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双音节同素反义类推词偏误原因探析

2014-12-01孙玮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偏误反义词对外汉语教学

摘 要:笔者发现,留学生利用单音节构词语素的反义关系类推出符合“单音节反义词+同一语言成分”构词方式的双音节反义词中大多存在偏误。本文将这一类偏误词定义为“双音节同素反义类推偏误词”。根据所搜集到的真实语料,本文集中分析了该类偏误词的类型和成因,以期提高学生的词汇习得效率,减少类似偏误的发生。

关键词:反义词 类推 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

一、绪论(一)选题动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笔者发现,留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单音节反义词或反义语素后,会自行造出以此为构词语素的双音节反义词,这类现象在课堂教学实录和留学生作文中都有反映。例如,教师问:“齐大爷的妻子是……”同学们说:“*齐大奶。”教师问:“多个人一起唱歌,叫‘合唱,那一个人唱歌呢?”同学们说:“*单唱。”而作文中也不乏由“热情”造出“*冷情”、由“上司”造出“*下司(下属)”等的实例。很明显,留学生利用了构词语素的反义关系进行了类推,而这些类推词虽然表面上词形对应,却大多在语义、词性、搭配等方面存在问题[1]。这些偏误促使我们思考:造成该类偏误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反义类推词正确性的因素有哪些?(二)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留学生利用构词语素的反义关系进行类推,造出的“结构相同、一个语素义相同、一个语素义相反”、符合“单音节反义词+同一语言成分”构词方式的双音节反义词,为指称方便,本文将该类词命名为“留学生双音节同素反义类推词”。笔者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挑选符合条件的原型词,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逐词检索出相应的类推偏误词。本文提到的“原型”与认知心理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不同,是指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较早习得的、并以此为依托进行反义类推的那部分词。通过初步统计、分析,暂筛选出14对类推偏误词,在此做详细讨论及说明。少量——*多量、上司——*下司、热情——*冷情、晚辈——*早辈(自造非词);专业——*副业、先进——*后进、大人——*小人、最后——*最初、后代——*前代、后辈——*先辈(语义不对应);出口——*入口(词性不一致);大量——*小量、出院——*入院、住院——*退院(搭配不协调)。我们认为,口语材料不易捕捉,而且错误当堂得到纠正后学生就不会再犯,难以揭示该类偏误的根源性问题。而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语料,则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反映出来的不一定是学习中真实出现的错误。所以,笔者认为,呈现在留学生考试作文中的偏误最具研究价值,因此选择留学生作文语料为依据。二、双音节同素反义类推词偏误类型双音节同素反义类推偏误词是指留学生类比原有词语的构成成分、结构形式和意义,用单音节反义词与同一语言成分组合构词而形成的偏误词。反义类推偏误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存在的为自造非词,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但在语义、词性、搭配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为过度类推汉语词。(一)自造非词(1)我们日本农业者为了生产多量农产品,从七〇年代开始积极地开发化肥和农药。(国籍:日本)(2)如果我们不能够接受晚辈和早辈的生活方型的不同,问题必定难以解决。(国籍:新加坡)(3)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常说人的感情越来越冷情。(国籍:韩国)(4)世上有普编的上司下司的利害关系,而且频繁发生这样的事件、没什么不可思意的。(国籍:日本)类推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存在,不为汉语社团所接受,属自造非词。例如,留学生类比“少量”,根据最佳(或常见)反义词“少——多”造出“*多量”;参照“晚辈”,根据最佳反义词“早——晚”类推出“*早辈”;根据常见反义词“冷——热”,类比“热情”推出偏误词“*冷情”;根据常见反义词“上——下”,类比“上司”造出“*下司”。 (二)过度类推汉语词过度类推汉语词是现代汉语中存在,但在语义、词性、搭配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在一定语用条件下无法与原型词构成一对反义词的反义类比类推词。1.语义不对应过度类推汉语词与原型词语义不对应包括三种情况:语素义不对应、语素间的语义关系不对应、词义不对应。[2]例如:(5)1988年10月,我开始读书,我的专业是汉语,我的副业是法律。(国籍:奥地利)留学生类比“专业”,参照具有语义矛盾关系的语素“专(集中的、单一的)——副(次要的)”,造出类推词“副业”,以表达“第二专业、辅修专业”的意义。对比发现,“专业”的“业”是“学业、职业、业务”的意思,而“副业”的“业”是“生产事业”的意思,二者的语素义不对应。所以类比出的类推词与原型词在语义上存在偏差。 (6)那怎么决解后进国的食粮问题呢!首选先进国帮助后进国。(国籍:韩国)留学生参照原型词“先进”,根据最佳反义词“先——后”,类比造出偏误词“后进”。在现代汉语中,“后进”也属于反义类比构词法作用下产生的后起词,指“年纪轻、学识和资历浅的人;进步较慢、水平较低的人或集体”,其中心语素为“进”,只是较之“先进”而言,“进步较慢、是后起的进步”,所以在不是特意表达委婉义的语用条件下,一般不与“先进”构成反义词,不能表达“落后”意。笔者发现,类推词“后进”与原型词“先进”在语素义的和谐度上存在不对应,“先进”语素间的语义关系是和谐的,“先”与“进”都带有“向前”的含义,其动作趋向性一致,而“后进”的语素义彼此之间带有一定的冲突性。原型词与类推词的词义不对应主要体现在:1)词义的侧重点不对应。2)词义范围的广狭不对应。[3](7)因为大人要工作,小人要学习,所以两方平常不见。(国籍:日本)(8)因为孩子的性格还没有完全建成,他还是一个很敏感的,只是开始体验世界的小人。(国籍:乌克兰)(9)家中只有大哥、六哥与一个妹妹二个小人。(国籍:印度尼西亚)例如,原型词“大人”与类推词“小人”的词义侧重点不对应。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大人”的“大”侧重于“年龄”,“小人”的“小”则侧重于“人格”,二者不在同一语义范围内,所以与同一语素“人”匹配之后,不能构成反义词。 (10)当我遇到困难时,最初想起来的人就是她。(国籍:韩国)(11)最初去山下抬水的是谁?(国籍:日本)(12)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假期是我开始工作以后最初的。(国籍:日本)(13)平时孩子在爷爷或者其他前代的家居住,很少孩子跟自己父母住在一块。(国籍:德国)(14)我们应该努力了解互相的观念,后辈要恭敬先辈的“智慧”,先辈也要了解后辈的“进步思想”。(国籍:韩国)(15)到现在,我认识许许多多老师、先辈、朋友什么的,他们对我影响真大。(国籍:日本) 以上三对偏误词“最后——*最初”“后代——*前代”“后辈——*先辈”,其词义范围不对应。“最后”指“时间上最晚;顺序上最末”,既指时间又指顺序,“最初”只指时间,所指范围比“最后”小。同样,“后代”既可指时代又可指辈分,“前代”只表示“时代、朝代”,不能表示辈分,词义范围小。“后辈”指“后代;晚辈”,其反义词应为“前辈、长辈”,“先辈”本指“行辈排列在前的人”,今多指“已经去世的让人崇敬的前辈”,语义范围缩小。2.词性不一致(16)吸烟者得到的烟大多数都是外国入口的,价钱也不便宜,当人们不段地浪费钱在吸烟上,就会令外汇流失,直接地支持入口货了。(国籍:马来西亚)类推词与原型词的词性不一致。留学生根据常见反义词“出——入”,仅从词义对立的角度出发,不考虑词性、语境等条件的限制,类比“出口”造出偏误词“*入口”。在现代汉语中,“出口”在名词性义项上更常与“入口”相对,而在动词义项上则与“进口”为最佳反义词。3.搭配不协调(17)不过这有一点的问题,这样的方式只可以生产小量的农作物。(国籍:韩国)(18)上个月我收到你们的伊妹儿,里面写着爷爷因为患病入院了。(国籍:日本)(19)刚刚入院的时候医生说:“他不能活几天。”可是他还活着。(国籍:韩国)(20)我希望母亲在医院中能够早日康复,能够早日退院。(国籍:日本)类推词与原型词搭配不协调。如“大量”的两个反义词“小量/少量”的语义基本相同,但搭配域不同,“少量”的搭配域十分广泛,而“小量”则主要与财物、药物等义域的名词搭配,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不是语言交际中的常用反义词。[4]同理,“入院”限于书面语,“住院”常用于口语,且搭配域更为广泛。“退院”限于书面语体,较不常用。三、偏误原因分析(一)语际迁移语际迁移,也叫母语负迁移。由于日语、韩语中存在大量汉字词,日韩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双音节反义词时,倾向于选择母语中的汉字词与之匹配,而有的汉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存在,即“共词不共字”,有的汉字词与相应的汉语词却在语义、词性、搭配等方面有细微差别,即“共字不共义”,因而产生偏误。1.共词不共字如例(1)“*多量”、例(4)“*下司”是日语汉字词,与其语义对应的汉语词是“大量”、“下属”。此类现象在其他类型的偏误词中也很常见,例如“长处——短处”,韩国学生常说成“*长点——*短点”,日本学生常说成“*长所——*短所”,与其母语影响有关。