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问题初探

2014-12-03高爱颖

山东社会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山东省城镇化小镇

高爱颖

(山东女子学院 旅游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一、引言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就地城镇化,“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召开》,《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5日。。这一重要指导思想甫一提出即被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学界和城乡规划学界高度关注和探讨。旅游小镇建设是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最直接最易实现的支撑点,因此旅游小镇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学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2012年2月,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中心镇和卫星镇,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山东省旅游局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在山东省发展“旅游小镇”的思路,并于2012年2月召开山东省旅游小镇工作会议,提出“将旅游小镇培育成山东新的旅游增长极”,这标志着旅游小镇建设作为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正式实施开来。2013年4月,山东省乡村旅游及旅游小镇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济宁市举办,会上对旅游小镇建设作为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进一步明确,指出旅游小镇将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亮点和品牌,成为山东省2014年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旅游工作重点,同时也是未来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色和重点。旅游学术界应顺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加强山东省区域特色旅游小镇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山东省各地推进这项工作提供思想支持和理论指导,发挥好智库作用。

国外对旅游小镇的研究比较早,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农村地区的小城镇旅游逐渐兴起,为当时不景气的城镇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旅游小镇的研究也应运而生。在国外,旅游小镇作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最有效的途径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并在很多发达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享誉世界的著名旅游小镇。如英国伦敦附近的温莎城堡,以英国王室的起源地和典型的城堡建筑吸引游客,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小镇。再如美国波士顿附近的劳维镇,是美国开国时期纺织、钢铁产业的重要基地,20世纪中期产业逐渐转移或淘汰,在此留下了众多工业遗产,当地政府利用这些旧厂房、铁路等建起很多工业博物馆,成功转型为工业遗产旅游小镇,吸引着世界游客前去游览和研究美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我国对旅游小镇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2005年云南省率先提出旅游小镇概念并尝试开发建设,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2006年5月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在云南省召开“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大会”,旅游小镇的研究和建设正式纳入国家层面。但目前国内针对旅游小镇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对旅游小镇的概念界定也不完全统一。大多数专家对旅游小镇的定义是基于小镇的经济功能和主导产业来界定的,如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的刘德云教授认为旅游小镇是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市镇,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注]转引自李向明:《发展旅游小镇的意义》,《中国旅游报》2010年5月12日。昆明理工大学杨世瑜教授认为旅游小镇是位于城市周边,乡村生态环境优美或历史文化资源、自然及景观独特,具有旅游吸引力,有通达条件和旅游产业的村镇。[注]转引自李向明:《发展旅游小镇的意义》,《中国旅游报》2010年5月12日。山东省旅游局王明波认为旅游小镇的定义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位于城市郊区,二是以乡村旅游或旅游发展为主题,三是各旅游产业要素配置齐全。[注]王明波:《关于旅游小镇建设工作安排及设想》,山东旅游政务网http://www.sdta.gov.cn。笔者综合国内外学界对旅游小镇的概念界定,尝试从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对旅游小镇进行定义,认为旅游小镇是以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城市周边乡镇(或乡村)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各种旅游要素配置齐全,既能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又能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高品质小城镇。

二、旅游小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第1篇第1章。在国外一般称之为城市化。新型城镇化是区别于以往概念的城镇化,“新型”的所指就是依据各地优势特点推进城市化,不是千篇一律、一个模式扩张城市,而是宜城则城,宜镇则镇,不盲目追求城市面积的扩张、人口数量的聚居和产业的集中。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鼓励发展小城镇,突出地域特色,促进农业人口就地转为城市人口,与我国农业地区广阔、农业人口众多这一现实相适应。“城镇化”中着力强调和推进的“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型城镇化之“新”的所指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发展大中城市是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走发展大中城市之路,而且要对大中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给予合理的限制,同时更加注重鼓励发展小城市即包括小镇在内的城镇,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

在乡镇(或乡村)发展具有城市功能的小城镇是我国农村地区迈向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发展小城镇必须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独特的自然禀赋、人文特色、产业优势而多元化发展。其中旅游小镇更能突出自然和人文特色,也是新型城镇化中最易突出特色的小镇,在各类小镇建设中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向往。

