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推拿足三阳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2014-11-21陈以国董宝强辽宁省朝阳市卫生局药采科朝阳122000

陕西中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夹脊经络腰椎间盘

齐 明 陈以国 尤 柱 董宝强 辽宁省朝阳市卫生局药采科(朝阳122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以20~60岁的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祖国医学认为属于“痹症”、“偏痹”、“腰腿痛”、“腿股风”等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是因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或跌仆闪挫,致椎间小关节紊乱,使经络气血受阻,气血阻滞,而致生物力学平衡失调导致脊神经根受压迫刺激,产生脊神经根充血水肿,从而导致生物化学的平衡失调,产生神经根损害及根性疼痛,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L4-L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 ~96%,多个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 ~22%[1]近年来随着生活的压力及新的工作方式,本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及经济负担。临床上治疗此类的方法很多,如口服西药治疗,但因其副作用大不易长期服用治疗。手术治疗该病成本高,风险大、且易出现后遗症,不易临床推广使用。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4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来源于2013年6月~2013年12月沈阳市中医院门诊针灸推拿科,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6岁,平均36岁;病程2月内有20例,2~6个月有10例,6~12个月有8例,1年以上有10例;最短25d,最长12年。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5岁;病程2月内有21例,2~6个月有11例,6~12个月有6例,1年以上有4例;最短16d,最长10年。本病主要表现为[2]腰痛,单侧或双侧固定点压痛,真性坐骨神经痛,有麻痛、刺痛、胀痛、以串痛居多。晨起弯腰或咳嗽时疼痛加重,弯腰直起时困难,腰肌紧张,疼痛多呈持续性,并可触及增粗的条索状硬块,疼痛由臀部放射至大腿外侧、小腿外侧,直至足背和足底;腰部活动受限、跛行、患肢感觉改变、重症者可出现肌无力,肌萎缩及大小便改变。2组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诊断标准者[3];参照鲁氏《腰椎间盘突出症》[4];有腰部外伤史,扭挫伤史,慢性劳损史;脊柱前屈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及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脊柱侧弯,脊柱生理屈度消失,腰椎活动功能受限;影像学检查:腰椎 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年龄在20~65的中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无其它治疗方法干扰者;自愿加入本实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为纳入观察治疗病例。

排除标准 合并心脑血管严重器质病变者,精神病患者及过敏体质者;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有广泛肌肉瘫痪、感觉减退、及马尾神经损害者;脊柱先天性畸形,腰椎滑脱椎间管狭窄者;CT、MRI和椎管内造影检查、提示腰椎间盘脱出、游离型、马尾神经瘤、或硬膜外肿瘤、腰骶部先天畸形;严重外伤合并有骨折,骨结核患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与推拿治疗 针刺:针具采用苏州产华佗牌一次性针灸毫针(规格:0.35mm×50mm)。取穴:主穴选取 L4/L5,L5/S1夹脊穴(双侧)、肾俞(双侧)、大肠俞(双侧)、秩边(双侧)、下肢取环跳、承扶、风市、委中、阳陵泉、绝骨等穴,配穴以痛点阿是穴为主。操作方法:体位: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定点:用定点笔,将上诉所选取穴位准确定点标记。皮肤消毒:将上述标记的穴位点用75%医用酒精进行严格消毒,做到无一遗漏。操作:术者双手常规消毒,采用合谷刺法,右手持针柄,左手用无菌棉球夹持针身于华佗夹脊穴垂直进针,针至椎板后,针下有触及骨样硬物的感觉,即改变针刺方向,向上下关节突内侧间隙(上或下)方向缓慢进针,待患者产生向下肢放射感或下肢有触电感及抽动后,停止进针,并把针身略向上提,留针、其它穴位采用苍龟探穴法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1疗程,2疗程后行疗效评定。

推拿:针灸完毕后采取推拿治疗,施术部位主要以足三阳经为主,因为从解剖位置上看,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产生的症状,主要在足三阳经循行线上,目的为疏通经络、理气活血、调节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神经体液系统,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物质及致痛物质的吸收排泄。可以概括为“点”、“揉”、“滑”、“拨”四法。①点法: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站于患者左侧,用肘尖为支点,点压患者腰部棘突旁2cm处,秩边、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及阿是穴,然后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由上至下直至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进行点按治疗。施术时,要全神贯注、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缓中有力,不可使用暴力。点按穴位使患者尽量有放射感,反复操作5~10min,使患者肌肉放松,以缓解疼痛。②揉法:施术部位同上,施术者以前臂或掌根,呈顺时针方向作用与三条阳经上进行揉推,力度要均匀持久有力,反复3~5次。③滑法:施术部位同上,施术者以右肘尖或拇指指腹,吸定于患者皮肤,并且以左手虎口处进行固定,自上而下进行滑动治疗。注意:肘尖不可在患者皮肤上滑动,以免造成损伤,反复操作3~5次。④拨法:操作部位同上,术者用双拇指的指腹,作用与患处从上至下进行弹拨治疗,主要弹拨患者腰大肌、大腿后侧肌群、股外侧肌、大腿前侧肌群、腓肠肌、腓外侧肌以及胫骨前肌。力度以病人耐受为度,每条经脉操作2~3遍,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2疗程后行疗效评定。

