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泰国、缅甸、柬埔寨的南海政策

2014-12-13

新东方 2014年6期
关键词:争端柬埔寨缅甸

在南海问题上,东盟国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越南、菲律宾等为主的争端当事国,另一类则是泰国、缅甸、柬埔寨等非争端当事国。两类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思考重点各有侧重,态度与立场也不尽相同。在当前中国周边海洋安全环境日趋严峻,南海形势愈发复杂敏感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并把握不同类型国家的南海政策,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有鉴于此,本文将系统回顾近年来泰国、缅甸、柬埔寨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与作为,系统解析三国南海政策,评估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与外交影响,并探讨中国可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泰国

作为非南海争端主权声索国之一,泰国希望能够维持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认为一个稳定的南海相较于分裂的南海有利于东盟整体利益,不希望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因南海问题而产生裂痕,进而影响到东盟整体利益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泰国极力避免被其他有关争端国家“拖下水”,不愿意在南海问题上被动“选边站”,更不愿意中泰关系因南海问题而遭到破坏,努力维持中泰之间近年来良好的合作关系。然而,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逐渐抬头的背景下,泰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动向有了进一步发展,使得泰国的南海政策表现出一定的多面性。

(一)愿意与中国保持合作,积极发展对华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泰两国没有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相互间具有较强的战略互补性及诸多的利益契合点,尤其是在维护国家安全及促进经济发展等领域[1]。这就为两国发展战略互信,建立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共同战略目标创造了条件。2012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到访的泰国总理英拉举行会谈期间,英拉表示泰方愿意为推动东盟—中国合作,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英拉还表示泰方将尽快完成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的司法程序,依法严惩犯罪分子,切实维护航运安全及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不仅如此,近年来中泰两国在海上防卫安全领域的交流是颇有建树。2008年4月,由泰国皇家海军学院参谋长巴桑·苏卡斯特少将率领的泰国海军编队“纳拉萱”号和“赛布里”号访问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湛江基地,期间中泰两军相互进行参观学习,开战了一系列军事交流活动[2]。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泰国是东盟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迄今为止已与中国进行了三轮联合军事演习。这些都表明泰国非常重视与中国发展双边关系,保持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维持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

(二)努力协调各方利益,充当南海问题的关键“协调人”,避免争端升级与恶化

2012年7月,泰国接替越南成为未来三年东盟与中国的协调国[3]。由于在此之前的东盟外长会议上菲律宾强推《南海各方行为准则》(COC)未果,导致东盟最终在45年来首次未能发表联合公报,所以外界普遍对泰国担任新的协调国寄予厚望,希望泰国能够起到中国与东盟间协调人作用,处理好南海主权争议,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年9月,在美国参加第67次联合国大会的泰国总理英拉在亚洲协会举办的一个论坛上更是表示,泰国在协调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上扮演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并暗示她将会用女性特有的方式帮助解决领土纷争[4]。众所周知,南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与东盟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拉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丝毫不避讳泰国充当南海争端调解人的意愿,充分表明了泰国不希望看到一个冲突不断的南海,更不希望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因南海问题而受到影响。

(三)反对南海问题国际化,但并不排斥东盟以共同立场解决南海争议

在对待南海争端的解决方式上,泰国一直反对将域外国家引入其中,认为中国—东盟双边对话框架下的磋商谈判是处理海洋主权争议的最佳解决方式。2012年7月泰国担任中国—东盟协调国后,泰国《曼谷邮报》曾刊文表示,泰国政府将借鉴泰柬边界争端解决方式,在南海争端上寻求有关国家自行解决纷争的处理方式,泰国不希望任何域外国际介入其中。几乎是在同一个月,泰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Sek Wannamethee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泰国非常关注南海局势,不愿意看到南海问题扩大化、国际化,希望各方认真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通过磋商、妥善解决有关争端[5]。但是,与此同时,泰国却支持东盟以共同立场解决南海争议。2013年1月,泰国外交部次长西哈萨表示,泰国计划与宣称拥有争议区域主权的个别东盟成员国举行会谈,以寻求东盟在与中国南海问题谈判时的共同立场[6]。泰国一方面表明反对南海问题国际化、扩大化的态度,部分迎合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主张,另一方面却寻求东盟在该问题上的一致意见,与中国反对南海问题东盟化的立场相悖,表明了泰国在南海争端中复杂的态度。

