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2—2013年我国国库集中支付领域文献的文献计量内容分析

2014-11-24郑煜

黑龙江史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计集中核算财政资金

郑煜

[摘 要]2007年,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立了在财政资金管理的基础地位,其如何进行有效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不断解决改革所出现的若干深层次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财政管理制度完善的重要研究方向和课题。本文将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02年-2013年我国国库集中支付领域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以期为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深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创新;财政资金;会计集中核算

一、前言

一般来讲,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及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与创新被誉为我国公共支出政策改革的三驾马车。当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如何加强财政体制的改革又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满足市场经济体制和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公共支出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数据统计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总库检索(核心期刊及硕博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在2002-2013年期间,以主题“国库集中支付”为检索条件进行统计,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50篇,其中期刊论文727篇,硕博论文223篇。总体来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加快了改革的步伐:2001年,由国库分散收付制度转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试点开始;2006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的发展阶段,比如国库现金管理出现;2008年至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逐步进入了相对停滞的瓶颈期。

(一)论文发表时间分布分析

论文的发表时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国库集中支付领域的研究情况和被重视的程度大小。笔者选取的论文发表的具体时间分布见表1。根据表1,可以判断出近两年人们对于国库集中支付的研究进入了平稳下降的阶段,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整体运行平稳所致。

(二)论文的来源统计分析

财政类的期刊刊发的论文数量比重很大。此外,硕博论文数量占比也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标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感兴趣,并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探索该课题。

(三)论文发表机构统计分析

通过表3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形成了官产学研共同对国库集中支付问题重视的局面,尤其是大学研究生和博士生,研究相对集中。

(四)中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笔者对950篇论文所涉及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归类,得到的数据如表4所示,发现从我国高校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比重很大。

三、论文的研究综述

笔者通过检索、总结,发现国外关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研究主要是以本国既定的政治体制框架为基础。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在借鉴国外国库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从不同视角对国库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和相关的构建思路,具体如下:

(一)从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的视角

曹伟(2002)、沈光勋(2003)、王星飞(2004)、肖卫坤(2006)、叶丹(2007)等分别对国库现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总结:税款占压现象很多,预算收入资金长时间库外运转;对预算收入退库的监督力度不够,国库资金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对财政拨款把关不严,严重影响了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及分配等。马慧、高建设、李晓妮、尹莎莉、负莹环、杨龙、王桂玲、王延红(2009)专门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供给渠道单一、多头管理、监督不力、结构不合理及投资绩效评价工作滞后等,并从投资决策、组织管理、监管控制和绩效评价等四个方面系统地构建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的新型模式。韩珺(2010)以某沿海城市为实证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提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实施原则和运作模式。袁庆海(2012)透过当前我国国库资金规模急剧扩大问题,针对如何保证中国国库资金安全、平滑国库资金经济效应以及提高现金管理效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从我国高校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视角

寇铁军(2002)、李化(2003)、贾艳梅(2004)、包尧兴(2004)等分别对2002年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石油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邹长城等(2005)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影响进行了深刻的探讨。陈恒永(2009)从我国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结构困境切入,提出了路径依赖思考。徐孝民(2010)基于组织定位和活动规律的视角,对高校财务运作方式进行了传统分散支付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比较分析,从而提出了高校循序渐进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韩娜(2011)提出了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我国高校产生财务管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高校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即社会组织属性、职能及教育改革方向等直接导致高校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诸多问题。荆璐璐(2012)对包头市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内容,比如支付方式以及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同时还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对包头市高校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具体影响。

(三)从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视角

汤孝军(2002)、齐守印(2003)、刘扬林(2004)等认为国库资金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凭证风险、入库风险、支付风险及核算风险等,提出了需要建立以财政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为中心,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库集中收付系统,财、税、库、行通力协作以及人员培训经常化为保障的多种监管方式,并且强调需要加强财政事前、事中监管的国库全过程动态监控体系,从而有效保障预算执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及透明化。崔文瑞(2007)、吴敏强(2008)、王维民(2011)、潘艳军(2013)等分别从国库资金风险的成因及对策角度指出国库资金风险主要表现为制度风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监督管理风险和人员风险等,就新时期如何找准国库资金风险点,最大程度降低国库资金风险度,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做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四)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视角

