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凉沙漠璀璨人生
——渤海钻探公司机关干部下基层侧记

2014-11-26孔繁喜成大鹏陆际华田金利骆敏高美丽

办公室业务 2014年14期
关键词:里格井场下基层

文/孔繁喜 成大鹏 陆际华 田金利 骆敏 高美丽

荒凉沙漠璀璨人生
——渤海钻探公司机关干部下基层侧记

文/孔繁喜 成大鹏 陆际华 田金利 骆敏 高美丽

为了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与服务水平,2012年,渤海钻探公司启动“百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每年分批次组织百名总部机关人员下基层,3年轮流下基层一遍。

钻探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一线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环境非常恶劣,一线基层队安全、清洁生产的压力很大,公司需要随时了解基层员工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机关人员脱下西装换上工装,主动走出机关大楼,把身心沉到生产一线,与基层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学习了直接经验,了解目前一线生产经营现状,又拉近了和一线的距离,加深了和基层职工的感情,增强了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提高了为基层服务的水平,更带回了基层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公司决策提供了依据。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渤海钻探公司把下基层列入长效机制持续深化。今年是开展“百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的第三年,累计组织了200余名机关干部下基层。该活动被评为天津市2012年精神文明建设品牌项目。“下基层”已经成为该公司培养锻炼机关人员的“大课堂”,提升机关能力素质的“助推器”,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按照渤海钻探公司“百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求,5月初,公司机关一行6人来到苏里格生产一线,在第三钻井公司所属的50612钻井队锻炼学习。我们认真参加班前班后会,积极与职工沟通交谈做朋友,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快融入了井队的工作与生活。10余天下来,触动很大,感悟很深,收获很多。采撷几个最深刻、最感动的小故事,与大家共享。

艰苦的井队生活

刚到井队,感觉很新奇,景色很美,浩瀚大漠、无垠沙海,魏巍钻塔、隆隆钻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毛乌素之美之韵尽收眼底。几天过去,却深深感受到了井队生活的艰苦与枯燥:在这里,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单调,满眼的黄褐色,沙山如起伏的波涛,一望无垠;在这里,我们懂了什么叫寂寞,钻台——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想和远方的亲人通个话,手机信号还不中用,费力爬到沙丘顶上等信号来,呼呼的风声充斥耳边;在这里,我们懂了什么叫奉献,几千米钻具一根一根的接、起、下,成百上千吨泥浆材料一袋接一袋地卸、堆、搬、加,一件件钻井设备的维护保养,一个点一个点对钻井液性能的测量记录……面对这些艰苦、繁重而又乏味的工作,钻井队的弟兄们没有一句唠叨和怨言,更多的是积极、认真和细心。

今年苏里格的大风季节走得要晚一些,在往年,5月份大风天气就少了,今年却还比较多。50612队井场四周被沙丘围着,只留下一条进出井场的道路。起风时,沙雾升腾,沙尘随风而舞,铺天盖地,吹打七孔,让人透不过气来,唇齿之间,老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苦涩。遇上大风,沙暴卷起,三尺内不见人影。钻井队员工坚持每天用水冲井场,经常用铲车重新修复进出井场的道路,隔三差五清流沙,时不时加固泥浆池防渗布……

驻井的第三天,下了一天一夜的雨。沙是刮不起来了,但风却挺大,气温也很低。穿着棉工服在钻台上都觉得冷飕飕的,更别说二层台了。师傅们都武装了起来,穿上了棉衣、雨衣,有的还戴上了厚厚的皮帽子……

上钻后钻机不能停,我们的钻井弟兄们吃住在井旁,大风不能躲,烈日无法藏,风霜雨雪任吹打,一口井下来,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他们在风沙中打井,塑造了钻机的威严;在冷雨中打井,磨练了钢铁的意志;在大漠中打井,陶冶了高尚的情操……他们的血随着泥浆在流动,他们的心随着钻杆在跳动,他们用青春拥抱了这片燃情沙漠,用汗水谱写了一曲钻探之歌。

“五不死”的沙柳

在苏里格大漠深处,一切都被摧残,只有阳光、沙子成为主宰。植物凋敝、生命逃遁,干涸的灰黄无边无际、无声无息,偶尔见到零星矗立的沙柳、伏地聚集的沙蒿,显示了生命力的顽强与坚韧。钻井队的弟兄告诉我,沙柳形如火炬,具有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五不死”特性。长于地面三四米高,扎于地下却像网一样,寻求养分向四处延伸,可长达近百米,一株沙柳就可将周围流动的沙漠牢牢固住,堪称是固沙防沙的能手,是沙漠的克星。沙漠不可怕,沙漠也不寂寞,沙柳就是沙漠中最常见的公民,是沙漠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沙柳“五不死”的特性不正是渤海钻探公司“四特”精神的真实写照吗?我们要赞美沙柳,赞美它不择环境、不怕艰苦的坚强;赞美它不怕沙压、越压越长的顽强;赞美它扎根生长、防沙固沙的本领。更要赞美具有沙柳一样品质的渤海钻探人,赞美他们特别能吃苦的优秀品格;赞美他们特别能忍耐的顽强作风;赞美他们特别能担当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赞美他们特别能奉献的崇高境界和石油情怀。