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旅游小镇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小镇集中体现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要求。旅游小镇的建设立足于当地优美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优美的环境是旅游小镇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吸引因素,旅游小镇的建设能较好地体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二)旅游小镇最能契合人们回望“乡愁”、宁静心灵的心理需求。城市中的居民大多都有乡村生活经历和记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乡愁”就是对过去乡村美好、宁静、安详生活的一种怀念和回归。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生活空间愈发拥挤和嘈杂,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环境下,记忆中的能让人回归到内心平静的乡村风光及舒适悠闲的生活生态环境成为很多城市居民的向往。在乡村田园风光基础上建设的旅游小镇既保留了传统的乡村生活风貌,又具有城市生活的舒适和品味,恰恰能满足城市居民对“乡愁”的记忆。

(三)旅游小镇能较好地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就地城镇化的要求,满足小城镇及乡村居民“乡土难舍”的情结。在我国以往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往往注重以扩大现有城市规模来接纳新的城镇化居民,结果却适得其反,越来越庞大的城市充斥着各种污染、交通拥堵,生活压力日益增大,使得很多人开始向往悠闲宁静的乡村生活。而被大城市化的小城镇和乡村居民在短暂的新鲜感之后,对现有的城市生活缺乏归属感,难以完全融入大城市生活节奏,因而愈发怀念乡村生活的自由与舒适。实际上,我国的小城镇和乡村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公共配套设施的缺失、生活交通等设施条件的不完善,而旅游小镇建设是就地城镇化,既保留了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又改善了居民生活居住设施和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四)旅游小镇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优势,解决当地居民就地就业问题。旅游业是一项绿色产业,也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关联带动性非常强。世界旅游理事会所做的调查和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每10名在职就业人员中,就有1名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旅游业。[注]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以旅游产业为主的旅游小镇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特殊的乡土文化资源优势,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其中,很好地解决居民就地就业的问题。

(五)旅游小镇顺应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地域辽阔,祖祖辈辈的农耕文化代代传承,各种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改善民生。这就要求改变以往“城镇化”就是把农村变为城市的“城乡同样化”观念,实现从“重城轻乡”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在保留农村基本格局和基本风貌的前提下,改善农村的公共配套设施和交通条件,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生产更自由,让生活更舒适,让城市、乡村和谐一体,各具特色。这些恰恰是旅游小镇建设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三、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现状与发展基础分析

(一)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现状

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从2012年2月正式提出,时间虽短,但所辖17个地市积极响应,均把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作为发展乡村旅游事业的龙头来抓,在制定乡村旅游规划中都对旅游小镇建设给予充分重视,并迅速开展旅游小镇建设工作。从数量上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省17地市已经建成基本符合旅游小镇建设要求的有136个,依照旅游小镇规划正在进行建设的有114个,纳入省级重点旅游小镇建设的37个。[注]《山东省旅游局副局长于凤贵在全省旅游小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山东旅游政务网http://www.sdta.gov.cn。从类型上看,依照山东省各地不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山岳养生小镇、温泉度假小镇、海滨渔民风情小镇、滨湖生态小镇、黄河文化小镇、风情古镇、特色民俗文化小镇、特色农业小镇等。

从地域上看,山东省17地市的资源优势不同,旅游小镇建设也各有特点,旅游吸引力差别化凸显。如济宁市依据其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山水自然特色,对整个市域内旅游小镇的建设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划:泗水县泗张镇、邹城市峄山镇已经基本建设成型,曲阜市吴村镇、微山县南阳镇作为资源禀赋好、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小镇正在进行建设,泗水县泉林镇、微山县微山岛镇、金乡县羊山镇也列入旅游小镇建设的行列,旅游小镇建设正稳步推进并初见成效;菏泽市依托农业种植、水浒文化、黄河及黄河故道、特色编织(条柳编和鲁锦等)、地方特产等资源优势,重点打造“芦笋小镇”、“水浒人家”、“黄河人家”、“鲁艺人家”、“牡丹小镇”等,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烟台招远市玲珑镇凭借黄金资源优势,打造了“淘金小镇”,并在小镇开发中注重游客体验的项目设置,使其成为近期胶东旅游的一大热点;威海文登市葛家镇凭借其良好的地域优势、地形特点及文化特色,打造的北纬37度特色风情旅游小镇也初具规模;济南章丘市朱家峪依托“齐鲁第一古村”的风貌,正在进行重新规划,着力打造具有浓厚民俗文化、休闲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等。

