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体验作文的育人策略

2014-12-11计利珍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体验育人目标

计利珍

作文育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在分数至上的今天,作文教学的工具性日益被强化,人文性却愈来愈被忽视。新时期,如何通过作文达到育人的目标,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一个难题。我校正在实施的“小学新体验作文的实践研究”,为学生定制生活中缺失的体验活动,打造完整、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作文,在体验与作文中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遵行先体验后写作的教学模式,加强体验指导,提倡真实表达。通过以上策略达到育人目标。

一、定制缺失体验,打造完整童年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语)

可见,体验是生活之本,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写好作文,加强体验,丰富生活,是必由之路。

然而快节奏的生活,剥夺了孩子们自由体验的时间与空间,童年的生活单调且不完整,人格的塑造也是不完整的。因此,为他们打造一个完整、快乐而又美好的童年,让他们健康地成长是我们的愿景。于是,我们借鉴国内外体验教育成功的案例,从亲近自我、亲近学校、亲近家庭、亲近社会、亲近自然五个维度精心设计我校学生缺失的120个系列体验活动,期望通过体验达到育人的目标。比如,“亲近自然”板块,我们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年龄、思维、心理等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每个学年4个,六年共24个有趣的体验活动。以一年级为例,一学期设计2个主要体验活动,一年设计4大活动;每个主要活动下,设计相关系列体验活动两到三个,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获得生活的经验,提升并丰富认知与情感,达到育人的目标。表一是我们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定制的“亲近自然”体验活动简介。

再如让二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父母相约星空下,一起做数星星的孩子;采集大自然的落叶,制作落叶贴画编故事。让三年级的学生去采桑叶,养蚕宝宝;在下雨天到雨中漫步,体验淋雨的感觉。让四年级的学生在一锄一禾园里赤脚走路,亲近泥土,最好选择下雨天踩着泥泞走路;与同伴相约,一起观看苏州城里城外的日出日落。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去乡村钓鱼,采野花打扮自己的房间或编花环。让六年级的学生学习爬树,到郊外野炊,自制风筝并放飞等等。这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或由学校精心组织,或由家庭配合进行,新鲜而有趣,是绝大多数学生从未体验过的。它们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和写作素材,还给了他们一个完整、快乐、美好的童年,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无穷的潜能,通过体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育人功能。

二、丰富教学目标,培育积极品质

至今仍盛行的语言主义、系统主义强调的是作文的技能技巧训练,却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实现。作文育人,文道结合,是作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塑造自我的过程,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为此,新体验作文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关注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重在通过体验活动和写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从而践行“欲学作文,先学做人”“品质成就未来”的教育理念。

为此,我们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和成功人士的意见,罗列出我校学生要培养的各种积极品质,具体如下:

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接受能力、表达能力、欣赏能力、反思能力、交往能力、承受能力、自理能力、探究能力、耐挫能力、想象能力、领悟能力、合作能力、操作能力

爱心、责任心、好奇心、同情心、自信心、进取心、专心、虚心、细心、耐心

诚信、勇敢、善良、正义、幽默、勤奋、独立、坚持、热情、忠诚、可靠、宽容、自律、感恩、奉献、谨慎、信念、乐观、超越、挑战

爱学习、兴趣广、学识博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作文教育的特殊性、各年段学生的思维与心理特点以及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重点抽取其中的九种能力与五颗“心”进行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欣赏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领悟能力;爱心、责任心、好奇心、自信心、进取心。而后,围绕这些积极品质设计相关的作文体验活动。以二年级上学期的体验写话为例,我们根据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选取了培养想象力、观察力、爱心、责任心、好奇心等积极品质。(见表二)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新体验作文以人的发展为本,教学目标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其中写作的技能目标体现了其工具性,积极品质培养目标体现了其人文性。体验、作文与育人融为一体,无痕对接。

三、遵行先做后写,倡导真实表达

新体验作文属于生活作文范畴,遵行先体验后写作的教学模式。简言之,“为生活而作文”。目前,不少作文教学却是“为作文而生活”。比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组织他们在作文课上进行跳绳,引导学生观察动作,而后再写,这就是“为作文而生活”。

“为生活而作文”“为作文而生活”两者只是语序发生了变化,体现的却是不同的作文观和价值观,达到的育人效果也截然不同。前者关注的是人,追求的是真实性,讲求原原本本地体现生活。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的过程即是育人的过程,说真话做真人的过程。后者关注的是文,有一定的功利性,为了作文而创造虚假生活,用虚假生活为作文服务,学生说大话、假话也无妨,只要文章能得高分。

显而易见,要真正让作文发挥积极育人的功能,就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生活和写作,倡导真实表达,潜移默化地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的目的。而要做到这些,就得在作前体验活动的指导上花功夫。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各个体验活动的指导步骤,在学生体验前进行细致的指导。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随后真实有趣的体验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此时的聆听与交流便呈现出“我要学”“我要做”的状态,是最有效的。

譬如,我们在指导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卧室里自制帐篷的体验活动时,做如下细致指导:

方法一:请家人帮忙,在床上和床四周做一些支架,然后用一块床单或毯子做成帷帐。

方法二:找四个重一些的凳子,在凳脚上各扎一根竹竿,找一块或几块床单或布从上而下盖好,地上铺上毯子或席子当床。

方法三:改装家里的特大号收纳盒或纸箱子(此盒一定能容得下瘦小的你才可用此法),侧放,开一扇进出的门,用自己喜欢的布或纱巾当门帘。盒内铺上舒适的床单或棉毯。

关上灯,钻进自制的帐篷,里面黑乎乎的,静静地感受,把自己想象成在野外过夜的原始人。如果此时放一些风声或虫叫、狼嚎,会有更真实的感受。

开始写作时,根据上述体验,引导学生像放电影一样把过程在脑海中回放:

1.你把帐篷搭在哪里?它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说说帐篷杆和帐篷的样子。

2.你是一个人还是和其他人一起搭帐篷的?你(你们)是怎么搭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你觉得最难的是哪一步?注意回忆你所做的动作哦。

3.你刚躺进帐篷里是什么感觉?当时想到了什么?住了一夜后又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想法与在帐篷里所做的写下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

有了前面体验活动步骤的细致指导,有了新鲜有趣的体验实践,有了写作前放电影式的回顾(这是作文的支架,是真实和细致记录的前提),学生自然就能情动辞发,文思如泉涌;即时成文自然就能文从句顺,真实表达;不知不觉中,自然就做到了课标中要求的“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文如其人,作文育人,自然而然就做到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体验育人目标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践行灵溪文化,创新体验活动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也谈如何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缔造新空间·新服务·新体验
多媒体活动中谈孩子的自主学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