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2014-12-05张玉娴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6期
关键词:跨栏田径导向

张玉娴

(广州市海珠区菩提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250)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 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改教学方法提倡: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师角色转变:“from sage on the stage to guide on the side”)、从经验中学习”(to learn from experience),强调在“从做中学”;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其理论基础是:建 构 主 义(Constructivism):人类是通过自身的参与与体验来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世界;个体在与外在世界交往中,通过顺应 (accommodation )和 同 化(assimilation)两个过程来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a)。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通过学员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通过老师教授的传导,将知识点应用到时间操作中去,在实践中强化理论,拓展技能。

1 行动导向教学法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田径课堂中引入“目标导向教学法”进行情境教育,运用“体验式的情境教育方法”,把直观思维、想象思维等融入到体育课堂实际教学中,鼓励小学生们自主、探究田径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们在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更好地提高了身体素质。

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主要依赖体育教师教按照小学田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学生们被动接受体育技能,缺乏对田径学习的主动思考,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行为。对我校田径教学过程的调查中发现:只有20%左右的学生能主动的去跟着田径课教师完成体育课程,其他学生普遍存在田径课上课不认真,不专心、不喜欢等现象。由于当前田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以前:阶段教育观、体质教育观、竞技教育观等。这些已不能适宜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小学田径课程内容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与新课标指导思想下的体育教学任务向接轨;现今我校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难以发挥;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对于其他方面关注不够,而且评价标准以成绩论英雄,采用绝对性评价,导致不少小学生对田径课产生害怕,甚至厌恶情绪。

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课程模式,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的学习。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主持人与协调者。田径课教师通过设计和、开发合适的田径学习情境,让学生们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而且在行动前能对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预测,通过有计划的行动方式,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影响行动的结果。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培养小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实质上创造出了教与学、师与生互动的社会性交往的仿真性的教学情境。因此,传统田径教学模式在面对小学生们多样化的运动需求有些力不从心,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有望改变这一现象。

2 案例分析

用田径教学中的“跨栏跑”为例。传统的体育教学跨栏跑首先要从跨栏技术讲起,即起跨腿、摆动腿的原地练习,然后栏侧练习、栏上练习、栏间跑、起跑、冲刺跑等讲起,然后再分解各项技术动作单独的进行教授、学生模仿、练习、强化,还要去记忆起跨腿和摆动腿分为后蹬与前摆阶段、腾空阶段、着地缓冲阶段等,概念性的东西过多,就使得学习过程中有难度,学生也不愿意过多的去听,课堂效果大大折扣。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去实践然后再提出问题集体共同探讨,最后总结出正确的方法。当然,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综合的、跨栏专业的学习过程,现在仅以“跨栏跑”教学为例,看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如何完成这一教学的。

首先通过情景教学法分配工作任务,即4个集团(小组)都在为一个项目竞标,现在谁能先将标书(接力棒)送达到(接力完成),谁就能获得这个项目,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本班同学(既该组学生)共同协助。但是项目完成过程有很多障碍(栏架),普通的体育课程教学在接力完后通常要惩罚一下失败者(最落后一对);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中,完成跨越障碍的接力只是完成前期的教学任务,还要通过在障碍接力比赛中出现的问题用头脑风暴法让小学生们进行解析,各抒己见。讨论为什么第一集团最快、第三集团最慢(如何正确的起跑、如何跨越障碍、如何交接、如何完成冲刺、如何协调等);跨栏跑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具体的应用等,通过同学们的集思广益以及与体育教师和同学间的交流,他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体育老师就站出来,与他们一一分析,一边分析讲解,一边示范练习,他们练习的兴趣和热情度一下子就提升上来了。学习技术都非常快,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刚才还有些学生们面对栏架有点紧张,经过大家的鼓励和献身说法,很快就能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3 研究结论

3.1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这里的学习任务尽量要小学生们的现实社会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一定要符合他们的意识形态,能够建立起学习和生活的直接联系,是用于学习的任务,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和生活实践的忠实再现。因为年龄问题,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在任务中有独立事件作为学习的载体,让他们产生很多疑惑、不解和问题,建立起与教师交流的可能性。

3.2 告知有效学习目标

小学生们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体育教师应明却告诉他们有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们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有效评价学习效果,并帮助各小组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方法和手段。

3.3 确定核心的学习手段

笔者将学生分成小集团(每次课更换成员)的形式,在集团内有负责人进行协调,模拟企业操作或者生活实践,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负责人也可以设置任务去分享,例如:老师将跨栏的栏间跑技术安排下去,负责人就安排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从而比较那种完成得又好又快,大家一起分享,请老师过来指正,教师是学生的专业学习导师,组织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集团可以单独完成各自任务再进行相互间交流与分享,也可以全部小组完成同一个任务再进行对比分析。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为主,教师更多地以“导师”“制作人”的身份出现,行动导向教学法始终贯穿教学全过程,留给学生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

3.4 客观的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评价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必须重视到每一个小集团他们自己的进步与资源开发与整合的能力,所体现出来的优秀精神。所以评价设置几个项目指标,例如,完成最快、合作最好、团结协作、具有创新性、开发最好等一些评价指标,着这些指标中对应着每个小集团的表现,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同时也要指出其欠缺的问题。

4 建 议

4.1 田径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体育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具有一定的惯性,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面对新的教学方法,一定要转变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体,遵循着导向教学法中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让小学生们通过独立“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来构建属于他们小集团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4.2 提高田径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以田径课教师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更加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较强的模仿性,如何设计能够让他们接受的教学环节,同时有利于他们去学习,还要懂得去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需要田径教师通过学习、训练,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谭志华.关于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3(6):23-24.

[3]季浏.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4]邓立美.从课程教学的应用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创新[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2):30-32.

猜你喜欢

跨栏田径导向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请叫我“跨栏怪”
“偏向”不是好导向
计数:田径小能手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我的村庄(外一首)
最高的跨栏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跨栏比赛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