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014-12-05宋英伟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间农村体育

宋英伟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山东 德州 253100)

农村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宋英伟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山东 德州 253100)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针对这些现状在未来青少年培养政策中应该进行哪些改革,确保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持续性发展。

1 我国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1.1 开展大课间活动的价值

根据我国相关体育法中的规定,学校对于青少年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要得到保证,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农村地区很多学校都没有将这项规定作为重点,只是一味地在追求学习成绩。但是在新课改以来,国家政策对于中小学生体育活动进行了改革,学校首先要确保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要与学习相结合,致力于发展兴趣教育,让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发展。尤其是规定中详细指出我国中小学校必须每天要花出1小时的时间去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要在课间操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大课间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发展其体育兴趣爱好,能够在学校生活中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为努力学习做好前提保障。

1.2 对于大课间活动价值的认识和重视

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基础,如今必须要对青少年身体健康进行加强,国家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在新课改中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在我国农村地区上学是唯一的出路,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但是在这次课改中也将农村地区这一现状进行了仔细分析,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制定了新方案,提出了一套针对学生目前体质情况进行改革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策略,要在我国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

2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

2.1 中小学校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

由于我国教育部门对于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造成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忽视,随之而来的新课改中对于大课间活动的要求,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校领导干部对于这点政策并没有深刻理解,而且组织管理结构还未健全,很多措施还处在摸索实践阶段,这就造成了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只是做了表面功夫,对于大课间活动的方式、质量都未有明确规章制度,在大课间活动评价体系上也不健全,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就使得一些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大课间活动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2.2 大课间活动内容单调、组织形式单一

其实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去进行制定,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大课堂中的内容就明显不足,本身农村体育设施就十分简陋,不足以满足这么多学生进行课间活动。这就需要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人文风俗,制定适合学生的课间活动。可是对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大课间活动调查中显示,学校领导和教师在选择大课间活动内容时过于盲目,只是一味地追赶潮流,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致使很多地区开展的大课间活动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校组织的课间活动内容项目单一。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产生了厌烦心理,很多学生在大课间活动期间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没有将大课间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

2.3 大课间活动场地和设施不足

由于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地处偏远,在师资实力和财政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针对国家提倡的中小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中小学校没有正式的课间活动场地,只是在走一个形式而已,而且大部分财政资金都投入到学生教育中,没有过多的财力去支持体育设施建设,这就直接制约了这些中小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加上近些年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加强,学生人数的增多,也给偏远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能维持正常的教学任务,无力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实施。

2.4 大课间活动组织人员能力不足

众所周知,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比较匮乏,主要由科任教师组成,对于体育和艺术类教师较少,对于国家教育部提倡的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这些中小学校基本都是交由体育老师或者各班班主任自由组织,但是由于很多体育教师的能力有限,在大课间活动组织形式上过于单一,没有创新性,这样就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导致许多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失去兴趣。而且很多中小学校没有将组织活动教师的培训工作作为重点,这些活动组织者只是依靠自己所学知识和学校内少量的课外活动资料进行活动的开展,不能有学习的机会,这就造成了组织者的视野比较狭窄,不能将大课间活动开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就不能有效地改善中小学生的体质问题。

3 造成农村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的主要原因

3.1 学生方面的原因

首先,部分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根本不愿意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其次,学校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点,给予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学生年级小,不懂得释放压力,所有的时间都在应付学习,根本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此外学校根据国家政策只是走一个表面形式,并没有将大课间活动的宣传工作做好,这样就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

3.2 学校方面的原因

对于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需要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及拨款,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就不能得到批准,上级部门只是出于应付的态度,中小学领导也无可奈何,何况基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主要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所以更多时候学校还是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上。而且我国政府经济条件并没有充足资金对所有中小学校进行建设,只能是选择一些重点学校进行拨款建设,这就造成了大部分中小学校无力承担对体育设施建设的费用。由于现在学生都娇生惯养,学校有承担学生安全的职责,很多中小学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纠纷,要求教师在大课间活动时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危险性较小的体育项目。

3.3 家长方面的原因

由于国家少生优生政策的开展,导致现在家庭多为独生子女,这就将家长所有的寄托都放在孩子身上,而且许多家长认为开展大课间活动只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久而久之也就限制了中小学生对于大课间活动的兴趣。

4 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4.1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发展策略

对于国家提倡的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不仅要符合学生心理需求,还要适合学生实际年龄,要将当代的潮流特色表现出来,同时还要结合当地文化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间活动内容上具备一定的竞技练习,不要过于传统化,要懂得改革创新,不仅只有跑操等活动形式,可以通过走方阵的形式开展,间接锻炼学生的组织团结意识,对于中小学生的活动形式也要进行划分,设置不同的难度等级,活动组织者要学会灵活运用,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间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带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

4.2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策略

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将学生作为自己的朋友,走下讲堂,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需求,这样才能知道学生对于大课间活动的看法,从而进行大课堂形式上的改革,要对每个学生公平对待,没有差学生,只是没有用对教学方式,要跟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在课间活动时要做好表率作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4.3 学校体育专项资金投入的策略

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重点是要有相对完善的体育设施,可是我国政府资金不足就极大制约着这项措施的实施,这时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中小学校教育资金的补充。而且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导致学生人数的增多,很多学校都是各个年级的学生在一块场地上进行课外活动,这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让一些学生对大课间活动产生厌倦心理。这对这种状况教育部门要针对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中小学校体育资金的分配,照顾一些困难地区,完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加入资金投入力度,为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开展提供一个物质保障。

4.4 管理者和组织者的培训策略

对于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课外活动领导者和组织者要进行统一培训,要在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每所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项目,同时也要对领导者进行思想认识上的考核,加强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这样在其制定大课间活动形式上就会视野更为开阔。政府专项组织的培训工作毕竟十分有效,各个学校师资力量也不相同,教师对于培训内容的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异,这就需要组织教师在课下自己去学习探索,为其提供大量的课间活动资料和相关书籍,帮助活动组织者制定活动评级体系,在课间活动管理制度上进行加强,确保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5 总 结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情况,我国教育部门做出了调查工作,并针对调查进行了新课改的提出,不仅对当今中小学生出现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还对如何进行农村地区中小学校课间活动进行了研究,从而确保我国农村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快速提升。

G807.2

A

1674-151X(2014)06-019-03

2014-5-11

宋英伟(1974~),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课间农村体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我们的“体育梦”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新农村 新一辈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