径的病人,责任护士及时与医生和病人进行沟通,由医生记录变异的原因。

1.2.1.4 目标考核 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是目标管理的特点[1]。我院实行责任护士—护士长/责任组长—护理部三级质控。责任护士每天可对照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查。责任组长每天查房2次,了解入组病人护理路径实施情况,各项工作完成达标情况,同时对观察组内当天出院病人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护士长每天晨会对每位病人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并纠正偏差,每月对路径实施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意见,每季度对医生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护理部每月按照目标管理实施流程及考核标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指导护理站进行整改。

1.2.2 评价指标 病人出院时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分析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过程中缺陷发生情况、病人对疾病的知晓率及病人、医生满意度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率表示,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2.2 两组病人疾病知晓率及医生、病人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疾病知晓率及医生、病人满意度比较 例(%)

2.3 两组病人脐部护理、饮食指导、化验结果回报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脐部护理、饮食指导、化验结果回报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3.1 目标管理的引入使临床护理路径在实施过程中目标更明确 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能有预见性的按计划展开,能及时评价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但对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没有明确要求,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如标本留取方面,只强调遵医嘱留取血、尿标本,没有界定具体的采血时间、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没有要求对化验结果的追踪及告知。引入目标管理后对各项工作目标化,如:标本留取方面,明确规定护士应于07:00前完成血尿标本的采集并及时送检,24h内追踪化验结果并告知主管医生及病人;病人方面明确规定了病人要清楚留取血尿标本的目的、时间、正确留取尿标本的方法等注意事项,并能配合完成。由此可见,目标管理的实施使临床护理路径更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护理人员不仅清楚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而且规定了每项护理工作应该达到的质量目标,引导护士“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

3.2 目标管理的引入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了病人平均住院日 目标管理的实施使临床护理路径中各项工作目标明确、具体,同时三级质控的监督评价,确保了病人各项治疗护理及时、正确、到位,避免了年轻护士因经验不足和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由表1、表3可知:病人住院时间由实施目标管理前(10.48±3.27)d降到实施目标管理后(8.46±2.93)d;住院费用由(6 894.65±800.38)元增加到(8 023.30±654.94)元;脐部清洁不彻底发生率由5.2%降低到0.7%;因病人依从性差,术前口渴喝水、喝牛奶推迟手术时间发生率由3.4%降低到1.1%;因化验结果未及时回报推迟手术时间发生率由1.7%降低为0。分析病人住院费用增加的原因:①2010年新院落成,引进了先进仪器,化验仪器由手工改为全自动,相应检查化验收费项目提高;②实施人性化服务,根据病人要求,术后留置止痛泵以及手术耗材等原材料改进、物价上涨,造成卫材费用提高;③病房环境的改善,多人间改为单双人间,增加了卫生间、电视机、空调等;④经济的发展,新药的研发应用,这些在无形中增加了西药费用。

3.3 目标管理的引入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目标管理是一个系统、动态的管理活动,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遵循PDCA循环理论[4],护理人员反复多次与病人沟通交流,耐心告知每项检查、治疗、护理的注意事项,使病人能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过程及预期目标,就自己不懂的或不清楚的问题主动提出,积极参与治疗护理,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的知晓率,提高了病人和医生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1] 周健,倪彬.运用目标管理法优化临床路径[J].现代医院,2010,10(8):96-98.

[2] 许红,索虹蔚,廖文梅.基于目标管理的临床路径教学法在LDR产房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5B):1399-1400.

[3] 吴晓冰,宫玉翠,关丽婵.目标管理在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7):14-16.

[4] 唐月红,李建文,姜小明.目标管理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6):85-87.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护士病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谁是病人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