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请家长需“六思”

2014-12-01周厚彬廖晓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家校沟通班级管理班主任

周厚彬?廖晓珊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家校沟通

春节回老家,大嫂拜托我开学给侄儿转学。问其原因,大嫂抱怨着说:“你快救救我把!我快要崩溃了,这学期我被你侄儿的班主任‘请了好几次。上课走神,书写不规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下课坐不住,英语基础差……我现在最怕接到他班主任的电话。不论大事小事,班主任都要请家长,要是初中三年都这样,我怎么受得了这样的折磨!”大嫂萌发了让侄儿下学期转学的念头。据我所知,侄儿不算调皮,但对学习有些不感兴趣,学习成绩靠后。听完大嫂的牢骚,我也有些惊讶和不理解,怎么会这样呢?

大嫂的话也许有几分夸张,但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班主任把“请家长”当成教育学生最好的杀手锏,学生犯芝麻大点小错就请家长。固然,家长是班主任的同盟军,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只有家校联合,共同构建教育学生的铜墙铁壁,形成教育合力,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学生有事请家长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但我认为:班主任请家长前需“六思”。

一、思自己

王晓春老师曾把班主任分为九种类型:班官型、班妈型 、维持会长型、领袖型、鼓动家型、霸主型、书生型、导师型、科学家型。不同类型的班主任有着不同的管理风格,有的稳重,而有的急躁。特别是急躁型班主任,遇事很容易冲动,看见学生有不好的行为或做错了事,火冒三丈,不经思考、脱口而出就让学生请家长,甚至有些时候学生还摸不着头脑:“老师,为什么让我请家长呀?”“让你请就请,哪来这么多废话!”这样不仅达不到的教育效果,还很容易激化师生矛盾。记得我刚走上班主任岗位时,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小A英语课请假上厕所抽烟被政教处老师撞见,导致班级被扣分,文明班级被取消。政教处老师找他谈话,他不仅不认错,还和老师较劲。接到政教处的通知,我就飞奔过去,还拨通了小A父亲的电话,叫他赶快来学校。当时我非常气愤,没有把问题想清楚就急忙把家长请到学校。一开始,小A的父亲很理智,替孩子道歉,批评孩子。但是,由于我的情绪过于激动,说话不考虑家长的感受,还责骂家长,没完没了不依不饶,最后小A的父亲失去了耐心,丢下孩子就离开了,最终使问题陷入了僵局。请家长来学校是为了协助我解决问题,由于我一时的不理智,把家长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最后不仅失去了家长的支持,还使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吃到苦头的我,开始慢慢思考请家长的教育行为。

学生出了事,特别是突发情况,班主任又处于盛怒之下,这时,班主任一定要控制情绪,冷静思考,三思后再“请”。谨记“冲动是魔鬼”。

二、思学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人也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同样的河流。班主任一生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他们出身不同、成长背景不同、喜好不同、性格各异。班主任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简单地请家长来解决所有的学生问题,切记,请家长不能“包治百病”,必须“对症下药”。

班主任请家长,就像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适时施肥浇水,才能硕果累累。对那些体贴父母、勤奋好学的学生,他们一向能严格要求自己,很少犯错,班主任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通过自己的真心、诚心和信心感化他们,就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一般不用请家长。

例如,一天,小组长“突然”反映小薇没有交作业。听到这话时,我有些生气。她可是我心目中的好学生、做事认真、成绩优异,怎么会不交作业呢?我从凳子上“窜”了起来,直奔教室而去,心中已是怒火冲天。当我快要冲进教室那一刹,一个学生突然从教室里跑出来,一下子把我撞醒了,看我生气的样子,他小心地问道:“老师,你怎么了?”理智告诉我,不能冲动,要冷静,“没事,老师就过来看看大家”,我立即退了回来。“小薇从来没有不交作业,科任教师在我面前经常表扬她,她这次没有交作业,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我返了回来,调整好状态后,才心平气和地把小薇请到办公室,还没等我开口,她就悄然泪下,哭着说:“昨天晚上妈妈爸爸吵架了,我没有心思做作业。”问清原因后,我没有责骂她,也没有请家长,而是安慰她、开导她、鼓励她,希望她多关心父母,让父母感受到自己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

