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特定电磁波仪照射加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

2014-11-21张玉萍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室郑州450000

陕西中医 2014年7期
关键词:罐法牵正面神经

张玉萍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室(郑州450000)

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的疾病。药物注射、电针、针刺等治疗方法对其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长时期的药物注射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本院在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下,总结出了针刺配合特定电磁波仪照射加闪罐的治疗方法,在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的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选择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例,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治疗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均在5~76岁之间,平均年龄38.5岁,患者病程3~15d。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6~73岁之间,平均年龄39.2岁,患者病程2~10d。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发病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方法 ①取穴:风池、太阳、阳白、攒竹、地仑、四白、颊车、牵正、迎香、下关、承浆、人中、翳风、血海、同侧足三里、健侧合谷等穴位。②操作方法:医疗人员使用75%酒精棉球对双手手掌以及手指进行消毒2遍,并对患者面部进行消毒。使用特定电磁仪对用针烤至温热,待酒精干后,在患者面部穴位进针,根据患者穴位情况以及病情进行平刺、浅刺[1,2]。在颊车、牵正、阳白、太阳等穴位分别使用两组电针治疗。使用TDP时照射距离控制在30cm,在留针30min之后进行取针,使用小2号罐取75%的酒精棉球,在患者患侧面部施行闪罐治疗,连闪罐10次,每次体停留1s,每日进行一次治疗。

对照组方法 在取穴的手法以及针刺和留针时间等方面和治疗组相同,不适用TDP温针,在施针后也不使用闪罐法。取针之后,在患者臀部肌肉进行维生素B1和B12混合液的注射,每日进行一次治疗。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标准 依据《临床常见病诊疗标准》来进行判定,治愈:患者双侧鼻唇沟以及额纹恢复对称,皱眉、蹙额和闭目无异常,鼓腮口角不发生漏气,说话口角无歪㖞斜,进食齿颊间无食物残渣滞留,面部表情恢复正常。好转:患者双侧鼻唇沟、额纹基本对称,鼓腮口角无漏气,闭目欠实,进食间齿颊会有少量的食物残渣滞留,笑时略微不对称。无效:治疗之后没有达到以上的指标[3]。

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治疗结果以及对比如表1,治疗组35例患者痊愈率为51.4%,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35例患者痊愈率为37.1%,总有效率为85.7%。两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治疗结果的对比

讨 论 面部神经麻痹作为针灸科的常见疾病,在一年不同季节之内均有发生,多见于冬春季节。以中医的理论来说,本病的发病原因是机体之内正气内虚,风寒湿热趁虚而入,对面部的经脉造成侵袭,导致经络发生阻滞,气血运行受阻,经脉失养导致的肌肉弛缓[4]。在治疗时应该依据中医虚补实泄的原则来进行,在取穴手法方面应该特别注意,比如面部穴位用以疏通经脉的气血、风池用以祛风利窍、足三里调脾胃、血海活血等。治疗时应该将针具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夏天36℃~37℃,冬天40℃~45℃,以此来实现温通经脉。取针之后立即使用闪罐法进行治疗,达到疏通经络、祛风寒、泄热除湿的作用。

在西医的理论中,本病的发病原因是病毒对茎乳突内神经造成侵犯,导致无菌性炎症的发生,致使面部神经发生血管痉挛、水肿、缺血等症状。对面部穴道进行针刺能够改善面神经分支的血液循环[5],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受损分支的营养物质供应。通过温针以及闪罐等治疗方法的使用,能够疏通血管、消炎、解痉,并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6],维生素B1以及B12有着确切的营养神经的作用,然而在注射中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某些患者难以坚持使用,而使用温针加闪罐法对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进行治疗,其效果较为显著,也较为容易使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和针刺加臀肌注射法相比,针刺配合特定电磁破仪照射加闪罐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也较小,容易使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1]黄丽萍,曹荣禄,毕宇峰,等.闪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115例[J].陕西中医,2009,24(05):597-599.

[2]刘 敏,郝东岩,刘国强.针刺阳白、四白等穴配牵正散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140例[J].陕西中医,2009,14(10):1397-1398.

[3]唐素敏,李丽华,刘作高.细针浅刺合短时间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9,19(09):2240-2241.

[4]张晓哲.不同疗法与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关系[J].中国针灸,2010,25(05):320-322.

[5]杨臻玉.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J].新疆中医药,2009,12(04):30-31.

[6]李文华,于艳波.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0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31(02):73-74.

猜你喜欢

罐法牵正面神经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牵正散结合针刺摩骨法治疗急性期亨特面瘫的临床观察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火针刺络放血结合罐法治疗痹症的临床体会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迪氏罐法疗法简介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