赵鹏华、朱苏荣(2000)在国外实地考察后发表了一系列考察报告,指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何苗(2011)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学习和分析,指出他们的共同点是统一由中央银行设置和管理国库单一账户,来管理政府财政资金,而且根据不同管理需求,都在国库单一账户下又设置了多层面的分类账户,对政府资金的运作进行全面监督。于俊(2011)鉴于我国与巴西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对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机构设置与职能、国库单一账户的设置与管理、国库支付程序等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对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从试点单位调研总结的视角

王俊峰(2001)结合陕西省国库集中收付试点的基本做法,实证分析了现阶段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王坤球(2009)以在长沙地区率先进行支付改革的湖南省浏阳市(县级市)为例,对浏阳市支付改革的模式、特点、成效和经验进行了全面介绍,对于县一级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元华利(2011)对山东省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在账户设置、资金运行、代理银行、国库现金管理、国库监控机制、配套改革措施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周玉坤(2013)以秦皇岛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案例为背景,讨论了秦皇岛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工作现状及改革成效,能够对其他省市的国库改革起到推动作用。赵灿灿(2013)以济宁市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合改革为研究主体,系统分析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合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六)从国库制度运行分析的视角

王敏(2001)、王彩琴等(2003)、马海涛(2004)认为国库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逐步实现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由国库统一集中收付,并从收缴制度、支付制度、预算制度、技术支持以及法制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王雍君(2005)、马洪范(2006)从理论和实务两个层面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运行体系及管理方式,初步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国债赎回等一些市场投资工具和货币市场拆借等金融市场产品。徐春武(2007)在对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国库管理制度的可借鉴经验和我国国库制度的改革成效,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国库制度改革的建议。杨崇才(2004)、胡勇(2006)、马维娟(2010)等对我国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行研究,提出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俞剑梅(2013)指出深化国库现金管理改革,首先在国库余额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从二级市场购买剩余期限较长的债券,从而降低政府债务余额并将节省利息支出;其次,要不断丰富国库现金的持有形式,在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之间选择一个适当的比例。

(七)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效率评价的视角

王中敏(2002)通过河北省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纪实,阐述了从省级到市县级的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叶斌(2006)基于深圳的数据,对国库制度改革后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加以评价,证实了国库制度的改革确实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效率。马小燕、王易闻(2009)就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效率问题,分别从兰州和陕西两个地区的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的背景、现状、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突出强调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重要作用。张广见(2010)以河南省踐阳市为例,对国库制度改革的成效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分析。蔡敏红(2012)、邓祖华(2012)、郝刚(2012)等分别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变化进行分析,对其具体影响和效果进行了肯定。

(八)研究述评

综上可见,我国对于国库集中支付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总体情况,即改革背景与内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程等方面,许多财政国库支付制度的研究至今大都停留在表面问题,或是某单一问题,或是某一问题的一个方面来谈论财政国库支付制度,而对于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理论适用性、政策抉择和未来的改革取向等研究相对薄弱,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研究较少。不足主要表现在:

其一:研究大多囿于国库管理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理论介绍,对于如何与我国改革实践相结合问题缺乏适用性研究,加之研究的时段、区域、方法以及变量等各有不同,可验证性和实用性也不强,提出的参考价值也收到约束。

其二:研究方法缺乏对理论推导与实证分析的有机结合,容易出现多重共线性、内生性等问题,使研究结果与现实存在较大偏差。比如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考察较多,但是仅仅局限于个案介绍。

其三:对国库制度改革的阶段性成效评价的实证分析很少,综合全面的改革成效评价体系待深化补充。比如,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如何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成为目前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目前我国学者对其研究内容多偏重于会计账务处理的问题研讨,而且研究不全面,不系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其内涵和外延。

四、结语

笔者对主题为“国库集中支付”的950篇论文利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统计分析,全面系统地对2002年-2013年国库集中支付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求实现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更深层次的理论把握和实践分析,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国库制度改革。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资料量比较大,加上笔者精力和知识有限,在论文的选取及观点的摘录总结方面难免存在遗漏或其他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从期刊论文及硕博论文的发表时间、分布期刊、刊载机构以及关键词等统计信息中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 周春凌.论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2)

[2] 吴莺舞.浅议如何增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效益[J].会计师.2013(11)

[3] 王晓华.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财会研究.2012(01)

[4] 窦本凤.探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05)

[5] 蒋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十项措施[J].西部财会.2012(06)