(四)不愿被其他争端当事国“拖下水”,在南海问题上被动“选边站”,反对任何企图单方面破坏现状的行为

2012年4月,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中部黄岩岛附近海域爆发冲突。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菲律宾企图强拉美国以及东盟其他国家一同对抗中国,这一做法遭到了各国的普遍反对。泰国《民族报》表示,个别南海周边国家“挟洋自重”,借外来势力在南海问题上屡屡作出出格动作,历史表明,此类做法必将事与愿违,甚至还可能被他人所利用[7]。仅仅一个月之后,泰国国防部长素坤蓬·素旺领抵达北京与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举行会谈,这是15年来泰国军方高层首次对中国进行访问。会谈期间,双方就南海问题以及泰柬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两国均表示将坚定地支持彼此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8]。泰国在黄岩岛事件中的表现似乎可以表明,泰国反对菲律宾等国企图单方面打破南海现状的行为,不希望域外国家以此为契机介入南海争端,主张通过磋商、谈判的方式解决有关争议问题。

(五)出于自身安全利益及地区力量平衡考虑,同时加强与中、美、日等国海上安全合作

为维护本国海上安全利益,维持地区战略力量平衡格局,泰国在努力打造以海军为主体的海上安全力量的同时,非常重视与其他国家在双边及多边领域的海上安全合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以泰美为中枢,以泰国—东盟及其对话伙伴国为基础的扇形合作框架已经基本构成[9]。自1982年开始的由泰国与美国共同举办的金色眼镜蛇联合军演是目前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联合军事演习之一,演习内容已经由单纯的传统安全领域逐步拓展到反恐、人道主义援助、人员培训以及打击走私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冷战后,泰国逐渐重视与东盟国家间的海上安全合作,积极加入东盟国家主导的多边海上安全合作机制,并于2005年9月开始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开始对马六甲海峡进行联合空中巡逻[10]。在与中国的海上安全合作方面,两国海军互访频繁,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先后举行了“中泰友谊—2005”联合搜救演习以及“蓝色突击—2010”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等科目。日本与泰国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则主要是通过多边方式开展。2012年11月,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与泰国首相英拉的会晤中更是进一步表示将与泰国在南海问题上展开深层次合作。以上种种表明,在维护自身海上安全利益时,泰国出于自身安全及地区力量平衡考虑,采取了一种多边安全合作的策略,并且至今行之有效。

二、缅甸

(一)中国缓解马六甲海峡能源困局的突破口

中缅两国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关系近年来更是发展迅猛,截至2012年,中国已经成为缅甸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早在1950年6月8日,两国就已经正式建交。长期以来,中缅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合作,双边关系稳步发展。纵观近年来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两国在经济、外交、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堪称邻国间关系的典范。

作为南海争端的非直接当事国之一,缅甸在中国的战略棋盘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海争端的两个重要问题就是海上运输线及能源安全因素。目前,中国对外能源依赖度常年居高不下,其中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标志之一的石油,2012年对外依赖度更是高达56%,创下历史新高[11]。对于中国而言,提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能源及原材料绝大部分都要途经东南亚国家,穿越马六甲海峡,经南海运输回国。除此之外,从缅甸出发、经陆上交通线运送物资则成为了马六甲海峡之外的不二选择。因此,从长远角度考虑,缅甸将成为中国破解南海能源通道困境的突破口。实际上,中国政府一直在为妥善解决南海问题而积极准备。比如,2011年3月,中缅双方签署了《关于间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中缅关于共同开发水电的政府间框架协议》等有关能源领域合作协议。按照该协议,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将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经远洋油轮从印度洋运至缅甸实兑港输送上岸,再通过长达900公里的输油管线运送至昆明,并将同时对促进缅甸近海石油天然气开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需要补充的是,中国与缅甸在海上安全领域的合作同样颇有建树,2012年中国曾将退役的南海舰队554号、557号两艘护卫舰改装后卖给缅甸海军,并将在今后继续为缅甸设计符合其自身防卫需求的舰只。总体而言,中国与缅甸在社会、经济、能源、外交、军事等各领域关系发展良好。对于中国而言,缅甸将是破解马六甲能源困局的突破口。

