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随文练笔回归“本”位

2014-12-11万德林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随文重难点文本

万德林

随着语用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纷纷选择以随文练笔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在实践操作中,随文练笔的表达模式笼统不清,学生也只能硬挤一些冠冕堂皇不痛不痒的语言,失去了随文练笔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一、关注语用意识,不能忘却语文本位

(一)在练笔中迁移写法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所在。而随文练笔镶嵌在阅读教学之中,提升学生语用能力责无旁贷。事实上,教材中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很多写作方法值得探究借鉴。

《秦兵马俑》的第10自然段在介绍了各种兵俑的形态后,又以散文化的笔触对各种不同形态的兵马俑进行了细致刻画。在教学这一段时,教师进行了这样的引导:

师:细读这一段文字,你会发现这段语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分写了什么?

生:前半句都是写作者真实看到的情景,而后半段则是写作者产生的联想。

师:请大家再细细地读一下,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生:后半句中的想象是对前半句中真实描写的补充,这样兵马俑的形态就会更加地细致而生动。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兵马俑的图片,按照这样的句型方式,我们也来描述一下这些兵马俑。(出示课件)

(二)在练笔中夯实积累

教材中的文本很多遣词造句极其讲究艺术性和精确性,值得学生背诵积累。而积累的方法除了传统意义上熟读成诵之外,引导学生在随文练笔中的综合运用,则能有效融入学生自身的体悟和思考,显得更有价值。

比如《莫高窟》一文中对彩塑和壁画描述的语言就堪称经典,生动的比喻、精彩的词语、整饬的句式,如果能够永久性地贮存在学生的头脑中,并在适切的语境下灵活运用调配,语文学科的本质就能得到有效彰显。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积极的体验感知,并在众多形式的朗读中积累背诵。最后,教师为学生积极运用积累的词语和句式创设了撰写导游词的言语实践平台,让学生得以灵活运用。

这样,学生在提升语用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其记忆效果,可谓一箭双雕。

二、聚焦言语形式,不能忘却教材本位

(一)练笔要突破重点难点

现在不少教师对随文练笔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即认为随文练笔是架构在文本意蕴和课堂氛围之外的,只是对文本语言训练点的生硬落实,对突破文本重难点难以起到相应的作用。事实上,随文练笔是表达和理解的双重训练,只要教师练笔方式和价值点选择合理,就能实现双丰收。

《钱学森》一文语用重难点是通过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如何借用随文练笔的方式来有效突破这一教学的重难点呢?在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现在,钱学森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归国路,想到前方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祖国和亲人,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以人物内心世界为出发点,有效地将语言和内心联系起来,正与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不谋而合。

(二)练笔要扣准语言生长点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典之作,他们在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层面都蕴藏着作者的独运匠心。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文本的语言符号中开掘出语言运用的神来之笔,通过品悟、玩味和实践运用等方式,使其成为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石。

例如《云房子》一文中有一段话:有的像大冬瓜一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这段话的精妙并不在于比喻手法中两个事物的名称,而在于描写其状态的“傻傻”“美美”等词语,这种极富童趣味的表达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则是其语言能力的重要生长点。教学这段时,教师引导学生慢慢感受词语,继而帮助学生提炼言语句式,引领学生依照“云房子有的像_______那样_______”仿写。在学生一一呈现之后,教师顺水推舟要求学生连说两句。

这样的练笔归功于教师对文本语言内容和形式的敏锐把握,在悟和练的协调发展下不断前行,从而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提升发展。

三、契合内在需求,不能忘却学生本位

语言的学习,无论是体悟感受还是实践表达,都离不开实践的情境。随文练笔就是要展现甚至是放大课文中的情境,通过教师语言和音乐等多种元素的渲染,为学生的实践表达创设情境,使得学生语言的倾吐水到渠成。

例如在教学《石灰吟》这首诗时,为了引领学生感受于谦的一身正气,教师设置这样的教学流程:教师依照少年抒怀、为官感悟、刑场陈词的环节引领学生不断逼向诗歌的情感内核;接着,教师语言熏染:“试想,当于谦戴着脚镣,一步一步踏上刑场,想到自己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想通过这首诗向他的敌人们说些什么呢?请同学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并播放音乐作品《英雄的黎明》渲染气氛。

朗读、语言和音乐的三重作用,为学生的随文练笔埋下了情感的伏笔,学生个个奋笔疾书,内容表达形象而富有质感。

随文练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实施手段和策略,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忘却其语文本位、教材本位和学生本位,这样的随文练笔才能扎根于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服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随文重难点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