2.共字不共义(1)语义不对应如例(7)“*小人”。“小人”在日语中是个多义词,可指身材矮小的人、没有德行的人、小孩,而汉语词“小人”,意为“人格低下卑劣的人”,词义范围比日语词狭窄,为贬义词。又如例(15)“*先辈”,该词在日语、韩语中指“先进入同一学校或工作单位的人”,多指“学长、学姐”或“学问技艺走在前面的人”,分别对应汉语词“学长/学姐(师兄/师姐)”和“前辈/长辈”。汉语词“先辈”的意思是“本指行辈排列在前的人;今多指已经去世的让人崇敬的前辈”,与日/韩语词“先輩”语义不对应。(2)词性不一致除例(16)“*入口”外,此类现象在其他类型的偏误词中也很常见。又如:(21)我们队是全国有数的有名的队。(国籍:日本)(22)你是一个有望青年。该去大海找个自己。(国籍:日本)“有数(ゆうすう)”在日语中是形容动词,意为“为数不多的”“屈指可数的”,而汉语词“有数”多用作动词,意为“对情况了解”“有把握”。“有望(ゆうぼう)”在日语中也是形容动词,意为“有希望的、有前途的”,而汉语词“有望”是动词,意为“有希望”“有指望”。(3)搭配不协调如例(17)“*小量”在日语、韩语中意为“数量少”“(人)度量狭小”,搭配域十分广泛,而汉语词“小量”搭配域较为有限。又如例(18)“*入院”和例(20)“*退院”在韩语和日语中都存在同形词,在汉语中则为不常用词,适用语体不同。(二)语内迁移语内迁移,即语内干扰。其中包括字形、语音、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干扰,与目的语系统本身的难度有关。1.受字形、语音相近的干扰留学生反义类推词偏误“*小量”还可能是受了字形、语音相近的干扰,作文语料中不乏“少”和“小”混淆的实例,诸如“马赛很*小下雨”“我还是*小年的时候”等。此外,语音混淆的例子,诸如“出*处(去)”“拿不*懂(动)”等。2.反义词的不对称性由于现代汉语反义词系统内部的复杂性,反义词之间不全是一对一的关系,即反义词词汇存在不对称现象,留学生在习得反义词时,极易受到对称心理的影响,仿照原型词进行字面上的类推,从而造成偏误。(1)存在多义词和同近义词的原因由于多义词和同近义词的存在,一个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可以对应不同的反义词,几个同近义词也可以有共同的反义词。例如,多义词“最后”有两个义项,“时间上最晚”和“顺序上最末”,而“最初”只指“时间上最早”,运用到表示顺序的语境中,就会造成偏误。又如例(13),现代汉语中“前代”只表示“时代、朝代”,在特指“晚辈子孙”的义项上不能与“后代”对应。现代汉语中存在的大量同近义词和语素,留学生在选字组词或选词造句时,很容易受到同近义词、语素的干扰,造成偏误,如“*懒(惰)性”“*勤(努)力”“*老乡(家)”“*利自(己)”“*后(背)景”“*出(去)世”“*别(异)性”等。又如例(16)“*入(进)口”、(17)“*小(少)量”、(18)“*入(住)院”、(20)“*退(出)院”。(2)语义和语用上的原因从语义上分析,语义发展程度的不对称是造成反义词不对称性的原因之一。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语义对应,汉语社团会从语素的同一性与排歧性、语素义之间的和谐度等方面来考虑语素选择问题。但留学生并不了解构词过程的多重限制,他们往往只按照最佳反义词去类推,致使过度类推不可避免。[5]如例(6)类推词“后进”与原型词“先进”在语素义的和谐度上存在不对应。从语用上分析,留学生因不了解汉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会产生理解偏差从而造成误用。如例(7),留学生不了解现代汉语中“小人”已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向来有“上尊下卑”的等级意识,于是形成了有“上”无“下”的词语,如“上司”“上将”“圣上”等,例(4)“*下司”就属于因不了解汉语词的文化背景而造成的语用偏误。(3)经济性原则在现代汉语词汇中,部分词语存在着反义词空缺现象,出于经济性原则的考虑,在实际表达需要时,就用无标记项前加否定词或其他限定词来表示,这就造成了反义词的不对称性。如例(5),现代汉语采用在无标记项“专业”前加修饰限定词“(第)二”或“辅修”等表意,没有专门造词,故类推词“*副业”为偏误词。(4)存在正负向反义词现代汉语中存在正、负向反义词,在描述事物时,我们倾向于以认知上的肯定项为参照,由此导致了无标记项的使用及意义发展的积极化和反义词语用上的不对称。通过对《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最常用的1000个正负向反义词的频率考察,正向词占78%,负向词只占22%。[6]因此,留学生在习得负向词时会遭遇更大困难,而依据字义从正向词到负向词类推时就会造出更多偏误,如例(3)和例(17)。据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显示,正向词“大量”有32888条检索结果,负向词“少量”1851条;正向词“热情”17795条,负向词“冷淡”1915条、“冷漠”1707条、“冷酷”1514条。可见,偏误成因与使用频率的不对称性有关。