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照实写导向艺术写

2014-12-11陈钧玲黄瑞夷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园丁事物情境

陈钧玲 黄瑞夷

作文是写作主体生活的反映,是个人主观思想的表达,按理说是最有个性的,可是,不少老师却抱怨学生的作文雷同得吓人,是什么原因使本来极富个性的作文失去个性了呢?

立于写作者的角度,同时结合整个中小学作文指导的形式分析,学生写作缺失个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内蕴不足,胸中积累的语言形式、谋篇方略、生活原型、思想策略甚少,不足以应对当下写作的需求,因无法胜任眼前的写作而又必须得完成任务,便急着求助外在的参考,如此写出的作文就缺失个性了;二是老师的指导常常是提供相同的材料或是创设一个大家共在的情境,学生所能用的材料一样,所见的情境相同,从中提炼出的观点也大同小异,作文就很难走出雷同的圈子;三是教师的指导总是由境走向意,即从情境或材料出发,从中提炼出观点,这就给学生一个总是相似的情境,不同只在于提炼出的观点,于是,相同是必然,而从一则材料里能提炼出五六个不同的观点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不可能一个班50多人,就能提炼出50几个不同的观点吧。设境写境,就事论事,即照实写,是写作无个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写作要指导学生从照实写走向艺术写。

什么是照实写?什么是艺术写?

所谓的照实写就是把事物如同照相机拍摄一样,原原本本地记述下来。这种记录没能融入记述者的感情,也没有记述者的思想融入其中,表达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事件里面有笑有哭,物体里面有爱有恨却无法表达出来。

所谓的艺术写是写作主体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本质的东西进行艺术的改造,使事件或物体融入作者的情意,可能事物的某些细节被放大,某些内容被忽略,但写出的作品同样能还原事物原本的状态,且更容易让读者披文以入情。

照实写是单向思维,艺术写是多向思维。

照实写主要是记录,写作主体没能把己情与眼前之事物情相融,物不能着己之色,所以只会原本呈现,因而写作主体的思维是单向的,即把生活原本地记录下来。这样的作文自然没有个性,仅是用文字还原生活中的事、景、物。认识生活、理解生活需要一定的阅历,这阅历才是塑造个性的炉具。学生受生活、年龄的限制,认识生活往往很肤浅,因此,一般都只会照实写,原本地呈现生活。比如老师或家长让学生平日里写日记、周记,学生的这些记录基本上是照实写,是定格生活事件而已。而艺术写则不同,由于对事件或物体有了个人的认识,抓住了本质的东西,就可以想开去,因而思维是多向的,即写同样的事物,由于视角不同,文章的生动性就不同。同样看到一件事,单向思维的学生只会简单地记下事件的本身,而有多向思维的学生则能改变事情的先后顺序或某些细节。事的内容不变,但传达的意思却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写日记,会艺术表达的同学可能更多的是记录事件引发的心情,即心情日记,或是发现日记,对外界事物本身记录并不多,而发现的过程或内心的感受却写得更多。这就铸造了学生的个性。

照实写是就此写此,艺术写能由此写彼。

当我们的眼前发生什么,或记忆里存着什么,我们的笔下就表达出什么,这就是照实写的标志。因而照实写是见此物写此物,单向性的思维特征无法使作文思路发散开去。而具备艺术写能力的学生,由于其思维具有多向性,往往能跳出眼前的“此”而写“彼”,表现出选材的“远距离性”,即与老师给的范例差异度大,相比之下他们能获得更好的素材,表现出比照实写的学生更优的认知水平。

比如老师创造一个学生迟到的情境:一个学生迟到,老师批评他影响正常上课。如果是照实写,则只会详细记录学生迟到后,怎么来到教室门口喊报告,正上课的老师受扰而生气,批评迟到的学生影响了大家的上课,让他认识到迟到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如果是能艺术表达的学生,他可能就不会写这次出现的场面,他可能联系生活,想起某次特别的课堂,或者由课堂想到看电影迟到,想到重要的相约迟到,想到某次迟到酿成严重的后果。迟到的不良后果不仅对别人产生影响,也对自己产生极坏的影响。如此一来,不仅写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由此事想到了相似的彼事,思路与结论都得到拓展,个性化作品也就诞生了。

照实写是看山是山,艺术写可能看山未必是山。

所谓看山是山,指的是视角肤浅的客观。照实写表达出的意思常常是肤浅的认识,是事件的原本呈现,即写作主体表达出了事件的过程,却不懂为什么要表达这个过程,仅仅是把生活过程记录下来而已,只是记录生活而谈不上表达生活。不懂得这一层的老师总是要求学生记录生活,认为写作就向素描一样原貌呈现,所以才会越教学生越怕,最后提起写作文就头痛。而教学生要艺术表达的教师则能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写这个内容,而且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因为写出的生活是自己想要呈现的,表达出的意思是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在事物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与感情在里面。山已是心中的山,是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山。