能挣会省的队伍

50612队打井优质快速,收入效益也不错。2013年,50612队在苏里格南开钻水平井4口,完井4口,无事故,生产时效100%,创下了3项地区指标。其中,SN0108-19H井创苏里格南油区井深5300米纪录,同时SN0108-19H

井创苏里格南油区水平位移2014米纪录,SN0024-04H井完井井深4735米,创苏南区块钻井周期37.42天、建井周期48.65天纪录。该队施工的四口水平井产值总额达7000万元,在钻井三公司50钻机产值排名前列。

走进这样一个产值高、效益好的队,处处感受到的却是节支降耗、控本增效的气息:生活电锅炉限时加热、白菜疙瘩收集起来腌咸菜、馒头自己蒸……该队队长告诉我们,面对长庆市场的严峻形势,该队深入开展节支降耗、控本增效活动,研究制定了《节支降耗21条》,想了许多办法,从一度电、一滴油、一块棉纱、一个零件做起,时时处处过紧日子,与公司一道共度难关,取得了一定成效。2014年冬休完启动,由于苏南区块无法正常启动,在搬迁至油气合作区块前,停产19天。他们开动脑筋,利用以前为给试压车供水配置的小发电机发电做饭,节油4.75方,节支3万多元;从苏南区块搬至苏76区块时,通过小发电机带4栋野营房,保证了新井场21名职工住宿,节省费用4000余元。振动筛筛布损坏后,他们通过在破损处涂抹密封胶继续使用,口井节约500余元;起下钻或钻进时,液压大钳的钳牙使用频繁、磨损严重,他们将钳牙调换方向重复使用,每口井少使用一箱钳牙,节约900余元……点点滴滴,节支降耗他们不拒细流,万涓成水,终究会汇流成河。

关心人爱护人的组织

远离基地,野外施工,必须发挥党组织作用,用心育人、用情感人、用爱聚人,才能打造过硬的队伍。——该队党支部书记如是说。

关心职工成长。对于副司钻以下岗位,为每人选班组老师,规定学习内容和期限,教学情况直接和奖金挂钩;同时指定一名大班导师,随时答疑。对于副司钻以上岗位,班子一对一帮带,重点教授生产组织、队伍管理等知识,促进职工快速成长。在井架工以上设置了助理岗,对于工作能力强,可塑空间大的员工,推荐他们担任上一级助理,激发成才动力。井架工魏立辉,是一名87年出生的小伙子,大专学历,有上进心,让他担任副司钻助理后,苦练本领,不到半年就担任了副司钻。

关心职工生活。在搞好伙食上,他们通过征求职工意见、结合职工饮食特点、按照营养搭配原则制定每周菜谱。早晚餐,虽然交接班人员用餐间隔不足一小时,都分两次炒菜,让大家吃到热乎的;夜班饭,实施班组长点餐制,让大家吃到想吃的。该队还开办了生日餐、病号餐,关爱无微不至,春风化雨。

关心职工健康。他们建立了职工健康档案,常问候,常提示,员工病了像家人一样对待。为每一名职工制作了血型卡片,进井场时张贴在急救信息栏,便于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理。因为远离基地,队上时刻备上一些治疗感冒发烧及常见疾病的药,必要时用值班车拉到100多公里以外看病就医。深入开展家访活动,干部全部参与,确保了第一时间掌握职工思想状况,及时解决问题困难。

后记

下基层在一遍遍地挥手说“再见”中结束了。返程的路上,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一群人的笑脸一直在脑海里闪现,这一群人的工作与生活让人感动。钻井人曾这样写诗抒发豪情:“风把钻台当鼓敲,雨把井架当琴拉,机声压得风声低,歌声更比风声大。我们昂首对天笑,风口浪尖咱安家,我为祖国献石油,这点风雨算个啥!”以井队为家,以钻台为伴,他们就是最普通的钻井工人,他们在荒凉的大漠活出了璀璨的人生,也许他们表达不出来太丰富细致的感情,但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向他们致敬!

(作者单位:渤海钻探公司机关)

猜你喜欢

里格井场下基层
豹子和小老鼠 的相遇
豹子和小老鼠的相遇
豹子和小老鼠的相遇
油污土壤修复技术筛选研究
井场的灯盏
“下基层”要带些什么
要让管理“下基层”“接地气”
基层百姓欢迎“五官端正”的下乡干部
夏日的井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