(5)义反双方难度不一致《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等级分布是根据词汇难度来确定的,由于义反双方的难度水平不总是一致的,这就造成了义反双方不同的等级分布。等级靠前的词先习得,等级靠后的词后习得,如果义反双方不在同一个等级,教师又不给予帮助,就可能导致留学生过度类推。如“热情”是甲级词,“冷淡”是丁级词,“冷漠”未列入大纲词。“大量”是乙级词,而“少量”是丁级词。(三)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也叫过度泛化,这是反义类推偏误词产生的主要原因。当留学生积累了一定词汇量并掌握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培养了一定的语素意识和通过语素推知词义的能力后,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所学词语进行类推。该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有助于留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词汇量,举一反三;另一方面则会导致“过度类推”,形成偏误词。比如,留学生学习了反义词“早/晚”,知道它们可以和名词语素构成新的反义词像“早饭/晚饭”“早期/晚期”等,于是只注意到“早/晚”整体义项上的相对性,却忽略了个别义项的差异性,由“晚辈”类推出偏误词“*早辈”。(四)心理因素首先,留学生具有根据语素义来推知词义和组合新词的能力。关于汉语合成词存储和识别模式的研究,业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张必隐(1997)提出的分解存储理论,第二种是王春茂和彭聃龄提出的混合表征理论。[7]但无论汉语合成词存储和识别模型是以语素为单位存在,还是以整词和语素的混合表征存在,语素对合成词的心理加工意义重大,两个语素的语素义和语义联系对双音词的习得有直接影响,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留学生类比造词,和双音节同素反义类推词。其次,留学生利用语素义和语素关系类比造出的反义词正确与否,是否会导致过度类推,受“泛化梯度”的影响。泛化是否发生,是否会过度,要看新刺激与原来的条件刺激相似的程度。新刺激越近似于原来的条件刺激,它就越能引起泛化,越容易过度。[8]朱志平(2004)在对1110例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双音词使用的偏误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中因语义相近而导致的双音词之间的误用有768例,占总数70%。[9]因为在留学生的母语和汉语之间,在汉语内部两个语言现象之间,存在很多相似而不相同之处,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准确地辨别其差异,把握不同之处,于是就会造成偏误。注释:[1][2][4][5]孟凯:《留学生反义属性词的类推及其成因》,汉语学习,2009年,第2期。[3]张博:《反义类比构词中的语义不对应及其成因》,语言教育与研究,2007年,第1期。[6]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7]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8]李大忠:《偏误成因的思维心理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9]朱志平:《双音节复合词语素结合理据的分析及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1期。参考文献:[1]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现代汉语频率词典[Z].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2]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3]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孙玮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088)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误反义词对外汉语教学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找找反义词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反义词”朋友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有趣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