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探析

2014-11-26许换

办公室业务 2014年14期
关键词:教育者关怀人文

文/许换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人文关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既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和方法,这不仅是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更为今后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行为和行为习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价值的缺失

(一)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现实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不把教育过程看作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整体,而是过分突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教育者的权威。教育者较少顾及被教者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一味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双边关系”成为教育者的“单打一”,忽视了受教育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教育者高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以自己为中心、为本位,进行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的纯粹灌输,教育活动被看成是一种单向活动。

(二)个体价值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起的作用,它通过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坚持“社会本位论”,重社会整体而轻成员个体,习惯于抽象地谈论社会、社会关系和社会规律,重社会价值轻个体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提出同样的规定要求,追求一种规格目标;只注重塑造人的共性,无视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差异性,过分注意确立各种受教育者不易理解与接受的外在规范,而忽视了现实的层次性要求。

(三)教育方法上的欠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向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往往回避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这样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想上的一些困惑,再加上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陈旧、单调,使学生产生了被愚弄的感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也就是要尊重人、关注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其根本意旨在于“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心,强调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关心和爱护,用人的情感理解人。它提倡的是一种“关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内心的价值需求,并且努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需求的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人文关怀,必须始终把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人的发展为本,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致力于人性的优化、人格境界的提升、人生美德的高扬和人生意义的丰富,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人的个性是个体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与他人相比的不同特性,包括气质、性格、智力、意志、情感、兴趣等各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实际上是概指人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展人的潜力,充分满足人的需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个性发展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独特性。没有差异性就没有个性,每个人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个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注意把握不同对象的个性特点,为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二是自主性。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可能是真正有个性的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必须以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为基础,把调动和发挥人的自主性、自觉性作为重要价值取向。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

(一)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制度的特点是强制和他律,它运用强制手段,主要依靠外力约束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符合制度的要求;而人文关怀则强调情感和自律,它运用情感的手段着力约束人的动机,使人自觉遵守制度。通过情感的作用,促使人自我教育,产生内在影响,这是人文关怀发挥作用的特殊机制。”校园制度建设不仅仅是约束广大师生的一项制度规范,更是引导师生在参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中得到教育、得到激励的一种催化剂。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只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二)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素养的师资队伍。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素养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人文关怀的核心力量,特别是具备高尚的师德、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实施人文关怀教育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注重转变育人理念,拓展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水平,从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折射出人文关怀的光辉。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平等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做“人”的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树立平等待人的理念,以一种平视的姿态与大学生进行谈心式的交流对话,摒弃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垂直式的灌输,积极搭建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平台,以平等的地位和诚恳的态度,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接纳他们的弱点、宽容他们的缺点、挖掘他们的个性特点,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尊重理念。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始终是其基本内涵,对个性的尊重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因此,人文关怀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个性、突显个性,必须从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注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注重个性的丰富性,激发大学生的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给每个人自主发展创造空间,让其展示独特的个性优势,彰显能动性与创造性。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服务理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扮演的是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大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育容易给人空洞说教的感觉。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者扮演服务者的角色,适时地强化服务意识,增加服务性特质,搭设服务平台,在竭诚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服务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使大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听从者变成学习主动的受益者。

(三)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机制。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从信息反馈机制、心理疏导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机制,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首先,要加强信息收集。信息的收集是关键,因此,学校要广开言路,确保学生的意见有处提、建议有处送、疑惑有人解、困难有人帮,让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对于学生提出的良好的建议和意见,学校有关单位要及时采纳,对于学生提出的疑惑和困难,学校能够解决的尽量解决,不能解决或暂时难以解决的要及时向学生讲清楚原因,讲明道理,从而使学生理解支持学校。其次,要加强信息反馈。这里的信息反馈主要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一般是指在师生中广为流传且内容积极向上的信息,教师所得到的大部分反馈属于此类反馈;而负反馈则是一些表示对学校的一些做法不满、在同学之间流传且老师很少知道的负面信息。其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关注正反馈,更应该关注负反馈,因为负反馈更容易加剧大学生的情感的激荡、思想的困惑、行为的混乱,致使有的大学生借助某些不良行为来宣泄情感上的苦闷、思想上的困惑,填补心灵上的空虚。这就需要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能在学习、生活中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并反映到教师那里,确保信息的上下畅通。再次,反馈调节要及时、合理。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准确、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合理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能力。

猜你喜欢

教育者关怀人文
品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