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时排气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观察

2014-12-16潘明英

护理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输液管胶管滴管

潘明英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能否一次排气成功将直接影响到操作效率,反复排气将耽误病人治疗,浪费药液,甚至增加医院感染机会[1]。对2012年11月—2013年2月在我校门诊输液的病人250例采取改进排气方法输液,经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2013年2月来某部门诊输液的病人500例,均为男性,年龄16岁~55岁,平均21.05岁;按日期分组,将单日输液归为观察组,双日输液归为对照组,两组病人的文化程度、病情、治疗方案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两组均采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7号头皮针输液器,同一型号网套和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同批号玻璃瓶装生理盐水250 mL,同一高度输液架,设计为160cm,与操作者身高一致。选择两名工作年限稍长、技术较好的护师进行操作,一名进行排气与静脉穿刺,另一名负责记录一次排气成功例数、排气时间以及排气后丢失的液体量和微小气泡进入血液的例数。对照组采用教科书上的方法,取出输液器,将输液管针头插入瓶塞至根部,关闭调节器,将瓶挂在输液架上,抬高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挤压滴管使溶液流至滴管1/3~1/2满时,手持针栓部,使液体顺输液管缓慢下降,直至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关闭调节器[2]。选择静脉,消毒,再次排气,行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静脉输液排气方法,排除塑料导管、针头及过滤球内隐藏的气体。具体操作方法:①取出输液器时,先连接头皮针与过滤球乳头(按紧),头皮针软管在针乳头处向下折叠,左手小指无名指将调节器和滤头(方向向上)握于手心,不关闭调节器。②食指中指顺势插入缠好的胶管,拇指配合将胶管握在手中,右手取出输液管头,握住根部,左手拇指、食指配合取下帽套,插入输液瓶。③挂于输液架上,右手握住滴管,并使滴管从下至上顺时针旋转约135°,放松头皮针软管,使溶液迅速流至滴管1/2~2/3满时,用左手拇指、食指折叠捏紧头皮针软管后,右手轻轻放下滴管并垂直地面。④左手放松头皮针胶管,右手下压输液管,左手上缠绕的胶管顺势下落,握住滤球根部,基本保持在眼水平位置(与瓶底同高水平)。⑤目光一直跟随液体流动,从上至下,再由下至上,快到滤球位置30cm时,左手拇指、食指捏在滤球根部,乳头向上,右手快速下拉调节器至滴管方向,随液体平面上升,速度减慢,左手轻轻放低位置,当液体开始向滤球内进水,稍停顿,充满后液体向头皮针胶管方向进水,充满胶管后,右手关闭调节器,此时,液体被排出1滴或2滴。

1.2.2 评价指标 ①一次排气成功:从排气开始至关闭调节器,检查输液管壁、过滤球位置及头皮针胶管内无肉眼看见微小气泡。②排气时间:液体从进入导管开始至排气毕关闭输液器调节器开关止。③微小气泡进入血管:从输液开始至输液结束后气泡进入病人血管的例数。④失液量:排气时排出的液体(包括两次排出的液量)。用无菌小药杯收集,并且用同一型号1 mL注射器收集。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排气成功和微小气泡进入血管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一次排气成功和微小气泡进入血管情况 例(%)

2.2 两组排气时间和失液量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排气时间和失液量情况(±s)

表2 两组排气时间和失液量情况(±s)

失液量mL观察组组别 例数 排气时间s 250 12.45±3.61 0.24±0.10对照组 250 14.94±5.58 0.55±0.20 u值 -5.924 -21.920 P<0.01 <0.01

3 讨论

3.1 静脉输液时传统排气产生气泡的原因 ①滴管位置:传统排气,只能使滴管充满1/3~1/2液体,而且要反复挤压滴管,容易使液体从通气管溢出。根据力学原理,液体势能要转化为动能,液面越低,动能越大,流速也越大,液体流入下方液面产生较大冲击力,形成气旋及飞溅的液体产生较多气泡[3]。②输液胶管位置:由于滴管根部排气时要折叠,放松后输液管还未及时恢复原状,液体冲击管壁,遇到阻力,形成旋涡,此处易造成气泡滞留;同理调节器的开关位置在液体未到达之前开关,也易出现气泡滞留。调节器位置越低,水流冲击越大,越易形成小气泡。③过滤器位置:滤器的设计存在一定缺陷,两边进出口小,中间大,且空气密度小于液体,如果滤器乳头出口不向上,液体总是向低处流,空气容易上浮到终端滤器上部,无法驱走空气。当病人输液位置发生改变,滤器内的小气泡随之被液体冲出进入血管。

3.2 改进排气方法时解决的问题 滴管内液面可控制到1/2~2/3,因为水柱压相对较高,水流冲击前方气体,不易产生气泡[1];保证输液管形状完整,排气时没有折叠胶管和开关调节器。通过捏闭头皮针软管控制水流,液体下落及液面上升过程流畅、平稳;滤器内气体被完全驱出,由于滤器与瓶内液面相对在同一水平面,当水上升快到滤器时,手持滤器的左手缓慢下降,液面进入滤器,稍停顿,使液体浸没过滤膜,排出空气,液体流入头皮针软管至针头,此时关闭调节器;观察更加直观、仔细,操作者眼跟着水流观察气泡,最后停在眼前水平位置,不忙乱,不需弹滤器驱逐小气泡。通过改进后的排气方法,两组一次排气成功率、微小气泡进入血管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气时间和失液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于工作效率提高,避免药液浪费,一次排气成功可减轻病人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质量[4]。

3.3 排气时应注意的问题 取出输液管时,要按顺序拿在左手,滤器在左手内侧,输液器头在外侧,拉开时不打结;排气时左右手要配合好时机,两次折叠头皮针软管,两次放开;注意环境温度,塑料管随温度下降弹性降低,易打折、压弯而导致管路不顺畅。

[1] 陈添连,廖晓虹,叶丽芬,等.茂菲氏滴管内不同液量对静脉输液一次性排气成功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1):140.

[2]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1-373.

[3] 黄凤球.两种排气方法在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4A):917.

[4] 金静芬,陈海莲,陈钰,等.静脉输液一次排气成功率的影响因素[J].护理学杂志,2001,16(2):72-73.

猜你喜欢

输液管胶管滴管
滴灌浇花器
一次性防脱落输液管针头的设计
振动环境下液压胶管疲劳寿命分析
振动环境下液压胶管疲劳寿命分析
牙签变星星
再次离心血清分离胶管对常规生化指标的影响
输液管插入法治疗牛非泡沫性瘤胃胀气
能自动过滤气泡的医用输液管
输液管内空气排除器
输液时莫菲滴管下端空气排净法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