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高校足球运动推广的反思

2014-12-05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足球体育

刘 坤

(北京语言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83)

盖特曼认为,在各种体育活动中,足球运动是一项很好的体育活动,只要规则适度调整,不以竞赛胜负为主,青少年就可以从中得到获益,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是落实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桥梁,更是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体育教学、体育社团还是高水平的运动队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体育的层面上分析,由于大学本身就是一个社区,人们生活在其中,有着共同性,而以这些共同性的生活,表现出风俗、传统、语言的特征[1],因此,高校足球运动的推广,不仅是学校、学生自己的事情,更是整个社区和社会的一项事务。高校的足球课、足球社团、高水平运动队能否和学生自主参与足球活动形成合力,促进高校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呢?

在理论层面,高校足球运动的推广不仅涉及高校足球运动运行的客观环境,还取决于高校教育系统中体育、足球的位置,更不能忽略的是,高校足球运动的推广症结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基础教育。因此,本研究选择“对我国高校足球运动推广的反思”这一主题进行探讨,目的就是调查足球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生活中的地位,了解大学生足球休闲活动现状、大学足球社团开展情况,以及大学足球代表队发展现状,剖析高校足球运动在当今中国足球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以及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发挥其潜在的能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我国高校足球运动推广”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在北京市的83所高校中随机抽取20所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531份问卷,有效问卷共有41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77.78%。调查内容关注的是大学生的休闲参与情况。

2 从高校足球运动运行的客观环境反思其推广

近年来,我国高校足球运动之所以能够继续发展,其主要的内在驱动力并不是政府和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高校足球的重视、投资与推动,真正的内驱力来自于大学生基层的足球活动。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足球并没有什么功利性,享受游戏本身带来的内生利益便是他们参与足球的最基本的动力。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对这一动力产生影响的,主要还是国际、国内的各种比赛。对很多大学生来说,真正让他们因为观赛而体验到足球乐趣的是欧洲足球,不可否认的是欧洲足球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足球赛事体系中的优质产品,也是对中国的青少年、大学生产生影响最为明显的足球文化。每年都上演的欧洲各国联赛、欧洲冠军联赛,四年一届的欧洲杯、世界杯,都是对我国大学生参与足球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定期观看这些比赛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足球参与意识的一部分,这种参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实际练习与参与足球比赛的可能性。

第二个层面是校内、校际之间的足球比赛。没有关注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就不会有更多人的关注。高校校内、校际之间的足球比赛,既是将大学生对足球的关注转化成实际练习足球的中间环节,也是推动高校足球运动从“草根”走向“精英”的一个必要抓手。

像欧冠、世界杯这样的赛事,对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影响虽然较大,但是肯定不是最大范围的。足球如何才能吸引那些本不对此关心的学生群体,是我国高校足球运动推广的一个瓶颈问题,而这恰恰取决于校内、校际之间的足球比赛。任何高校都是一个巨大的社区、社群,并包含了很多子系统。足球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社会资本的凝聚和创造功能,而只有比赛,只有代表自身学校、学院、城市的足球队伍之间的较量才能激发最大范围内的球迷的参与热情,哪怕只是作为观众。事实上,中国的高校并不缺乏这样的赛事,也不缺乏球队,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球队往往肩负着成绩压力,训练也往往是传统落后的集训式。事实上,社团才是大学校园活力与欢乐的重要源泉,也属学校教育的重要领域,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经由参与社团,可以培养群育,拓展知识,发展兴趣,并习得民主法治素养与磨练领导才能[2],但真正能够以社团、草根、学生自治为特征的足球推广范例寥寥无几。学校师生、校友对足球队的认同感极低,当然这也不仅仅是足球这项运动独有的,很多高校的各类体育运动队实际上肩负的都是省运会、大运会的比赛任务,而所谓“代表全校师生”,更多的是服务于学校政治任务。

最后一个层面,就足球的技术、技能而言,高校足球运动队的竞技水平确实有限,这又牵涉到我国整体的体育管理体制,优秀的职业运动员、教练员都是通过另外一套体系选拔、成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足球运动有些“自娱自乐”的状态,目前我们熟悉的,值得提及的仅仅有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征战低级别的职业联赛。参照一下美、日、韩的经验,本田圭佑、多诺万、朴智星等等一些已经在世界杯和欧洲主流联赛大放异彩的世界级球星,基本都是出身于本土高校的足球联赛,而美国、日本、韩国在近几届世界杯的成绩也很好地促进了国内高校足球联赛的成长[3]。中国的高校联赛实际上既没有一个结构完整的竞赛体系,各高校的球员培养功能也十分有限,很明显这是高校足球运动推广的重要症结之一。

3 从足球运动在高校的边缘地位反思其推广

跳出足球看足球。对于高校足球而言,只有将其放置在大学生的生活网络中去考察,放置在高校教育系统中去剖析,才能有助于我们理解高校足球运动的现实地位,寻找其推广的路径。本研究在北京市的83所高校中随机抽取20所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531份问卷,有效问卷共有41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77.78%。调查内容关注是大学生的休闲参与情况。

由调查结果得知(见表1),被调查大学生休闲参与整体平均值为2.30,标准差为0.54;其中参与频率最高的为“大众媒体”,平均为2.99,标准差为0.54,其次为“社交活动”,平均为2.48,标准差为0.53。最低的为“体育活动”,平均为1.97,标准差为0.51。特别是足球,均值为1.88,仅排名第31位。