(四)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视角

赵鹏华、朱苏荣(2000)在国外实地考察后发表了一系列考察报告,指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何苗(2011)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学习和分析,指出他们的共同点是统一由中央银行设置和管理国库单一账户,来管理政府财政资金,而且根据不同管理需求,都在国库单一账户下又设置了多层面的分类账户,对政府资金的运作进行全面监督。于俊(2011)鉴于我国与巴西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对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机构设置与职能、国库单一账户的设置与管理、国库支付程序等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对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从试点单位调研总结的视角

王俊峰(2001)结合陕西省国库集中收付试点的基本做法,实证分析了现阶段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王坤球(2009)以在长沙地区率先进行支付改革的湖南省浏阳市(县级市)为例,对浏阳市支付改革的模式、特点、成效和经验进行了全面介绍,对于县一级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元华利(2011)对山东省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在账户设置、资金运行、代理银行、国库现金管理、国库监控机制、配套改革措施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周玉坤(2013)以秦皇岛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案例为背景,讨论了秦皇岛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工作现状及改革成效,能够对其他省市的国库改革起到推动作用。赵灿灿(2013)以济宁市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合改革为研究主体,系统分析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合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六)从国库制度运行分析的视角

王敏(2001)、王彩琴等(2003)、马海涛(2004)认为国库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逐步实现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由国库统一集中收付,并从收缴制度、支付制度、预算制度、技术支持以及法制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王雍君(2005)、马洪范(2006)从理论和实务两个层面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运行体系及管理方式,初步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国债赎回等一些市场投资工具和货币市场拆借等金融市场产品。徐春武(2007)在对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国库管理制度的可借鉴经验和我国国库制度的改革成效,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国库制度改革的建议。杨崇才(2004)、胡勇(2006)、马维娟(2010)等对我国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行研究,提出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俞剑梅(2013)指出深化国库现金管理改革,首先在国库余额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从二级市场购买剩余期限较长的债券,从而降低政府债务余额并将节省利息支出;其次,要不断丰富国库现金的持有形式,在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之间选择一个适当的比例。

(七)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效率评价的视角

王中敏(2002)通过河北省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纪实,阐述了从省级到市县级的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叶斌(2006)基于深圳的数据,对国库制度改革后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加以评价,证实了国库制度的改革确实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效率。马小燕、王易闻(2009)就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效率问题,分别从兰州和陕西两个地区的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的背景、现状、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突出强调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重要作用。张广见(2010)以河南省踐阳市为例,对国库制度改革的成效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分析。蔡敏红(2012)、邓祖华(2012)、郝刚(2012)等分别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变化进行分析,对其具体影响和效果进行了肯定。

(八)研究述评

综上可见,我国对于国库集中支付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总体情况,即改革背景与内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程等方面,许多财政国库支付制度的研究至今大都停留在表面问题,或是某单一问题,或是某一问题的一个方面来谈论财政国库支付制度,而对于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理论适用性、政策抉择和未来的改革取向等研究相对薄弱,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研究较少。不足主要表现在:

其一:研究大多囿于国库管理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理论介绍,对于如何与我国改革实践相结合问题缺乏适用性研究,加之研究的时段、区域、方法以及变量等各有不同,可验证性和实用性也不强,提出的参考价值也收到约束。

其二:研究方法缺乏对理论推导与实证分析的有机结合,容易出现多重共线性、内生性等问题,使研究结果与现实存在较大偏差。比如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考察较多,但是仅仅局限于个案介绍。

其三:对国库制度改革的阶段性成效评价的实证分析很少,综合全面的改革成效评价体系待深化补充。比如,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如何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成为目前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目前我国学者对其研究内容多偏重于会计账务处理的问题研讨,而且研究不全面,不系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其内涵和外延。

四、结语

笔者对主题为“国库集中支付”的950篇论文利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统计分析,全面系统地对2002年-2013年国库集中支付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求实现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更深层次的理论把握和实践分析,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国库制度改革。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资料量比较大,加上笔者精力和知识有限,在论文的选取及观点的摘录总结方面难免存在遗漏或其他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从期刊论文及硕博论文的发表时间、分布期刊、刊载机构以及关键词等统计信息中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 周春凌.论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2)

[2] 吴莺舞.浅议如何增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效益[J].会计师.2013(11)

[3] 王晓华.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财会研究.2012(01)

[4] 窦本凤.探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05)

[5] 蒋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十项措施[J].西部财会.2012(06)