例如一位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用食指指了一下自己的脸,然后告诉学生,请把这个写下来。照实写的同学几乎懵了,觉得没内容可写,最后只好原本地写课堂上老师怎么用手指了一下自己的脸,然后叫大家写这个动作的作文,结果同学们反应热烈,接着就是同学们反应的场面描写。而会艺术写的学生则会想得很开,有的想到幼儿园时老师教大家跳《娃哈哈》的舞,有一个指脸的动作,表达出跳舞开心的场面;有的则写食指与脸的对话,写成了童话;有的则写父亲每次指脸就有特殊的意义等。指脸已经由一个具体的动作主观化了,变成是生活中的某种启示。看这山已不再是“山”了。

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从照实写走向艺术写呢?

挪移时空、挪移对象、挪移情境

在金庸的小说中,有一种功夫叫乾坤大挪移,这一门功夫实在有威力,教师作文教学借用过来也是一门了不起的功夫,是引导学生从照实写走向艺术写的绝招。

从照实写走向艺术写,第一步自然是要引导学生从就事写事、就物谈物中走出来,站到一个更高的领域去看,尝试多角度思考,抓住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再由此及彼,把思维拉向生活深处。尔后进行时空大挪移、对象大挪移和情境大挪移。endprint

例如请一位家长到课堂里给学生上课,如果是照实写,则学生会把时间定在某一节课上,地点在教室里,对象就是家长给一个班级的学生上课,情境就是家长与学生的交流过程,把整节课的内容与大家的反应写下来。同样的情境,如果是艺术写,那时间就不是某天的某个课堂时刻,地点也不会是在课堂上,对象也未必是家长、学生,情境也不会是授课,而是另一种生活场景。下面是两种作文的内容比较:

照实写的作文:

植物栽培课

在我们班同学的家长里,真是群英荟萃,各路人才都有。这不,我们就邀请到了物理学博士——张彦和张恺(女双胞胎)的爸爸为给我们讲植物栽培课。

课的开头由副班长读邀请函。邀请函写得十分好,不愧为副班长。接下来,不用我说,大家肯定都猜到了,该由我们的博士讲课了。不愧为博士,开头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一株他养殖在花盆里的罗汉松。在我们心目中,所有的松树从来都是高大挺拔、凌霜傲雪的。所见其图片也是刚强又不乏威武。几时见过这般柔弱的松树,虽缺少挺拔感,也不该只有一支笔还不到的高度吧,真是大失所望!虽然蝴蝶不该忘记毛毛虫时的丑陋。就算它小,也不该养在花盆里吧。这不是花呀,是树!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他却用这棵树教会了我们该怎样种植植物:1.在盆底放上一层小石子,以便让树苗通风。2.撒上一层土。3.放上树苗或种子。4.再撒上一层土。5.夯实土。6.用彩石或白石装扮顶层土。学完后,他还让我和班长种一种名为“孔雀草”的花。不愧是博士,真是花样繁多。我和班长也认真完成了我们种植的杰作。

这次课可真让我们大开眼界,我由衷感谢给我们上课的博士,谢谢!

艺术写的作文:

梦——园丁

我大学已经毕业了,因为找不到工作,整天无所事事。

有一天,我出去散步时,看到一个园丁正在辛勤地工作。我想,当个园丁也不错,天天闻着泥土的气息,享受着花的艳丽。很快,我便找到一个需要园丁的地方。那里已经有一个园丁,这个园丁也是考核官之一,因为来应聘的人除了我之外还有几个人。

虽然来应聘的人不少,但来应聘的人都没什么种植经验,在同一个起点上,所以考核是:先看园丁怎样种花,然后由应聘人来试一试,种完后由园丁检查,种的最好的留下。我和其他几个应聘人员仔仔细细地看完园丁的示范,然后开始种起了花。由于专业对口,我一步一步,井然有序。其他人则有些手忙脚乱。毫无疑问,园丁看过所有人的作品后,留下了我。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愉快极了,哼着歌,颇有“春风得意马蹄轻”的快感。

考核完后,几个淘汰者及园丁聚在一个较为隐蔽的角落。一个黑衣人出现了,对她们说:“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其中一个人说:“为什么要让我们与您女儿竞争呢?”黑衣人语重心长地说:“这是要让她明白,工作的来之不易,要好好工作才对,哪怕是像园丁这样的工作也要好好珍惜,还有不管发生什么都要有颗镇定自如的心,相信自己,尽己所能就是最好。我希望她能明白。”

躲在一旁的少女笑了,原来她跳进了她老爸苦心设计的“陷阱”里啊!

两篇文章都还算不错,但显然第一篇是很多学生都会这么写的,个性就在相似中淹没了;而第二篇则别出心裁,采用了艺术写的表达方式,凸显出了个性思维。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丁事物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螃蟹当园丁
我是小园丁
亨利园丁和小怪物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园丁vs采花大盗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