而对那些“屡教不改”“顽固不化”“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则应请家长到校,争取家长的支持,调动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但请家长也不能太频繁,这样家长和学生都会觉得班主任无能。例如,一个男生不按时到校上课,经常迟到,我多次找他谈话没有效果,他还总是编出诸如家离学校太远、做作业晚起迟了、父母忘记叫他起床了、堵车了、坐错车了等理由来搪塞我。无奈之下,我只好请家长来协助解决。

班主任最怕遇到的就是那些极少数不把家长放在眼里的学生,这种学生的家长请来了也不能解决问题。针对这种“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家长放弃”的学生,只能靠班主任在学校生活中抓住细节,认真研究,抓住点滴优点,用诚心、爱心和恒心慢慢感化,让他们觉得可亲可敬,顺势而教育。

三、思家长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长的学识经历、素质修养、性格追求、为人处事、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各不相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不同。班主任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就必须“读懂”家长,洞察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希望。把准家长的脉,然后再决定请不请家长。

有的家长太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怕孩子为难、怕孩子受到欺负……事事代劳代办,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美、最好、最棒的,护短包庇,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这样的家长不能请。

总给孩子找理由的家长不能请。高一时,一个男生不按要求着装,我多次找他谈话都无功而返。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请家长来“帮忙”。没想到孩子的妈妈来了之后,不仅听不进我的意见,还对学校的纪律要求大加指责,为孩子不穿校服找各种理由,诸如样式难看、布料质量差、热天不透气、穿着不舒服,等等,本来就不服气的学生就更加桀骜不驯。

有的家长不在孩子身边,外出打工,这样的家长也没有必要请,请了也来不了,还不如不请;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有的家长根本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只能听之任之;有的家长性格过于火爆,请来后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对孩子一顿骂或一顿毒打;还有的家长正在与孩子冷战,孩子与家长势不两立,这时候把家长请来,很可能会成为重新点燃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这些类型的家长都不宜请。

认为读书无用论的家长不能请。例如,小B经常不完成作业,我叫来小B的父亲,希望家长多关注。他父亲听完我的要求后,很潇洒地说道:“我以为有什么大事呢!不就是不写作业吗?我早就知道了。孩子将来考不考大学不重要,如果他想读,我们就拿钱送他到国外读书,我初中毕业,现在做生意挣了大钱还当了老板,一点都不比我那些读了大学的同学差。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不想让他太辛苦,只要他健康快乐就行了……”

四、思事

对班主任工作而言,学生出了问题请家长仅仅是方法之一。事有大有小,有急有缓,班主任要因事而定,不能事事请家长,但也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把家长排斥在教育之外。

学生在学校学习,每天总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如班长上课开小差,学习委员上课吃东西,某学生偶尔迟到,忘记带作业本,下课时同学之间玩耍不小心受伤等问题,家长来了充其量是把学生批评一顿,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浪费时间精力,两头不讨好。像这些由于学生不良习惯导致的小问题,同学之间偶然发生的冲突,班主任没有必要请家长。请来家长,问题没有解决,家长还会埋怨,这么点小事都要找家长,看来这个班主任也不咋样;学生也会私下讨论:“你看,咱们班主任解决问题不行,请家长的本领还不赖。”这样不仅失去了家长和学生的信任,还降低了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课间,两个平时很要好的同学因为开玩笑发生了小摩擦,相互扭打在一起。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我问:“伤到没有?”“没有。”“都没有伤着,那就好。”“你们关系这么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错在哪儿。”然后我就离开了办公室,他们反思了一会儿后,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相互道歉,握手言和。对于类似事件,如果请家长来,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急急忙忙赶到学校,先会问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受伤,接着有可能会相互指责。本来没什么大事,请来家长反而激化了矛盾。

但有些问题必须请家长,还要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如学生生病、打群架、受伤、逃学、家长教育缺位或方法不当、家校要求不统一、学生行为习惯反常等问题,这些问题只有把家长请来,坐下来协商,争取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取得好的教育结果。

