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造少年鲁迅形象 培养自强担当精神

2014-12-01彭以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鲁迅师生精神

彭以莉

2013年12月27日下午2点,北医附中师生团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原创话剧《少年鲁迅》正式公演。《少年鲁迅》体现北医附中师生的时代特征,围绕校训“自强、自律 求知、求实”,融入北医附中的特色办学的元素,赋予少年鲁迅的时代精神,带领孩子们走向热爱戏剧的多彩人生。

《少年鲁迅》的改编意图

在鲁迅的诸多作品中,令人难忘的儿童形象比比皆是。鲁迅经过对中国社会问题和出路的继续思考,怀着对儿童的真挚感情和无限希望,选取了他所了解熟悉的孩子们为题材,塑造了众多少年儿童形象。从一个个小人物形象上,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心灵深处那火热的爱心和深沉的忧愤,体会到了作者对儿童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仿佛听到了作者为振兴民族精神而发出的高声呐喊,这是博大精深而又自强不息的民族意识的折光。从鲁迅塑造的儿童形象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为民族振兴而拼搏的那种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伟大的“鲁迅精神”。

《少年鲁迅》的课程设计

《少年鲁迅》定位在校园教育剧,由北医附中师生自己创作剧本。师生集中学习,阅读鲁迅自传《会稽耻》,体会里面的服装、道具、民俗方面的描写。戏剧的教育意义不是简单地说出来的,是靠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动作、心理、音乐等,让观众自己感受,得出结论,受到教育。

《少年鲁迅》演出以初一年级(4)班孟子琪同学深情演唱的主题曲《告诉你》开场,观众的思绪被拉回到少年鲁迅生活的时代。江南水乡绍兴鲁镇的周家台门里,鞭炮声不绝于耳,人们沉静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同族亲戚纷纷登门道贺,处处讨好恭维,少年鲁迅在人们的夸赞声中过着无忧无虑的大少爷的生活。后来入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学习,他的天资聪颖深得先生赏识,但不久之后,他的美好生活随着父亲沦为“犯官”被彻底击碎了,经历了从天上到人间的跌落过程。为了避难,他不得不带着弟弟在大舅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备受冷眼。那段日子里,他也不乏孩子的天性流露,偶尔也会有学习不用功,溜出去玩的情况。为了给父亲治病,他每天都奔走于当铺、药铺、家三者之间,备受欺凌,也因此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在品尝人情冷暖之后,少年鲁迅学会了“自强”和“担当”。父亲去世以后,族人们落井下石,登门讨债、分房,在据理力争之后,他下定决心离开这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伴随着《走在路上》片尾曲,鲁迅发出“我要改变这人吃人的世界”的呐喊,将演出推向高潮。

《少年鲁迅》的课程价值

《少年鲁迅》凝聚着北医附中人的心血和智慧,也得到校外的诸多专业指导。著名导演夏刚与北医附中干部、教师多次进行《少年鲁迅》剧本的研讨,北医附中借此机会开展“鲁迅文化日”活动——“走近鲁迅”,让学生走进十一学校的鲁迅主题教室,南下鲁迅的故乡绍兴,还走进剧场,体会真实的话剧演出。北医附中教师积极学习、探讨,设计出《少年鲁迅》课程实施方案,内容包括课程目标、学生选课指南、剧组分组工种需求、剧本梗概、人物性格分析等,后面附有整个剧本。学生根据课程指南,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适合的“工种”,随时跟教师商量,也能够明确戏剧排练的进度。方案还特意为学生留出空白的地方,让学生写下学习体会,听课笔记。

全体师生以创演《少年鲁迅》为契机,发扬少年鲁迅的自强、担当精神,开发每个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能够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校园文化。本次活动展示了北医附中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师生张扬个性、展示才艺、展现自我风采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得到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 编辑 江泓 ■

猜你喜欢

鲁迅师生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鲁迅,好可爱一爹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鲁迅《自嘲》句
麻辣师生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