(二)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拉拢对抗中国的目标

作为东盟成员国中的非南海主权声索国之一,缅甸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问题上拉拢对抗中国的目标。2012年3月,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与到访的缅甸总统吴登盛举行会谈,双方就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按照国际法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南海争议达成共识,并特别提到一致同意尽早完成南海各方行为准则(COC)的签署[12]。几个月后的东盟外长会议上,菲律宾等国强推南海各方行为准则(COC),鼓动东盟其他成员国一同加入参与其中,这之中蕴含的深意不言自明。同年6月14日,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与到访的缅甸外长吴温纳貌伦举行会晤,双方就两国的外交以及贸易关系展开商讨,其中还包括了有关南海问题[13]。尽管会后菲律宾方面称阿基诺与吴温纳貌伦在会谈过程中仅仅是“顺带”提及南海问题,并且菲律宾方面并未就该问题向缅甸方面求助,但这种“旁敲侧击”式的谈话方式必定会对缅甸的南海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其实,尽管近年来有关国家不断加大在南海问题上对缅甸的拉拢力度,然而缅甸政府在该问题上却是早已表明了立场。作为一个与中国关系发展良好的国家,缅甸强烈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和扩大化,不支持东盟以一个整体卷入南海争端[14],这一观点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主张的双边谈判解决方式不谋而合。因此,对于越南、菲律宾等国而言,一味地希望拉拢缅甸涉及南海问题未必能够得逞。

(三)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国家遏制中国崛起的抓手

长期以来,美国与缅甸的关系处于“冰冻”状态,美国自1997年开始对缅甸实施各种制裁,这种状况直到近年才有所改变。2012年1月,美国与缅甸同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5]。其实,早在2011年11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已经访问缅甸,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位到访缅甸的美国国务卿。在缅期间,希拉里与缅甸总统吴登盛、外交部长吴温纳貌伦以及缅甸议会高级官员分别举行会晤,并与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举行会谈。一年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连任后的首次外交访问活动中也选择了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开启了所谓的“破冰”之旅。此后,美国先后放松了对缅甸的各项制裁措施,解除了大多数货物出口禁运。美国虽然口头上宣称之所以推动双边关系改善是由于缅甸政府致力于推进政治改革及民主进程,实现民族和解,改善民众生活,然而,客观而言,美国对于缅甸的期望显然不止如此。特别是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以及缅甸在中国战略能源版图上的重要位置,缅甸已经成为其对华包围圈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关乎中美海洋战略博弈的大棋局,从根本上是为了其遏制中国而强化在南海周边综合实力的布局。不仅仅是美国,日本近年来也加强了与缅甸在各个领域的往来。2013年2月19日,日本商船三井公司(MOL)宣布,已经取得缅甸政府投资和公司管理委员会授予的永久性营业执照,成功在缅甸开设分公司并将在未来开拓缅甸航运市场。目前,该公司已经启动了新加坡—仰光航线,并计划在未来开辟更多的南海航线。印度在拉拢缅甸方面同样不甘人后。2011年10月,缅甸总统吴登盛受印度方面邀请对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由于之前缅甸曾中断了中缅密松电站合作项目,所以此次访问被印度国内普遍认为是印度实施“东向战略”,与中国在南亚进行争夺的良机[16]。印度《经济时报》甚至认为,印度可以藉此发展与缅甸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再有政治上的顾虑”。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以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为首的南海域外国家近年来纷纷将目光瞄准了缅甸这个非南海主权声索国。不论是否愿意承认,中国因素都在这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柬埔寨

位于中南半岛的柬埔寨西接泰国,东临老挝及越南,南向暹罗湾,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柬埔寨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主张通过谈判方式和平解决国家间领土问题,长期以来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在南海问题上也对中国的政策主张较为认同。虽然近年来区域内外各国利用各种时机在南海问题上频繁向柬埔寨施压,但总体而言,柬埔寨在各种国际和地区场合还是给予了中国有力的支持。