对照组选用封闭治疗 取穴:选取L4/L5,L5/S1夹脊穴(双侧),痛点阿是穴。药物组成:0.9%无菌生理盐水 50mL、VitB1100mg、VitB121mL、曲安奈德 20mg,5%利多卡因5mL,将上诉药物配成混悬液。操作方法:体位: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定点:用定点笔,将上诉所选取穴位准确定点标记。皮肤消毒:将上述标记的穴位点用碘酒严格消毒,并用75%医用酒精再次消毒做到无一遗漏。操作:术者双手常规消毒,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右手持抽吸混悬液药夜的10mL一次性齿科注射器,在夹脊穴与皮肤成45度角进针,直至椎板,回抽无血后,缓慢推注药液1mL,其它穴位不要求全部到达骨面,以痛处为中心,回抽无血,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注射,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出血,并以无菌纱布覆盖。每10d1次,连续2次后进行效果评定。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5]。治愈:临床症状及腰腿串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正常,能正常工作。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腰腿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但有轻微残余症状,可轻便工作。有效 :腰腿痛减轻,腰腿部轻微串痛,功能活动稍受限,但劳累后仍觉疼痛不适。无效:腰腿疼痛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不能正常工作。

统计学方法 笔者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 见表1、表2。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2组有效例复发率比较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腰腿痛”、“痹证”范畴。祖国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一是外伤等引起的气滞血瘀,痹阻经络,经络不通,不通则痛。[6]二是劳损,多由劳累或外感风寒湿邪所致。三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诸邪易侵,导致气行不畅,风湿之邪乘虚而入。四是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由于外力损伤,或劳损久不愈,而致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谧核液释出的糖蛋白和,蛋白对神经根产生强烈的化生学性刺激或伴有椎间失稳、硬膜囊及神经根受挤压,局部炎性水肿,释放出化学物质蓄积,使神经根发炎导致疼痛。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挤压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由于坐骨神经由第4、5腰神经根与第1、2、3骶神经根组成。若因腰椎间盘突出、骶髂关节炎、髋关节炎、椎关节炎、腰骶脊膜炎以及腰骶部外伤或损伤到神经根或神经干,从而出现放射性疼痛为坐骨神经痛。神经根受刺激易引起水肿、缺血,产生较重的症状。单纯神经根受压并不一定引起严重症状,只有椎旁软组织发炎才出现放射痛。因此,治疗上应以解除神经根压迫,消除炎症反应为主。所以我们针对以上两种病因病机,采用了以下的治疗方案。

针刺,深刺夹脊穴、肾俞、秩边、环跳等穴,可使针感直达病所,针刺余穴可以疏通经络,活血散瘀,其奏“通则不痛”之功效。现代研究证实,针刺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炎症渗出物,并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因此能减轻或消除炎症对神经根的化学刺激,减轻神经根的粘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推拿足三阳经具有:舒筋活络,达到消炎止痛,推拿手法是解除肌痉挛、消炎止痛的有效手段。通过增加病变软组织的血供,以达消除炎症,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充分伸展痉挛的肌组织的综合功效,消除炎症、疼痛、肌痉挛三个环节的恶性循环,达到“松则通”的目的。消除软组织异常应力,恢复椎间、骶髂关节与髋关节的正常解剖部位或功能位,重建软组织与生物力学的平衡,达到“顺则通、通则不痛、以顺治痛”的目的。笔者认为针刺配合推拿足三阳经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较好的保守疗法,具有镇痛快、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方便、疗程短、安全、廉价等优点。

[1]吴在德.外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2]庞继广.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2.

[3]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1.

[4]鲁玉来.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23):1903.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6]杨 铭.芒针针刺华佗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1,08:1049-1050.

猜你喜欢

夹脊经络腰椎间盘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颈夹脊”源流考略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