虽然目前山东省旅游小镇工作已开始启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目前还只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旅游小镇的建设规划与模式、前期游客需求调研、当地居民参与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如何突出特色、文脉如何传承与保护等方面,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发展基础分析

1.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具备良好的特色村镇建设基础。虽然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起步比较晚,但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早。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从2003年起,山东省开始陆续启动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的建设工作,并参与了国家旅游局、国家建设部联合开展的全国特色景观村镇创建工作。截止到2011年,山东省有建制镇1118个,其中全国重点镇96个,国家历史名镇1个、村4个,山东省历史名镇18个、村12个;共建成旅游强乡镇189个、特色村203个;建成全国特色景观镇11个、村2个,省特色景观镇30个、村8个。[注]《山东省旅游局副局长于凤贵在全省旅游小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山东旅游政务网http://www.sdta.gov.cn。这些都为旅游小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旅游强乡镇、特色村、特色景观镇所在地,成为旅游小镇建设的重点。

2.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拥有深厚而独特的资源禀赋。从自然环境特色上看,山东省不仅有大河——黄河、大山——五岳之首泰山、大海——黄海和渤海、大湖——微山湖,而且山地、丘陵、平原等各种地貌形态一应俱全,为不同类型的旅游小镇建设与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从文化特色上看,山东省人文底蕴深厚且典型,既有享誉世界的儒家文化、齐文化、鲁文化、莒文化,又有独特的黄河文化、泰山文化、革命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温泉文化、海洋文化,还有以鲁菜为主的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和独特多样的民俗文化,为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四、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视阈下,以山东省现有的特色旅游村镇为切入点,依托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风光等资源优势,政府引导、社区参与、各类资本自愿投资共建共赢,建设主题鲜明、功能完善、特色突出、设施服务配套完备的既能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娱乐需要又能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的旅游小镇,充分发挥旅游小镇在旅游供需关系中的中心作用,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出旅游业应有的贡献。

(二)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的基本原则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旅游小镇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游客需求,强调社区参与原则。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旅游小镇建设中的“人”主要有两个:一是其吸引主体——游客,二是其生活主体——社区居民。旅游小镇的建设设计只有满足了游客的需求,才能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只有让社区居民参与并获益,旅游小镇才有生命力。

2.尊重乡村风貌,延续地方文脉原则。打造满足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小镇,在建设中必须注意保护原有的乡村自然风貌、乡村生活场景、乡村生活方式,完整地保存乡村生活风貌。同时,任何一个村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在旅游小镇建设中,注意地方文脉的延续和传承,既保护、延续原有村镇的风貌特色和规划格局,又注意与此相关联的乡村生活方式和当地风俗的展示,保护当地独特的生活形态和深厚的地域文化。

3.突出小镇特色,注重游客体验原则。对于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旅游小镇来说,特色就是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旅游小镇的建设应根据各自地域独特的自然、文化优势,提炼出小镇的特色。同时,在旅游小镇的规划与建设中,围绕小镇特色,坚持继承与创新创意相结合,在对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物古迹、地方特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利用中,注重游客体验环境的建设,营造游客休闲娱乐的轻松氛围,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4.注重政府引导,探索多模式共建原则。在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中,应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改变以往单纯依赖政府、依靠行政手段搞建设的方式,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宽筹集资金渠道,吸引各类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探索旅游小镇建设的多种共建模式。

5.强化资源整合,重视品牌塑造原则。旅游小镇所在地一般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以小镇建设为纽带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在旅游小镇建设中应遵循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区域合作、共塑品牌的原则:一是旅游小镇建设中注重内部与外部资源的整合、自然与文化资源的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创建形成品牌;二是注重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整合,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注重区域间的联合和协同发展,加强旅游小镇与区域中其他旅游景点或者小镇的联系,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和区域整体旅游产品,发挥区域联动的整体效益。

6.坚持保护优先,注重智慧平台构建原则。旅游小镇的最大吸引力所在就是其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乡村生活风貌,这也是其发展的凭借和依托。在开发中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保护旅游小镇赖以生存的特色旅游资源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注重旅游小镇的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多位一体化服务推广网络体系的建设,在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中达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目的。

猜你喜欢

山东省城镇化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CK小镇”的美好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