(一)对华态度积极,主张按照“东盟方式”处理南海问题,反对南海问题国际化

中柬两国于1958年正式建交。长期以来,中国领导人与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南海问题上,柬埔寨积极响应中国南海政策主张,反对南海问题国际化,提倡在现有东盟—中国机制下解决该问题,不愿意因南海问题而被相关国家“拖下水”。2012年7月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上,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柬埔寨基于维护东盟一体化进程,避免会议被南海问题“绑架”的考虑,顶住菲律宾方面的压力,坚持将该问题划归中菲双边问题,而非东盟与中国关系范畴,拒绝将黄岩岛问题写入最后的联合声明[17],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一致认可。2个月后,柬埔寨首相洪森在接受采访时更是表示,虽然南海问题是热点问题,但却不应该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关系发展的障碍[18]。同年11月,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东盟和东亚系列峰会上,柬埔寨方面再次宣布“东盟将不把南海问题国际化,而是在现有的东盟—中国机制下专注于这个问题”,同时还表示“不希望(因在国际论坛提及这些纠纷而)导致事态复杂化”[19]。柬埔寨的这一表态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一贯主张的通过当事国双边谈判方式解决,反对域外国家介入其中不谋而合,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东盟方式”所代表协调统一处理模式的有效性,避免了东盟在南海问题上被部分国家“绑架”,用于谋求南海私利情况的发生。

(二)迫于有关国家压力,近期态度有限度改变,希望尽早就相关问题开启谈判

虽然柬埔寨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在很多方面拥有类似的立场,但受域内外各方压力影响,其近期南海政策主张也有所改变,这一点在2012年表现得尤为突出。早在2012年6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与柬埔寨副首相南洪就南海问题举行了会晤,表明美国希望柬埔寨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能够推动东盟国家就南海行为准则达成一致。而在此不久前,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也曾访问了柬埔寨,并向柬方分发了一份美国自身认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南海行为准则非正式签署文件。作为南海争端的非当事国,美国选择在2012年6月,也就是东盟外长会议举办前的一个月向当时的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施压,试图迫使柬埔寨将南海问题列为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强行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签署,甚至预先根据自己的利益诉求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文件。联想到一个月后菲律宾方面在东盟外长会议上的表现,其中的用心不得不令人深思。东盟外长会议后,柬埔寨方面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提前撤换了驻菲律宾大使[20],此举也被外界广泛解读为为缓和柬埔寨与菲律宾两国关系的无奈之举。同时,在随后举行的第21届东盟峰会及系列领导人会议上,柬埔寨更是表示峰会将会在友好的气氛中、和平讨论南海议题,并在“恰当时间”开启有关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21]。尽管柬埔寨方面刻意强调了友好、和平等词语,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近年来东盟国家罕见地就该问题达成一致,似乎表明了柬埔寨方面在受到外界各种强大压力的情况下被迫作出了让步与妥协。

(三)积极加强与各国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合作,构建多层次的安全保障机制

近年来,柬埔寨加强了与各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各类双边及多边军事演习。2003年1月,柬、泰、菲、马、印尼等五国举行联合反恐模拟演习,并以此增进各方在情报交流,联合打击跨国犯罪,尤其是反恐方面的合作。2010年7月,柬埔寨举办了为期19天,代号为“吴哥哨兵—2010”的多国维和军事演习,来自柬埔寨、美国、日本、印度、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士兵参加了此次演习[22]。2012年5月,柬埔寨又参加了由美国和印尼主导的名为“2012海上预备与训练合作”军事演习[23]。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柬埔寨与中国在防务领域的交流也颇有建树。比如:2008年11月,中国海军“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访问柬埔寨[24],2012年5月,中国又与柬埔寨完成价值1.2亿元人民币的军事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这笔资金将用于援建柬埔寨皇家军队所使用的军事医院及军事培训学校,而柬方则将继续调派军事训练人员前往中国[25]。柬埔寨在安全领域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表明,其正在构筑一个多层次的安全保障机制。

四、加强中国与泰国、缅甸、柬埔寨在南海合作的几点思考

作为南海问题的的非争端国,泰国、缅甸、柬埔寨三国在南海问题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作为东盟成员国,他们一方面肩负着推动东盟一体化进程,促进中国—东盟关系健康快速发展的责任;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被菲律宾、越南等争端当事国“绑架”,以牺牲东盟整体利益为前提介入南海问题的威胁。同时,随着国际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提出及实施,他们也面临着在南海问题上被动“选边站”的困境。从宏观意义上来说,他们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取向,是南海问题“亚洲化”与“世界化”的选择;从微观意义上来看,他们在东盟对南海问题的看法上,是南海问题“东盟化”与“双边化”的取舍。因此,正确理解并把握这三个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取向,并据此制定符合中国自身战略利益的方针路线,将有利于我国在南海问题上把握主动,占据先机。