例如,一名男生迷上了手机游戏,上课把书挖个洞,放在里边玩,下课玩,回家也玩,我没收了他的手机,想等放了假再还给他;可不到三天,这个学生又在课堂上玩手机,而且是一部最新款、价格不菲、功能更加齐全的手机。请来家长才知道,孩子回家说手机丢了,家长为了方便联系又给孩子买的。这件事中,只有先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生玩手机的问题才能妥善解决。

今年开学不久,一个向来懂事有礼、勤奋的男生在数学课上顶撞老师,还拒不承认错误,双方僵持不下,我调解无效,只好请来家长。来的是他的妈妈。妈妈说:“他爸爸刚过世,孩子还没有走出悲痛,情绪很不好。希望老师多谅解。”妈妈慈爱地拉着他的手,没有一句批评,孩子已经泣不成声。这位男生给数学老师道歉后,牵着妈妈回家了。问题的症结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就有了。

五、思时间

前不久偶遇一名以前教过的“调皮学生”,他看见我时主动过来向我问好,与以前的态度截然不同。正在我思考他为什么变化会如此大时,他对我说,很感谢高一时我教育他的良苦用心,原因是他现在的班主任经常与学生一起“换位思考”。班主任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已经决定请家长后,一定要考虑家长的时间。班主任也要为人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犯一点错就被要求马上赶到学校,相信你也会埋怨这样的班主任。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家长们要兼顾家庭和事业,很不容易。班主任请家长到校,也要考虑家长的具体情况,对于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打工,在外时不合适;对于教师、工人,上班时间不合适;对于农民,农忙时、赶场天不合适;对于商人、导游,节假日不合适……

班主任除了考虑家长的时间外,还要考虑自己的时间。如果把家长请来了,自己却没有时间,让家长久等,等自己上完课再谈,这时家长已经没有耐心了,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影响家长工作,耽误学生上课,甚至会影响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班里有个叫小程的学生,星期二上学再次迟到。我给小程的母亲打电话,要求家长来学校一趟,家长问“下午可以吗”,我不假思索地说“可以”。可我没有意识到下午自己要外出教研,根本就没有时间接待小程的母亲。

下午,小程母亲请假来到学校。门卫不让进,给我打电话没接。第一节课下了,我才给家长回电话,说自己外出教研,不在学校,需要家长等一段时间,我马上赶回来。小程的母亲在校门口等了我两节课,当我看到小程的母亲时,她非常焦急,坐立不安,甚至有些气愤。等了两节课,小程的母亲才见到我,心中憋了一肚子气,接下来和我的谈话效果可想而知。

班主任在请家长之前,要把时间安排好,把准备工作做好,不打无把握的仗,提前做好迎接家长的准备。班主任把家长请来了,就要有时间,守时是对家长最基本的尊重。

六、思方式

很多班主任都习惯性地等学生出了问题才想起家长。我想,班主任应跳出思维定势,请家长时换一种思维或方式,不要等到学生犯了错才想起请家长,而应该在学生取得进步、获得成功、做了好人好事或某方面做得好时请家长。班主任要请家长来分享孩子的成功,感受做家长的荣耀和幸福。班主任应该做学生和家长的报喜鸟,让学生不怕“请家长”,让家长爱上学校。常常提醒进步,展示优点,才能让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走向美丽人生;让家长怀揣幸福,拥抱希望,教育才更有力量。所以,学生的优点和点滴进步,才是最应该让家长知道的。

班上有个女生学习成绩不好,父母为她的成绩很担心,伤透了脑筋。从成绩上讲,她就是典型的“差生”,但她非常喜欢画画,我抓住她绘画方面的天赋,鼓励她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她做得有声有色。一来二往,我和她的父母熟悉了,我夸她做事认真、学习勤奋,并引导她的父母从多方面关爱孩子、赏识孩子,渐渐地,她的父母不再批评抱怨她,还经常找她谈心,这使得她信心大增,学习成绩逐渐提升,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总之,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牛顿、爱迪生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都会犯错误。学生有事,班主任请家长,这绝不是第一招,更不应该是最后一招,应做到当请则请,请在最恰当之时。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遵义,563000)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家校沟通班级管理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