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路径研究:从微观到宏观*

2014-12-16袁宇战书彬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3期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层面

袁宇 战书彬

2011年6月,国家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的通知》,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了重大修订,增加了微型企业划分标准,正式提出根据企业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型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根据新划分标准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2011年微型企业数量构成和工业总产值构成比例分别为2%和0.62%,虽然所占比重较低,但是新规定将微型企业从中小型企业中单列出来,足见微型企业的地位和发展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2011年10月开始国务院相继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9条财税、金融政策;银监会下发“银十条”的补充通知,从企业贷款、金融服务机构准入、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等多个方面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2012年国务院出台“国四条”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设立主要支持初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同时,学术界也围绕微型企业的发展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从政策、制度的角度进行探讨,王俊峰等(2012)研究指出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着经营成本上升明显、订单减少和资金链紧张、融资艰难等困境,借鉴美、日等发到国家的经验,从企业层面和政策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吴江涛(2012)从政府、商业银行、监管层三方面探讨了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制度创新问题;赵玲等(2012)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融资风险和融资需求的特点,构建了多层次、多阶段的多维科技型小微金融支持体系;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王益锋等(201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小微企业在生命周期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战略联盟、提高创新能力、重视人才建设、推动组织变革和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5条解决对策;文竹(2013)等基于物场分析法提出小微企业的管理改进与创新的具体解决方案。本文尝试从协同创新、创新网络和自组织演化3个层面,沿着微观、中观、宏观的逻辑顺序,探讨科技型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模式从企业层面、到区域层面、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实现的路径选择。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概念界定

对科技型小微(微型)企业概念的界定要从小微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两方面入手讨论:

微型(小微)企业的概念是随着2011年对中小企业的类型重新进行划分产生的一个新名词,根据企业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划分,从而界定微型企业的范畴。具体的如下: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建筑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软件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餐饮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科技型企业的概念可参照中国《2004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规定承担创新基金支持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2)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申请支持的项目必须在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规定的主营范围内;(3)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并有持续创新的意识;(4)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5)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5%,申请当年注册的新办企业不受此款限制;(6)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据此,科技型企业是从事高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5%的企业。

微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交集便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边界,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规模和营业收入符合微型企业划分标准的科技型企业。

二、理论视角:从微观到宏观

(一)微观层面:协同创新

安索夫从管理的角度提出“协同是基于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两个企业之间共生互长的关系,并强调企业协同的核心是价值创造。”系统内任一环节(要素)发生创新,都会通过要素间相互作用模式或机制,引起相关环节伴生创新。因此,微观层面组织的协同创新强调的是组织系统的整体性,组织内从产品研发、技术研发、工艺设计、调试、生产到组织流程、管理方式等全方位的价值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集成创新。

(二)中观层面:创新网络

1991年弗里曼提出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即网络构架的主要连接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中观层面上,科技小微企业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连接方式与区域内各相关主体连接成网络结构,各主体充分利用网络形成的“溢出效应”“集聚效应”“非交易关系”“创新氛围”等软资源,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利用,并通过网络传到机制实现集群企业的协同创新。

(三)宏观层面:自组织演化

自组织是指系统从原有结构功能状态通过内部过程改变为新的结构功能状态,是系统的一种内部过程,原因与结构、作用与响应之间的界限不是确定的,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是系统内部不同子系统、不同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正是由于系统的自组织性,促使系统在演进过程中通过系统自身与外部环境不断反馈,系统不断强化,各组成要素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协同发展,朝着更加有序的、高效的、自组织结构方向演进。自组织演化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了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如何在与外部环境的不断交互过程中,通过竞争、选择、协同等方式实现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路径的选择

目前中国科技小微企业的发展不容乐观,虽然科技小微企业的注册数量连年递增,但是可持续性差、存续期短、生存率低。北京、上海、广东等科技型小微企业聚集地的统计资料显示,科技小微企业3年后企业生存率不足20%,创新成果被市场认可程度相对较差,不能有效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帮助科技小微企业渡过生命周期的“夭折期”,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探讨科技小微企业的内生创新成长的路径,即从微观层面探讨企业个体内生创新路径的形成,从中观层面探讨如何通过价值链、产业集群实现企业之间的交互,促进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从宏观层面探讨如何适时的从外部助力,推进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1.科技型小微企业内部资源的协同创新