(一)充分理解三国南海政策,将其置于中国—东盟总体关系大局下加以考虑,通过经济手段加强纽带联系

泰国、缅甸、柬埔寨三国并非南海争端当事国,不与任何国家在南海产生主权争议,这就决定了这三个国家不可能在南海问题上与争端当事国采取相同政策,以避免自身实际利益受到影响。对于这三个国家而言,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中国—东盟关系健康有序发展,建设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其未来努力的现实方向。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东盟关系迈出历史性一步。中国已经成为泰国、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柬埔寨的贸易往来也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始于1992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囊括了中国、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多个国家,至今已举行了四次领导人会议,该经济合作圈在加强各国全方位联系,推动次区域一体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繁荣、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6]。可以预见,在中国—东盟总体关系大局下的中国—泰国、中国—缅甸、中国—柬埔寨经贸合作必将更加长久、持续地向前发展。这也将有助于加强中国与这三个国家加强经济纽带联系,从而降低其在南海问题上因为政治原因而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二)把握泰国、缅甸、柬埔寨三国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主张认同度,借鉴他们在解决海洋争端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妥善处理南海问题提供参照

在解决与邻国海洋争端方面,泰国、缅甸、柬埔寨均主张尽量避免使用武力,提倡通过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有关争议,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以泰国为例,其与马来西亚曾经均对南海西侧、泰国湾南部约7250平方公里面积的海域宣称拥有主权,并分别于1973年和1966年颁布法律进行主权宣示,导致两国在该海域形成所有权重叠现象。为妥善应对这一问题,寻求对该海域资源的共同开发,两国于1979年清迈签署了《泰马谅解备忘录》,决定成立联合机构,共同开发这一争议地区的海底非生物资源,分享资源和利益,并规定合作期限为50年。此后,两国成立了包括外交部、能源部、财政部、税务厅、海军等多个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谈判机构,并先后确定了争议海域共同开发区的位置和面积,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历经11年,于1992年正式成立“马来西亚一泰国共同开发机构”(简称MTJA),代表两国政府负责共同开发区的资源勘探和开采。目前,该机构运行状况良好,在共同开发海域发现了一批天然气油田[27]。柬埔寨在海洋争端方面同样倾向于通过共同开发方式加以解决。2011年11月,柬埔寨首相洪森在金边会见泰国外长时表示,计划与泰国方面在两国具有争议的海域展开合作,共同开发这一地区的资源。洪森的这一表态得到了泰国方面的积极响应,目前两国正在酝酿下一步具体执行计划。缅甸与孟加拉国在孟加拉湾海域也存在主权争议,特别是2005年后,随着大量天然气资源在该海域的陆续发现,使得双方的争夺陷入白热化阶段。2008年,为彻底解决海域争议,开采海上油气资源,两国重启在该海域的划界谈判,并于2012年3月14日经国际海洋法法庭成功宣判解决[28]。泰国、缅甸、柬埔寨三个国家在处理海洋争端过程中的实践表明,三国均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政策主张持肯定态度,这种态度将有利于中国在与东盟对话过程中推介自身南海政策主张。同时,这三个国家在争议海洋资源开发上的成功经验,也为各南海争端当事国处理南海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参照与借鉴。

