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医院护工行业现状调查及对策1)

2014-11-23宋文娟涂腊根黄秋杏

护理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广州地区护工管理者

宋文娟,涂腊根,黄秋杏

人口老龄化导致对护理需求的迅速增长,数量短缺的护士群体很难承担起全部的护理任务,且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由病人家属长期照料病人也不现实,因此,护工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会职业[1]。然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护工群体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护工荒”在全国各地相继上演[2],护工行业管理混乱,护工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黑护工”,不仅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有的甚至因缺乏护理知识,延误了病人的病情[3,4]。为了解广州地区医院护工的行业现状,加强护工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与发展建议,本研究组于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针对广州地区各大医院的医院管理者、护工、病人及家属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方便抽取广州地区25所医院,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针对各医院的管理者、病人及家属、护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收集文献资料、结合专家意见运用Delphi法制定问卷,并通过预试验进行修订。2012年12月,利用广州地区25所医院管理者来我校座谈的机会,由调查员解释该研究的目的、意义,现场发放调查问卷(附件1医院管理者问卷),采取相对集中、独立填写、现场统一回收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29份,收回问卷125份,问卷回收率96.9%,有效问卷122份,问卷有效率97.6%。2013年4月—11月,由研究者统一培训调查员,各调查员从广州地区25所医院中,每所医院随机抽取护工20人,病人或家属(接受过护工服务)30人,发放问卷一对一调查或进行个别访谈。在调查前均向护工、病人或家属解释该研究的目的、意义,并保证此调查不会对其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向病人或家属共发放问卷(附件2病人及家属问卷)750份,向护工共发放问卷(附件3护工问卷)500份,因一对一调查或访谈,并现场检查回收问卷,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2 结果

2.1护工问卷

2.1.1 护工基本情况 调查抽取广州地区25所医院的500名护工,年龄40岁~49岁的已婚农村女性占87.0%,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占94.9%,家人多居住在老家,遇到困难时主要找朋友或同事帮忙。

2.1.2 护工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护工问卷调查结果(n=500)

2.2 医院管理者问卷 122份医院管理者的有效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其所在医院的护工89.3%来源于护工管理公司,有少数为本院相关部门自己招聘或病人自己聘用;96.7%的管理者认为护工在医院必不可少,起着重要作用;78.7%的医院会对本院护工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95.9%的管理者认为护工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绝大多数管理者认为影响护工招聘的主要因素为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风险责任大等,95.9%的管理者认为目前护工群体迫切需要规范化的培训与管理制度。

2.3 病人或家属问卷 750份针对病人或家属(接受过护工服务)对护工需求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病人或家属对护工的年龄无特殊要求,但希望护工最好是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期望护工工作耐心细致,并能安慰开导他;在对护工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中,超过92%的病人或家属选择的是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可见相对于年龄与文化程度,病人或家属更注重的是护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65.6%的病人或家属认为其所聘用的护工技能熟练程度一般。

3 加强广州地区医院护工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3.1 科学制定医院护工队伍的发展规划 缓解护理服务供需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打造一支较稳定的职业化护工队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应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在较短时间内完全规范护工行业是不现实的,要从国家层面,遵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护工队伍的数量规模、专业要求、分级分类、权益保障、培养教育、服务监管等多方面提出明确的短期、中期、长期配套衔接的发展目标,并制定确保其有效落实的制度、法规。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政府应集合各方智慧,征求广大专家、学者、医院、护工管理公司、社会公众、住院病人或家属的意见及建议,妥善处理目标要求与当前护工实际水平差距的矛盾,从制度、经费等多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以确保护工队伍建设做到统筹兼顾、平稳推进。

3.2 积极推进医院护工的职业化建设 在调研过程中,无论是住院病人或家属、医院管理人员,还是护工本身,对打造职业化护工队伍都持高度认同态度,这亦是解决目前护工队伍建设中诸多问题的根本对策。建议:①完善护工职业的定义,使其明确区分于保姆、家政服务员等易被社会混同的职业;②建立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落实岗前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基本的职业照护知识与技能,经考核持证后方能上岗;③建立定期复训制度,参照教师或护士继续教育培训的制度,规定从业者在某规定年限内必须参加专业复训,以提高其照护病人的综合能力;④条件成熟后,进一步细化护工的专业技能要求,从生活照护、心理慰藉和辅助医疗、护理等方面设定不同的培训考评标准及等级划分标准,可考虑颁发不同的资格证书;⑤制定岗位淘汰标准,对违反职业道德与规范的护工实行逐出与禁入制度,建立护工从业者“黑名单”,以维护本行业的职业声望与社会信誉;⑥依托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内部协调与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岗位交流、评优表彰、外派培训,为护工提供心理疏导、权益保障等,增强其荣誉感和职业归属感。

3.3 妥善解决医院护工的职业待遇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风险责任大是护工职业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良好的职业安全保障、优厚的福利待遇是各行各业吸引和稳定人才的重要条件。而目前护工群体的合法利益被侵犯时,很难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建议在政府的支持下,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健全护工职业风险保障制度和支援体系,以解除他们在劳动安全上的顾虑;同时在劳动合同、最低工资、保险缴费等方面加大行业内部的协调与政府的监管力度,完善其工资待遇、医疗、养老等福利的标准;还可按照病人的不同护理等级为护工发放相应额度的职业津贴;按照国家劳动法规结合护工工作的特点制定护工每天工作时间的最高限,对自愿加班者统计加班时间并按法规给予相应的加班津贴;对在护工职业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且表现优秀者,可结合本城市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鼓励政策,如为其办理落户等。

3.4 着力改善医院护工的社会形象地位 调研显示,护工普遍认为其社会地位低,并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其自身职业认同度和稳定性。护工服务虽然已成为民生问题,但目前护工群体仍未引起社会关注与重视[5]。希望政府能比照护士和教师队伍,倡导和扶持护工行业,加强宣传力度。借鉴相关鼓励政策,在全国设定专门节日,对优秀护工给予宣传与表彰;积极推荐典型参加“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评选活动。行业引起社会关注与重视的同时,再也不会有人对护工行业羞于介入,不少富有爱心的优秀青年也将受到鼓舞,积极投身到护工行业中来,利于护工队伍的巩固发展。

[1] 崔仕臣.我国护工管理发展趋势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07,10(20):19-20.

[2] “护工荒”蔓延,未来老龄化中国由谁护理[EB/OL].[2012-09-20].http://zqb.cyol.com/html/2012/09/20/nw.D110000zgqnb_20120920_1-07.htm.

[3] 吴成.护工失职,婴儿烫伤医院赔偿,痛苦难弥[J].祝您健康,2003(8):12-13.

[4] 吴娇臻,单霞霞,李洁,等.对养老院护工进行压疮护理培训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6):542-543.

[5] 霍建珊,沈利平.医院陪护工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4B):1019.

猜你喜欢

广州地区护工管理者
北京护工故事
广州地区正常儿童血清维生素B12参考区间调查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上海市护工行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移动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以广州地区Y代消费者为例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模范护工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