科技小微企业内部资源的协同创新体现在要素协同创新、流程协同创新和管理协同创新等方面。

在科技小微企业的各投入要素中,知识、技术、信息要素占据主要地位,构成科技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要素协同创新主要表现在企业通过对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整合利用实现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核心要素通过物化于或渗透于其他的物质、资金、设备等要素,实现要素之间的协同;各要素随着组织内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进行传导;一旦系统内任一点通过知识或技术创新发生变化,必然会通过系统内部资源流动的传导机制带动相关环节协同创新,从而实现系统的非线性增长。因此,科技小微企业要素协同创新模式是以知识整合、知识创新为契机,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系统资源流动的传导机制下,系统通过“创新”促成“涨落有序”,推进系统在创新中持续演进。

科技小微企业流程协同创新主要指通过企业流程再造,实现企业内部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进而引起企业内部要素的重新配置,带来企业成本、效益和顾客满意度等关键指标的巨大提升。流程协同创新体现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流程进行改革,相应的流程功能和顺序,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必然发生调整,伴随着流程的变化,要素的配置,要素的流动,要素之间的配合必然发生变化;同时这种要素、组织的变革又会作用于企业的流程,这种相互作用发生的协同以流程创新为基础,从组织、流程、要素等方面引起协同创新。

科技小微企业管理协同创新指从系统的角度,任一管理要素的变革和创新都会带动其他管理要素与之相应的发生变化,促动管理的系统化创新。管理的要素分为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的手段、管理的制度、管理文化等,对于管理的主体(管理者),管理的客体(人、材、物、时间、信息等),管理的手段(机构、信息、规章等)这些方面,任一方面通过创新发生变化都会通过与其他方面直接或间接作用传导这种变化,带动相关要素的变革;管理制度和管理文化属于管理保障、支撑的软资源,它们的创新会从根本上影响其他管理要素与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实现管理要素的协同创新。

2.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

由于受到资金、规模的限制,科技小微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必定要基于自身的核心能力进行经营,这也就决定了科技小微企业的专业化经营模式,决定了在其经营过程中涉及产业链上相关环节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因此,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联结分为水平、纵向和混合型3类。

水平方向的联结主要指同行业或同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基于专业分工形成的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联结,在很多情况下,科技小微企业受自身人、财、物、技术等资源的限制,需要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合作才能共同突破技术、组织等瓶颈,更好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此时企业会通过契约、项目制、联盟等形式进行联结,这种水平型作用方式更好的实现了科技小微企业之间技术、信息、知识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利于创新技术的扩散、应用和转化;纵向联结主要是基于价值链关系形成的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在与上下游企业交易交换过程中,部分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逐渐被淘汰,被选择的企业基于价值链,伴随资源在企业边界内的流动,进行较深度的互动和合作,从而相对稳定的企业分工合作关系网络形成。这种纵向型联结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技术等创新在产业层面的应用和扩散,同时促动链条上相关企业的创新互动;混合型联结大多基于中介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分工的企业进行连接的形式,通过中介将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生产型企业、服务型企业、市场等要素进行连接构成混合多元化的网络形式。混合型联结方式促进了异质化资源在网络间的流动,企业之间互补性资源的获取,创新资源的共享,及网络稳定性的增强。

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是在市场机制下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互利共赢的结构形式,是企业与市场“选择-适应”的结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长期博弈的均衡结果导致互利行为的选择,基于互利,共赢逐渐形成企业之间的交互网络:最初,契约合同是调节企业之间联结关系的主要形式,经过多次的交易、合作和博弈,部分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此时企业之间的信任、商誉、信用称为调节企业联结关系的重要方式;随着企业之间合作的深化,企业间合作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突破组织边界的资源、知识整合行为出现,在长期的互动中,企业间趋同的行为、价值观、愿景形成,相对稳定的网络结构形成。

3.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制度的形成

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是一个与外部环境不断交互的开放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技术等资源的交互,这种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是促进创新网络持续演进的物质前提,因为随着外部能量和资源作为负熵引入到创新网络系统,会引起系统内熵值的变化,从而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引起系统内各要素的变化和结构的调整,并逐渐向更高级的平衡状态演进,实现创新网络的演进。