(三)将泰国、缅甸、柬埔寨列为我冲破“对华包围圈”的可能突破方向,破解当前南海能源困局

2009年以来,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助推下,一个以菲律宾、越南为主的南海“对华包围圈”逐渐成形。2012年,随着安倍晋三再次当选日本首相,日本也加快了在南海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的步伐。安倍推行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并在其上任的首次外出访问中就选择了越南、泰国以及印尼三个东南亚国家,从中不难看出他对南海地区的重视程度。其他诸如印度早就于20世纪开始实施“东向政策”,其中牵制中国战略意图明显[29];俄罗斯在南海也同样拥有巨大的利益。可以说,一个在南海针对中国的“对华包围圈”已然逐渐成形。对于中国而言,如何破解这一海上困局将是能否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关键所在。对于当前的的南海问题,其参与者无非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越南、菲律宾等争端直接当事国,他们在岛礁主权与海域管辖权等方面与中国分歧严重,短期内难以协调;第二类是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力量,他们在南海问题上带有明显的“制华”色彩,希望藉此拖延中国的崛起;第三类就是泰国、缅甸、柬埔寨等非争端当事国,他们态度较为中立,部分甚至更为“亲华”,主张尽量避免卷入争端当中,不愿在于己无利的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对抗。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不难得出第三类国家将是中国未来在南海问题上需要极力争取的对象。同时,从地理角度来看,缅甸是中国在南海方向除马六甲海峡外的唯一陆上能源通道,也为中国破解海上能源困局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替换选择。

综上所述,泰国、缅甸、柬埔寨在当今亚太海洋战略格局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将有可能左右整个东盟在该问题上的价值取向,牵动着包括争端当事国中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国、日本等域外大国的神经。如果未来这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继续保持中立立场,那将有利于中国南海政策主张的实施;如若不然,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势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东盟化与国际化趋势,所承受的外交压力也将无法想象。

[1]虞群,王维.泰国海洋安全战略分析[J].世界政治与经济论坛,2011(5).

[2]泰国皇家海军舰艇首访南海舰队[EB/OL].中国网,2008-04-02.

[3]泰国将任中国与东盟协调国泰媒称任务挑战多[EB/OL].中评社,2012-07-17.

[4]泰国总理英拉称将以“女人味”调解南海争端[EB/OL].东方网,2012-10-01.

[5]泰国不希望南海问题国际化[N].云南信息报,2012-07-30.

[6]泰国将寻求东盟共同立场以解决南海争议[N].环球时报,2013-01-15.

[7]泰国媒体:个别南海国家挟洋自重可能被利用[EB/OL].南海网,2012-04-13.

[8]黄岩岛对峙:泰国在南海问题上表态[EB/OL].http://www.milfuns.com/2012/0511/49265_3.html

[9]虞群,王维.泰国海洋安全战略分析[J].世界政治与经济论坛,2011(5).

[10]威拉猜·普拉赛,马六甲海峡与安全管理[EB/OL].www.thaindc.org.

[11]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张至56%,创下历史新高[EB/OL].新华网,2013-02-05.

[12]缅甸越南首脑会面对维护南海和平达成共识.中评社,3月21日电

[13]阿基诺见缅甸外长“顺带”提南海被指未向缅求助[EB/OL].环球网,2012-06-15.

[14]缅甸老挝反对东盟卷入南海[J].环球视野.

[15]美宣布将与缅甸互派大使[EB/OL].人民网,2012-01-16.

[16]印媒渲染越缅首脑来访[N].环球时报,2011-10-13.

[17]菲律宾强烈反对东盟外长会议因中国不发公报[N].人民日报,2012-07-14.

[18]柬埔寨首相:南海问题不应成为中国和东盟之间障碍[EB/OL].星岛环球网,2012-09-02.

[19]菲律宾柬埔寨就南海问题闹翻[N].东方早报,2012-11-20.

[20]柬埔寨大使提前离职或与南海问题批菲有关[EB/OL].环球网,2012-08-10.

[21]东盟一致要求谈南海行为准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19.

[22]“吴哥哨兵-2010”多国维和军演在柬举行[EB/OL].新华网,2010-7-12.

[23]美国与印尼开始在印尼多地开始进行为期8天军演[EB/OL].中国新闻网,2012-05-31.

[24]外媒:中国海军首次出访柬埔寨[N].环球时报,2008-11-06.

[25]中国将出资1.2亿元援助柬埔寨军方[EB/OL].东方网,2012-05-30.

[26]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在缅甸举行[EB/OL].新华网,2011-12-20.

[27]探访“泰马海上共同开发区”[EB/OL].人民网,2011-10-14.

[28]邵建平.孟加拉湾海域争端落幕[N].世界知识,2012(8).

[29]邱旺土.印度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及其影响评估[J].南洋问题研究,2011(1):11.

猜你喜欢

争端柬埔寨缅甸
柬埔寨·贡布
柬埔寨鲜芒果出口猛增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柬埔寨·金边
缅甸记忆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缅甸非常之旅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柬埔寨筹组新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