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的境界

2014-11-25牛学武

决策探索 2014年21期
关键词:白杨蒲公英荷花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吴长忠的散文诗集《读荷》。先是被这种诗、书、画一体的形式所吸引,后是被诗文所感动。眼下报刊上诗作不少,但感人之作甚缺,唯《读荷》深深打动了我。她不是宏大的题材,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凡人俗事中体察奥秘,揭示哲理,展示出人生的一种境界。引人进取,耐人回味,实为难得。

有学者云,纵观人生,可分为三个层次:为温饱为生存而拼搏者为其一;为地位为财富而操劳者为其二;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者为其三。“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人若能超凡脱俗,方可快乐人生。首篇《看海》,作者用“暂且抛开”“暂且丢下”“暂且走出”三段诗语,潇潇洒洒地把读者从拥挤、喧闹中,带进广阔无际的海天云霞,让你解脱,让你开朗,让你明智,让你高尚,避免“套住”。

蒲公英,一种不起眼的小草,普普通通的小黄花。在杂草丛中或石缝里生长,不被人宠爱,没有人去浇灌,它照样年复一年地自然播撒,茁壮成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引起了作者的极大关注,激起作者对往昔的回忆:他想起豫东的乡村女孩发髻上的蒲公英绽放着;想起太行深处的农家大嫂用野菜为他做成的“捞面燠”;想起豫南的肢残农妇蹬着三轮车,拉着红薯进城感谢帮助过她的“恩人”……这些普通人纯洁美好的心灵,犹如一朵朵蒲公英小花,在作者的心中绽放着。于是乎,作者“常常想、常常梦,能有一个园子里开满小小的、黄黄的蒲公英的花”。

《蒲公英》让我看了又看,读了又读,其味无穷。细小中见宏大,平凡中显高尚。也许这正是作者心境的写照。长忠的诗章,不是宏篇巨制,没有刻意的描写,而是以景寓情,以小见大,以一当十,落地有声。

世人爱荷,爱她的出淤泥而不染,叹其美艳,赞其高洁。《读荷》篇挖地三尺,把读者引入由美至圣的境界,堪称诗作独到之处。作者“多次守候荷塘,未见一片荷叶落下,似乎她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那不知何时落下的花瓣,片片鲜艳,似清水中绽出的新花朵”。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令人感叹,显示出他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对生活深层的思考。“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是他对荷花恰如其分的概括。作者把荷花抒写得淋漓尽致时,笔锋一转,点出“人生之匆匆犹如荷花之来去”,何不像荷花一样,让生命过程向纯美至圣的境界奋进。

小时候我读过《白杨礼赞》,被白杨坚毅无畏的精神感染。今天读《读荷》,为荷花圣洁的境界所震撼。

人总是爱自己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山更青、水更甜,尽管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忘却儿时的记忆,不会忘记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是甜蜜的、深情的。《故乡》中释放出了这种美好的情怀。作者写到的故事,也是我生活中的经历。看了长忠的《故乡》,犹如我又回到了自己家乡,那山,那河,那骄阳,那冬雪,都历历在目,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年轻的时候,有梦想,飞得越远越好;上了年纪,越发怀旧,思念生我养我的家乡,想要极力追寻血脉之根。对故乡,这是永恒的爱,这种爱不需要理由,“没商量”。相隔万水千山者,漂洋过海,回来寻根、祭祖,这正是人性的回归,人类情怀的体现。

那就让我们抽空多回乡看看吧,哪怕看到的不是原来那只“五彩斑斓的翠鸟”。因为,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注:作者牛学武系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处原副处长,吴长忠系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猜你喜欢

白杨蒲公英荷花
白杨
蒲公英
蒲公英
白杨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
夏天的荷花
可以吃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