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这种自组织性是在竞争、选择、协同机制共同作用下实现的。竞争机制确保了系统内部的新陈代谢,企业通过竞争机制作用,并在适应与被适应的调剂机制中通过变异改良基因性状,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不能适应环境的竞争力弱的企业被淘汰;选择机制体现在个体自身的选择和市场机制的选择两个方面:个体一方面通过复制-变异的选择,将优势基因通过复制遗传下去,这就构成创新网络系统进化的积累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实现基因突变,提升自身的优势,可见个体的选择机制确保了优良基因的传承和持续性,刺激了劣势基因的改进和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创新网络构成要素的稳定性、适应性、持续进化性。市场的选择机制是个体选择的基础和动力,决定了个体改良或突变的方向,同时市场通过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实现对个体的选择,确保了系统要素的活力和持续竞争性;创新网络是协同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个体(要素)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等形成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网络上任意环节的变化,都会通过系统要素之间的多元化联系途径影响与之相关组织个体,进而通过网络的传导机制引起环境的变化,相关组织个体通过适应性学习,或通过创新实现基因突变来缓解环境选择的压力。可见,系统机制通过系统内个体、种群、群落因其之间存在的物质、能量、信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和传导,“以点带面”的在要素的交互中实现各要素的协同进化。

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在竞争、选择和协同机制作用下逐渐形成自组织系统。在与外部环境交互的开放环境下,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来源于内生驱动和外生推动两个方面。在来自外部环境的推动和来自系统内部的内生动力下,系统能够在“惯性”下有序运转,当达到临界点时,耗散结构出现,此时需要正确的引导确保系统沿着Logistic轨迹上升,实现系统的升级进化;当系统在“涨落有序”机制下顺利进化到更高级阶段,自组织系统会按照“制度(规则)惯性”调节系统内各主体的行为,系统进入有序运转。

四、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路径选择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图1 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路径

科技小微企业的成长体现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如图1所示):微观层面,企业在要素协同、流程协同、管理协同共同作用下通过创新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中观层面,基于分工合作、价值链、社会关系资本等形成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网络中任意环节的创新通过网络的传导、知识的外溢进行扩散,同时基于某种层面的合作,网络中企业的边界呈现模糊化趋势,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和有效配置;宏观层面,处于开放环境中的创新网络在竞争、选择、协同机制作用下形成自组织演化系统,在自调节,自组织过程中,从非均衡状态走向均衡状态。当系统步入路径依赖的轨迹需要突破既定限制时,外力和内力共同作用可以打破系统的均衡状态,推进系统向更高阶段演进。

针对科技小微企业成长路径的3个层次,分别从企业层面、产业(区域)层面、国家(政策)层面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措施:

1.企业层面

科技小微企业宜采用内生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要素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等带动企业系统内部相关环节的协同创新,实现内生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因此,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研发环节,人力资源的投入,前瞻性的进行产品、技术、工艺等的改进与创新;利用自身精干灵活的组织优势,通过流程再造提升企业对市场的灵敏性和柔性;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建立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与共享。

2.产业(区域)层面

为促进科技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通过产业(区域)的空间规划,为科技小微企业的地理集聚提供保障(虽然企业的空间集聚不是形成产业集群的充分条件,但却是促进集群形成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通过产业结构(发展)规划,为企业创新(研发)指明方向;搭建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知识、信息、技术的流动增强企业之间的交互;积极引导社会服务中介等的发展,通过社会中介(服务)企业搭建起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网络的形成;促进产业协会、企业联盟等发展,为行业的发展制定标准,规范、监督保障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发挥协会的作用,联合企业的优势力量,攻克技术、产品创新的难题,推进产业的整体发展。

3.国家(政策)层面

为实现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演化,国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出台积极扶持科技小微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信贷政策、税收等政策,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创新网络中构成要素的活力;二是通过设置专项基金,以产业技术协会、产学研联合、共建实验室等形式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联合创新;三是转变职能,改变管理者、主导者的身份,变为引导者、支持者、服务者,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发挥行业协会,技术联盟等组织的规范、监管作用,实现创新网络系统的自组织演化;四是发挥助力作用,当系统演化被锁定,需要外力推动以突破系统的限制,此时需要政府适时适当从经济、产业、技术等方面推进系统通过“涨落”推进系统打破平衡,进入高阶段的演化。

[1]2012国家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2012/indexch.htm.

[2]王俊峰,王岩.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12,(9):86-93.

[3]吴江涛.科技型小微金融创新制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0(29):103-106.

[4]赵玲,李建林.科技型小微企业多维金融支持体系的完善——基于成长生命周期演进的视角[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2(13):52-57.

[5]王益峰,吴亚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小微企业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30):83-85.

[6]文竹,文宗川,长青.基于物场分析与IFR的小微企业管理改进与创新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20):82-84.

[7]魏军兰.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4.

[8]ANSOFFH.Corporate strategy[M].New York:McGraw Hill Book Company,1987:35-83.

[9]Freeman C.Networks 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1991,(20):499-514.

[10]陆小成.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的生态位整合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1]李大庆等.科技型小微企业横向创新联盟组建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81-86.

猜你喜欢

科技型小微层面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小微企业借款人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