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动力机制*

2014-12-16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机制因子体系

张 富 禄 林 风 霞

研究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动力机制,可以从如何推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展开研究。这是因为,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而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和发展动力与传统产业迥然不同。因此,从区域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角度来说,抓住了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动力机制培育与重构的着力点。基于此,本文在研究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外部因素是什么,对如何重构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一、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理论,结合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入手,初步确定了17个自变量并设计相应的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市场机制、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外部因素包括:政府推动、产业规划与管理、人才政策、政府简政放权、国际化程度、财政资金投入与财税政策支持、信息化程度、国际化平台建设、民间资本投入。调查问卷具体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将各个变量的重要性按照5分制进行打分,5分为特别重要,1分为特别不重要。本次问卷调查于2014年5月进行,共发放130份,收回128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本文利用SPSS18.0软件对问卷进行因子分析。

1.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

因子分析需要判断待分析的原始变量的相关关系,本文KMO的取值为0.659(>0.5),Sig值为0.000(非常显著),检验结果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公共因子的提取

“解释的总方差”以及“碎石图”表明,前6个因子的特征值均超过了1,其累积方差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64.809%,一般情况下各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0%以上,即可认为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果效度。本次研究结果达到了64.809%,基本符合要求。由此可见,可以选取前6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

3.旋转因子

选用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法,经旋转后得到反映因子载荷的旋转成分矩阵,如表1所示。从旋转成分矩阵我们可以看出:

(1)在公共因子F1中,产业规划与管理、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政府简政放权、信息化程度在该因子上的载荷较大,F1可解释为区域经济环境因子。

(2)在公共因子F2中,市场机制、民间资本投入、国际化程度、国际化平台建设在该因子上的载荷较大,F2可解释为市场作用因子。

(3)在公共因子F3中,国内市场需求和国际市场需求在该因子上的载荷较大,F3可解释为市场需求与开拓因子。

(4)在公共因子F4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该因子上的载荷较大,F4可解释为企业组织因子。

(5)在公共因子F5中,技术创新、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在该因子上的载荷较大,F5可解释为技术创新因子。

表1 旋转成分矩阵a

(6)在公共因子F6中,政府推动以及财政资金投入与财税政策在该因子上的载荷较大,F6可解释为政府作用因子。

4.小结

关于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河南省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存在6个公共因子:F1—F6。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区域产业经济理论,对于影响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6个公共因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可以把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概括为4大类:政府因素、市场因素、企业因素和技术因素(如表2所示)。相应地,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机制也重点从这4个方面进行分析。

表2 影响因素分析

二、培育与重构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机制分析

现代产业体系是区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产业载体。多年来,全国各区域在结构调整、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都展开了积极探索,但是从“求实、求效”的角度来看,不少区域都存在“实质进展不快,实际效果不好”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仍然沿用传统产业“投资拉动,劳动密集型简单加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培育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缺失,甚至成为伪高新,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十分困难。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培育与重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动力机制。

1.完善市场机制,增强需求拉力

市场体制自身存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制,通过各种资源要素(如资本、土地、资源、劳动力、技术等)市场与产品消费市场供需影响产业结构。美、德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说都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经过长期的痛苦过程逐步实现的。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条件下,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其目标是为现代产业发展形成高端要素支撑和市场支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区域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尽可能使实现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市场需求的有机衔接,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具有合理利润,真正形成市场拉力。同时,政府还要为本地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以弥补市场发育不足,如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加强金融支持与服务、提高通关服务效率、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等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产业发展的可实现性来看,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必然要求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良性互动,而市场需求的总量水平及结构归根结底由全社会的收入分配水平及其结构所决定。因此,从空间地理的角度看,决定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的市场拉力,既有本土收入分配结构升级带来的需求结构升级,还有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及其带来的超越本土的市场需求拉力。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较低,且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这个社会就会由少数高收入阶层和大多数中低收入阶层组成,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过低会造成对高性能、高创新产品的需求很低,不利于企业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引致作用有限,而高收入阶层偏好的高端奢侈型产品往往数量有限,供给又来自于国外品牌和国内已有的名牌产品,不足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蒙丹,2010)。不仅如此,由于低收入阶层难于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机会均等和收入增长,将始终在温饱线上徘徊,而本地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也使得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从而在人力资本市场供给方面不利于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因此,从增强本土市场需求能力来说,还必须深化区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相关体制改革,通过建立劳动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转移支付机制、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等,切实提高区域人均收入水平、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达到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确立持续稳定拉力的目的。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推动能力

