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高效化的思考

2014-12-01曹剑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效化思考阅读教学

曹剑

内容摘要:目前,中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到考试压力的限制、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应试痕迹明显。往往轻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程简单化,教法单一,具体表现为教师以程序化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性独特品质的认知过程,拘泥于文本,偏重考试,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的全局。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高效化的几个应该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阅读教学 高效化 思考

新课标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在阅读与鉴赏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阅读与鉴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我认为,现阶段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推进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素质化,就必须有以下几点清醒的认识:

一、必须以预设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

所谓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指出:“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如果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误区。”由此可见,目标对教学过程起着统率和引领的作用。以往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无序低效,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结果课堂教学出现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尴尬局面。

那么,如何预设课堂教学的目标呢,我认为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应该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水平的角度上思考并加以准确的陈述。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要注意被陈述的对象是学生,是学生学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什么,应是“(学生)能……”;倘若变成“培养学生……”“使学生……”,那就是“教”的目的,而不是“学”的目标了。

2、整体性原则

课程功能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三个维度”的和谐发展是本次课改的首要任务。新的课程标准就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体现课程功能的。尽管《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但是教师不能机械的、一一对应地照搬上位目标的

格式,每堂课都按三个维度来陈述。而应该把它当作思考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学生与情境来确定目标的重点。

3、层次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从宏观层面上讲,有年段目标(譬如高中年段)、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直至课时目标等不同的层次。在确定课时目标时,教师首先要把握住宏观的层次,以便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准确定位。从微观层面看,课时目标的层次更具有操作价值,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组织起一种定向、有序、系统的教学活动。

课时教学目标的层次,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而定。一般说来,在学习陈述性知识时,宜根据“掌握知识的三级水准”(懂-会-用)来确定;而在学习程序性知识时,教学目标的层次应从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角度来考虑。

二、必须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作为前提

阅读教学的宗旨当然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前提条件当然是学生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和细心揣摩。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课堂急功近利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往往用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读书,然后就是不着边际的分析和讨论,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进一步弱化学生的阅读水平,导致学生对文本兴趣的丧失,进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因此,要使语文阅读教学发挥最大效益,在每一堂语文阅读课上,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如何引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呢?我认为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例如,文本的题目、插图以及社会对这篇文章的有关评论等等,都会在读者原有的个人体验结构基础上,引发他们探寻所期望的答案,使他们对文章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发展结果作一定的猜测。

教学开始的这种阅读期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接触文本的愿望。为了用好阅读期待,从美学的角度说,我们有时不妨进行“陌生化教学”,即上课之前,不要过多地预习。上课前充分利用“陌生化”效果,学生就能很快进入阅读期待(不是每篇文章都需这样做)。实际上阅读教学就是在学生不断解决旧的“期待”迎接新的“期待”的过程中完成的。

三、必须以老师的指导作为教学的保证

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就是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意志和阅读情趣,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是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效益的必要保证。

尽管我们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应该是人格上的平等,其实,在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方面,教师还是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的,教师的这种资源优势如果得不到发挥,那就抹煞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也违背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阅读教学绝对是有害无益的。我们认为阅读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明确,训练能力就是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事阅读实践的能力;指导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反复地尝试各种方法;培养习惯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确立正确的阅读观,砥砺阅读意志,陶冶阅读情操,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endprint

四、必须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

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学生对语文阅读课失去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学科特殊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成绩不能像其它学科那样在短期内会有较大提高,语文学习是一种进步缓慢、相对低效的学习。在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还未彻底根除的今天,学生对其失去兴趣是不足为奇的。但是,也有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语文教学要么是老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要么是学生“一读到底”的这些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日久生厌,产生不了学习语文的激情。

语文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可能从老师的讲解分析中获得,只能通过他们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应整合各种教学方式,努力构建体现实践教育思想的语文课堂,既重视教学方式的活动性,更重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让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语文课堂用活动进行交流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讨论、质疑、对话、演讲、表演等,还可以是读书报告会、研究性学习等综合活动。总之,我们要应努力使课堂活动化,并且尽可能由单一活动向综合活动转变,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做中提高、在活动中提高。 当前,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什么受到学生的关注和欢迎,正是因为它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了起来,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创造空间,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当然,阅读文本还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实践活动。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 ,激发潜能。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老帅要设计精彩的阅读思考题,并鼓励学生展开有效的讨论;同时,要适当引进课外材料,让学生与文本作比较和鉴赏,使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深化阅读理解的能力。

五、必须将目标的生成作为亮点

传统的课堂是静态的和封闭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往往是以能否完成预设的教案为依据,于是课堂教学被逐渐异化为教案剧,教学过程就是“走”教案,不可越雷池一步,学生稍有出格就会被拉回到教案既定的框架或轨道上。教师的注意中心不是学生而是教案,这样的课堂丧失了探索的激情和创造的冲动,哪有不沉闷的道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开放的,是不断生成的。因此,课堂教学除了预设的目标外,还要善于捕捉过程逐渐中生成的目标。学生在经历、体验或探索活动中,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思考角度、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答案的不惟一与差异性,都是学生们创造的生动的教学资源,只要注意倾听学生,就能从中提炼、生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并据此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就可能实现超越预设目标的跳跃式发展。

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

(1)对课堂生成目标的捕捉。“动态生成”需要有积极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对话。教师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学习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课堂上“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想说什么”、“说说你的想法”、“你们有不同想法吗”等简单问题的设计能较好地引发学生畅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暴露独特的思维过程。

(2)对课堂意外发现的捕捉。“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变得开放而有弹性,但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提高了。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有意义的问题,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3)对课堂错误资源的捕捉。由于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甚至错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和人文点化。老师并不要简单地对其进行对与错的评判,而是巧妙地借用这一生成性资源,利用其“错误”实现的教学进程,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亮点,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需要教师一双敏锐的眼睛、智慧的头脑,并随时进行价值引导。

以上所谈,仅是自己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和认识,如何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效益,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只有我们经常思考并且不断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接受更为合理、严格、有效的训练,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产生新的效益,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斜桥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化思考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双减”背景下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业布置高效化的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下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化学课堂导语与结课技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