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PCS干预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1)

2014-12-16王彦鑫张春梅金昌德

护理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病人康复活动

王彦鑫,张 萌,张春梅,金昌德,刘 蓓

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主要由于血管壁异常、血栓、栓塞以及血管破裂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1]。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有500万例~600万例存活病人,其中70%~80%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2]。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损害病人的个人健康及生活、生命质量,而且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加重病人的社会和家庭负担[3]。研究表明,81.49%脑梗死病人存在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 burden,SPB)[4]。本研究2013年1月—2013年8月对脑卒中病人实施 ESPCS(explain-simulate-practice-communication-support)干预(即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的方法),以探讨其在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和自我感受负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天津某三级甲等医院针灸科A病区、B病区脑卒中住院病人90例,按照入住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A病区为对照组,B病区为试验组。研究过程中,5例脱落,试验组3例,对照组2例。脱落率为5.56%,其原因为3例病情恶化转入ICU,2例因其他原因没完成干预。最终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7.14±7.63)岁。试验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7.19±8.00)岁。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5],经颅脑CT或 MRI确诊为脑卒中;②伴有运动障碍的病人;③意识清楚,目前和既往无严重精神症状的病人;④无失语、痴呆,有理解和语言沟通能力,能够配合研究的病人;⑤自愿参加本项研究的病人。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的病人;②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及恶性肿瘤的病人;③参与其他研究的病人。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试验组病人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EPSCS干预,即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自我感受负担。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住院期间干预时间为1个月,每次干预30min~45min。ESPCS干预方案如下。

1.2.1 讲解 由责任护士向病人充分解释早期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锻炼的重要性,告知病人在生命体征稳定后48h内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同时向病人详细讲解10项日常生活活动锻炼的方法,使病人对康复训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大脑中形成感官印象,增强病人康复信心。

1.2.2 模拟 采用视频教学的方法,引导病人学习日常生活活动锻炼的方法,然后由责任护士演示这些锻炼方法,模拟脑卒中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使用患手托碗,健手进食,用双手交叉夹取杯子喝水,穿衣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以水龙头为支点拧干毛巾洗脸,用长柄的梳子梳理头发。整个模拟示范过程以讲解、示范为重点。讲解需突出重点,示范动作要规范标准,关键的讲解内容和示范动作可重复、强化,帮助病人记忆。同时告诉病人及其家属需要对居家环境进行相应的改善,如保持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地面无障碍物,卫生间安装扶手,使用坐便器代替蹲便等。

1.2.3 练习 通过责任护士模拟演示,病人在病情稳定后需进行早期日常生活活动锻炼,从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方面进行练习。每天下午练习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责任护士同时给予指导,病人家属给予辅助。

1.2.4 沟通 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过程中,不仅注重肢体功能锻炼的指导,还要注重与病人的情感交流和语言交流,培养病人的沟通能力,帮助病人与家属及病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病人积极表达情感,缓解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积极有效的沟通有助于语言障碍的病人进行语言康复。

1.2.5 支持 康复锻炼需循序渐进,因此建议家属多与病人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同时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在病人进行康复锻炼过程中,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增强病人康复信心,降低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

1.3 评价工具与方法

1.3.1 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评定项目包括修饰(刷牙、洗脸、梳头、刮脸)、穿衣(包括系鞋带等)、进餐、洗澡、小便控制、大便控制、用厕(包括擦净、整理衣裤、冲水)、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和上下楼梯,总分100分[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程度:0分~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分~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0分~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分~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100分为日常生活活动自理。

1.3.2 自我感受负担量表 该量表[6]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为从不;“2分”为偶尔;“3分”为有时;“4分”为经常;“5分”为总是。第8个条目采取反向计分,各条目得分相加为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得分越高表示负担越重。自我感受负担分级:评分<20分为无明显自我感受负担;20分≤评分<30分为轻度;30分≤评分<40分为中度;评分40分及以上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资料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质性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得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得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42 72.62±19.95 85.00±15.10对照组 43 71.86±20.33 76.86±19.09 t值 0.17 2.18 P 0.86 0.03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觉负担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觉负担得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觉负担得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42 29.79±2.98 23.29±1.92对照组 43 30.88±3.11 27.26±2.75 t值 -1.66 -7.73 P 0.10 0.00

3 讨论

3.1 ESPCS干预的理论基础 ESPCS干预方法是从医学模拟教育中拓展而来。医学模拟教育是指一门利用模拟手段创设出高仿真模拟病人和模拟场景来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医学教学实践的教育学科,主要用于临床教学[7]。有学者将ESPCS干预方法用于手术室临床教学中,其结果显示,运用ESPCS干预可有效缓解护生焦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实习质量[8]。本研究将ESPCS干预方法应用于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的健康教育,重点是指导病人学习并掌握日常生活活动技能,从而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自我感受负担。ESPCS由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组成,此干预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讲解、模拟、指导和重复练习相结合,同时注重责任护士与脑卒中病人的沟通交流,加强对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缓解病人的负担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3.2 ESPCS干预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和自我感受负担的改善效果 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活动[9,10]。日常生活活动所满足的是人类生存最基本需要,这些活动离不开肢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康复训练应围绕日常生活活动而展开。日常生活活动的改善是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减少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使病人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是医务人员的长期目标[11]。由于大多数脑卒中病人住院期间需要家属的照顾,脑卒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是由于个体的疾病和照护需求影响到他人而产生的移情担忧,从而导致内疚、抑郁、痛苦、负担感和自我感觉降低,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4]。本研究通过采用ESPCS干预方法对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得分高于对照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低于对照组。

与常规护理不同,ESPCS干预方法既注重康复知识的灌输,又能通过具体演示对知识进行强化,理论与实践得以很好的结合,同时在干预中加强护患沟通,缓解了病人的心理负担。

4 小结

综上所述,ESPCS干预是在康复指导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高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且可以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从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此外,医学模拟教育由常规的临床见习、实习教学扩展为临床病人的康复指导,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1] 夏慧玲,梁芳,江月英.2种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纵向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12):1665-1668.

[2] 周如女,彭幼清,宋黎翼,等.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7A):1962-1964.

[3] 赵淑慧,李玉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1):6-8.

[4] 颜雅伟.脑梗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55-57.

[5] 王文志.《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续二)[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4):303-305.

[6] McPherson CJ,Wilson KG,Chyurlia L,etal.The balance of given and take in caregiver-partner relationships:An examination of self per ceived burden,relationship equity,and quality of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 recipients following stroke[J].Rehabil Psychol,2010,55(2):194-203.

[7] 李晓阳.论医学模拟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68-69.

[8] 严玮.手术室护生实习压力源调查及ESPCS干预方法的效果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1:36-38.

[9] 宋欣.早期康复护理对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应[J].河北中医,2012,34(5):762-763.

[10] 苏瑞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5A):1147-1148.

[11] 杜振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12-13.

猜你喜欢

病人康复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谁是病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