市场机制的自发、自动调节修复过程有时候可能过长(方福前,2011),有时候还是比较痛苦的,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时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以弥补市场失灵。例如,政府可以组织做好对宏观经济信息、区域行业发展信息与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与免费发布工作,出台既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又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规划,制定切合区域实际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加大对基础性研究的财政投入支持,集中对产业共性技术、具有较强外部性的应用性技术、节能环保新技术提供财政资助,对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及政府采购支持,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对中西部等一些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省份,应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以弥补市场发育不足。只有简政放权,把政府和市场都能办的事尽量交给市场办,才能提高政府掌控资源的配置效率。比如,可以对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的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建立落后产能市场退出机制,对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推行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手段,等等。同时,政府还应积极推动资源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建立完善区域性金融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发挥市场在区域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

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政府还必须高度重视国内外开放合作这一新动力。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合作共赢机制,可以通过借助外力与培育内力相结合,推动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发展。首先,强化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我国其他地区的政府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完善政府间在产业转移承接方面的合作与利益分享机制。通过合作有序承接国内外高端产业转移。同时,积极把低端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通过腾笼换鸟、产业承接和自我优势培育,实现区域技术体系再造、产业体系再造。其次,政府可以利用政策资源,在区域内部引导建立分工合作机制,鼓励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网络,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方式,实现在基层设施、资源市场、产业发展、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再次,政府应该以大系统、大开放的思维和国际眼光谋划区域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不仅要在全球化范围内找到找准区域产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定位,更要规避发展风险,在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改善区域的分工地位。要发挥企业国际化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支撑作用,政府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尽快转型升级,更好地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

3.重塑企业利益驱动机制,打造自发动力

利益驱动历来是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的自发动力,是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源泉,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难点。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和利益驱动机制的驱动下,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将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制度的变迁自动地调整自身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实践表明,市场机制越完善,科学发展的制度和政策越明确,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观能动性越强。打造企业的自发动力,一方面,需要着力发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在现代产业构建中的活力,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重塑企业外部利益驱动机制。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打破垄断、保护知识产权等,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尽可能地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需要重塑国有企业的内部利益驱动机制,激发国有资本活力。这需要推进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实现国有资本的动态调整,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通过建立高管人员的市场化选聘机制,以及建立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增长联动机制等,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4.完善区域自主创新机制,增强科技推力

从产业发展素质来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人力资源素质。我国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缺乏不断创新的动力和压力,缺乏创新氛围和创新平台。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区域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机制,增强创新驱动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是多角度、多措施为企业营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体制政策环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能力。政府可以积极利用国有企业创新效率较高和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实行创新资源的合理倾斜。二是强化政府主导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机制,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对基础性研究、优势产业共性技术、重大应用性技术等进行科研攻关,把科研成果以市场方式或低价方式甚至无偿方式卖给本地企业。三是深化区域教育制度改革,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营造全社会创新的文化氛围。四是充分利用资源与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企业被动创新和技术改造,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三、结论

现代产业体系是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绿色化等自然演化的结果,从其产品供给和需求实现角度来看,企业受利益驱动导致的创新行为和全社会在收入提升条件下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最终将影响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从长期来看,现代产业体系是市场需求引致而生的产业体系、技术体系、组织体系再造,而不是一种孤立的经济现象。

从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来看,政府的规划引导及在创新及产业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有助于市场发育不足问题的解决,政府的放任不管必然导致我们在新技术革命中失去赶超良机。因此,在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进是现阶段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首要选择,政府的作用还在于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等推进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

[1]纪杰,龙勇.基于因子分析的新农合满意度问卷调查研究[J].技术经济,2010,(8):110—115.

[2]张泽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评价——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5):83—88.

[3]蒙丹.探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两大制约因素[J].发展研究,2010,(5):31—34.

[4]方福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路径:市场化与政府转型[J].学习与探索,2011,(1):119—124.

猜你喜欢

机制因子体系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