(四)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视角

赵鹏华、朱苏荣(2000)在国外实地考察后发表了一系列考察报告,指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何苗(2011)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学习和分析,指出他们的共同点是统一由中央银行设置和管理国库单一账户,来管理政府财政资金,而且根据不同管理需求,都在国库单一账户下又设置了多层面的分类账户,对政府资金的运作进行全面监督。于俊(2011)鉴于我国与巴西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对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机构设置与职能、国库单一账户的设置与管理、国库支付程序等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对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从试点单位调研总结的视角

王俊峰(2001)结合陕西省国库集中收付试点的基本做法,实证分析了现阶段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王坤球(2009)以在长沙地区率先进行支付改革的湖南省浏阳市(县级市)为例,对浏阳市支付改革的模式、特点、成效和经验进行了全面介绍,对于县一级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元华利(2011)对山东省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在账户设置、资金运行、代理银行、国库现金管理、国库监控机制、配套改革措施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周玉坤(2013)以秦皇岛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案例为背景,讨论了秦皇岛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工作现状及改革成效,能够对其他省市的国库改革起到推动作用。赵灿灿(2013)以济宁市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合改革为研究主体,系统分析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合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六)从国库制度运行分析的视角

王敏(2001)、王彩琴等(2003)、马海涛(2004)认为国库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逐步实现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由国库统一集中收付,并从收缴制度、支付制度、预算制度、技术支持以及法制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王雍君(2005)、马洪范(2006)从理论和实务两个层面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运行体系及管理方式,初步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国债赎回等一些市场投资工具和货币市场拆借等金融市场产品。徐春武(2007)在对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国库管理制度的可借鉴经验和我国国库制度的改革成效,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国库制度改革的建议。杨崇才(2004)、胡勇(2006)、马维娟(2010)等对我国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行研究,提出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俞剑梅(2013)指出深化国库现金管理改革,首先在国库余额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从二级市场购买剩余期限较长的债券,从而降低政府债务余额并将节省利息支出;其次,要不断丰富国库现金的持有形式,在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之间选择一个适当的比例。

(七)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效率评价的视角

王中敏(2002)通过河北省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纪实,阐述了从省级到市县级的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叶斌(2006)基于深圳的数据,对国库制度改革后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加以评价,证实了国库制度的改革确实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效率。马小燕、王易闻(2009)就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效率问题,分别从兰州和陕西两个地区的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的背景、现状、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突出强调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重要作用。张广见(2010)以河南省踐阳市为例,对国库制度改革的成效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分析。蔡敏红(2012)、邓祖华(2012)、郝刚(2012)等分别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变化进行分析,对其具体影响和效果进行了肯定。

(八)研究述评

综上可见,我国对于国库集中支付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总体情况,即改革背景与内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程等方面,许多财政国库支付制度的研究至今大都停留在表面问题,或是某单一问题,或是某一问题的一个方面来谈论财政国库支付制度,而对于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理论适用性、政策抉择和未来的改革取向等研究相对薄弱,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研究较少。不足主要表现在:

其一:研究大多囿于国库管理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理论介绍,对于如何与我国改革实践相结合问题缺乏适用性研究,加之研究的时段、区域、方法以及变量等各有不同,可验证性和实用性也不强,提出的参考价值也收到约束。

其二:研究方法缺乏对理论推导与实证分析的有机结合,容易出现多重共线性、内生性等问题,使研究结果与现实存在较大偏差。比如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考察较多,但是仅仅局限于个案介绍。

其三:对国库制度改革的阶段性成效评价的实证分析很少,综合全面的改革成效评价体系待深化补充。比如,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如何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成为目前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目前我国学者对其研究内容多偏重于会计账务处理的问题研讨,而且研究不全面,不系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其内涵和外延。

四、结语

笔者对主题为“国库集中支付”的950篇论文利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统计分析,全面系统地对2002年-2013年国库集中支付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求实现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更深层次的理论把握和实践分析,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国库制度改革。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资料量比较大,加上笔者精力和知识有限,在论文的选取及观点的摘录总结方面难免存在遗漏或其他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从期刊论文及硕博论文的发表时间、分布期刊、刊载机构以及关键词等统计信息中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 周春凌.论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2)

[2] 吴莺舞.浅议如何增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效益[J].会计师.2013(11)

[3] 王晓华.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财会研究.2012(01)

[4] 窦本凤.探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05)

[5] 蒋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十项措施[J].西部财会.2012(06)

猜你喜欢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计集中核算财政资金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重庆新增财政资金撬动研发投入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思考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策略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预决算的影响分析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
关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