从目前高校足球运动的推广可以发现,中国高校足球运动的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一方面,足球课程,乃至整个高校体育课,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都已经被边缘化(体育教育专业除外),因为体育优势并不能成为获得工作的重要因子。部分由于中国的教育选拔制度,我们常常看到父母鼓励孩子选择一条比较平稳的社会发展道路,也就是专注于主科专业的学习。学习常规的或者说更“有用”的科目,比如理科、工科被看作是更有可能获得一份安稳的、报酬较高工作的专业。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竞争环境更加的激烈,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家庭和个人做出的这种选择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体育又常常被认为是一个额外的能力和成就。具备相关体育项目的特长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资历水平,也有助于他们更容易的找到更好的工作单位,但遗憾的是,足球并不在列。这种困境可能阻碍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动机。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原因,我们不能忽略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当代中国人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人类的发展从文化习俗和文化实践的角度来讲,是十分复杂的。中国自古代以来,儒家思想就一直认为教育有两个主要的目的:一是个人享受获取知识,二是通过学习对社会产生影响。孔子一生崇尚和倡导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射”是其中一种,但这里的射也代表了一种社会秩序,更多的是礼数教育和培育心态的功能[4]。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生活中,体育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或者说强身健体并不是身体活动的重要诉求。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身体技巧为生的人更多的都是一些仅有较低的社会地位的阶层,这种传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历代中国人不把体育作为事业建设的工具。

从近现代中国教育与体育发展的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是19世纪后期开始,中国的教育开始走西化的道路。晚清政府吸收并改编了日本的教育、经济、政治和军事框架,学校体育才真正起步。中国的第一所大学北京大学,也在那个时候建立起现代化的学科和院系。20世纪初的时候,蔡元培校长就提出“普通教育养成国民健全之人格,教育者是养成人格之事业”[5]。而这种观点随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到了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然而,大多数家长和学生仍然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下不以体育谋生,不以体育为生活主题,只是为了体格和健康。

那么,我们在高校推广足球运动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说是为了体格和健康,那么,足球和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没有任何的特殊性,而且会和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一样,成为家长和学生眼中不太重要的工具。如果是为了竞技水平,那么显然这不符合世界足球发展的整体格局,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越来越依赖职业足球俱乐部来发现天才、提高足球运动水平,高校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呢?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实大学本身就是大楼的地基,在高校推广足球运动的根本目的是让足球能够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一项生活内容,因为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很快就会成家立业,对社会、对下一代产生影响。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帮助国家队冲出亚洲,但他们可以培育和传承国人对足球的兴趣和热情。

4 从高校足球运动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反思其推广

中国高校足球运动的开展其实是以一种尴尬的姿态存在的,因为高校足球承担着给中小学足球发展“补课”的作用。很多大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甚至都没有接触过足球,有的学生虽然上过足球课,但是对足球的基本技术、技能以及足球这项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都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大学足球课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即在有限的选修课时间内还要帮助很多学生熟悉基本的技术和足球运动相关知识。

问题又回到了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我们一直说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这也意味着我们拥有丰富多样的体育资源,这些体育资源可以追溯到蹴鞠、击鞠、捶丸、木射、掌旋球等运动,其中蹴鞠更是被认定为足球的起源。如今,当代中国更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当然这个庞大的体育教育得益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学生数和学校数。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忽略了,中国正规的学校体育教育,实际上只有约100年的历史。就目前来讲,中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仍然是缺乏标准化,至少在全国范围内缺少一个分级别和项目的实施方案。

从这个层面看,高校足球的问题,就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总体上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各级学校体育教育与过去三十年相比,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教育部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尽管这些改革让我们看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变化,但是它并没有改变一个事实,即体育教育相比较语文、数学和其他科学教育,仍然被看是不那么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对于高年级,要应对高考的学生,除非他是要报考体育专业。所以在中国,每所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差异,通常取决于学生和老师个人对体育教育的态度和能动性。此外,由于中国区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差异明显,也导致各地所能提供的体育教育差别显著。

体育除了在学校被认为不如语文、数学和科学重要,甚至在校外,它的境地也不如音乐、艺术类的科目。足球这样的体育运动的境地十分尴尬,很少有学校的孩子希望自己成为足球明星,而更多的孩子却希望能够参加歌手选秀,大部分孩子有强烈的流行音乐偏好,相反,却很少有孩子有强烈的足球运动偏好。

近些年的教育改革,包括体育教育改革,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理解或达成一致。体育教师素质能力不合格、体育教师培训不足、过分强调主科等等都制约了中国体育有效教学的实施。此外,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负面看法,也让其采取了另外一种做法,即课外辅导或课外俱乐部,有些家长虽然很希望孩子踢球,但是更愿意让孩子进足球学校,虽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功利性的表现,但这却也是现实的选择。而民办的培训机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迅速成长,正如近年来足球学校在全国各地的红红火火的开展。但这只能是进一步凸显出常规的学校体育、常规的学校体育中的足球运动生命力的衰败。

5 结语

近十几年的体育课程改革为高校足球运动的未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途径。而中国足球被看作已经跌入谷底的发展现实也意味着,它将走向一个逐渐回升的状态,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耐心。中国的大学生在足球,乃至整个体育运动方面一直有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有些大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比其他科目还要强烈,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发现学习足球、融入足球特有的文化氛围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并且有人依然认为足球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事业是无用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依然是体育课程改革,是要向功利性、功能性的方向继续走下去,还是把足球的各种教育价值充分挖掘,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值得迫切关注。

[1]汪大海,魏娜,郇建立.社区管理(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宣言.论高校学生社团负责人的角色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1(27).

[3]郁静,李协荣,潘红军.韩国、日本、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548.

[4]朱梅新.孔子体育美育思想及现实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22.

[5]罗时铭,苏肖晴.蔡元培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7):29.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足球体育
业余足球爱好者对足球运动损伤的认知与预防研究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我们的“体育梦”
认识足球(一)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