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散合汤剂治疗代偿期肝硬变及对HA、LN及PCⅢ的影响

2014-11-21王学航河南省宁陵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宁陵476700

陕西中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门脉代偿病患

王学航 河南省宁陵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宁陵476700)

通常而言,代偿期肝硬变(Compensatory cirrhosis,CC)是指由各类致病因素对肝脏产生作用,导致肝脏形成弥漫型损害,并致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同时网状蛋白的支撑结构发生塌陷,从而在修复时引发结缔组织逐渐增生,而残存的肝细胞因纤维隔影响形成再生结节,促使原先肝小叶的有关结构被破坏,产生假小叶,最终使肝脏正常代谢的有关机制发生紊乱的一种肝部疾病[1]。以往在对CC实施治疗时,通常采用西医疗法,虽可获得一定疗效,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显著。鉴于此,本文通过对CC病患实施中医综合性疗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共有98例病患被确诊为CC疾病,均满足中华医学会下属的肝病学分会于2000年时制定的病毒型肝炎有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在30至65岁间,平均年龄为45.8±2.5岁。病程在6个月至3.9年间,平均病程为9.9±1.9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消瘦腹胀,以及恶心呕吐等,病患面部均有程度各异的色素沉着,且在颈部亦或是面部有毛细血管的扩张现象。此外,病患内分泌紊乱,且肝脏在早期有肿大及边缘不整。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其中治疗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在30至63岁间,平均年龄为45.1±1.6岁。病程在6个月至3.1年间,平均病程为9.6±1.5个月。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在33至65岁间,平均年龄为46.2±2.3岁。病程在8个月至4.1年间,平均病程为10.2±0.8个月。两组病例均排除有腹水和消化道出血,以及肝性脑病等症状。两组在性别和年龄,以及病程和病情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丹参注射液(山东华信药业公司,国药准字:Z237021120)250mL静滴,1次/d。同时口服维 E丸(厦门星鲨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35021018)100mg,3次/d。并静滴维C(北京紫竹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11022511)2.5g,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治疗后,另予以疏肝散合汤剂(本院中药制剂室)基本方:黄芪、柴胡、枳壳、香附、白芍、茯苓、白术、厚朴、陈皮、郁金各15g,青皮、猪苓、炙甘草、川芎各10g等。水煎250mL服用,分2次服用。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HA(即透明质酸)和LN(即层黏蛋白)及PCⅢ(即Ⅲ型前胶原)。另对比两组门脉直径以及有关不良反应。

疗效标准 依照肝硬变的有关疗效标准[2],进行判定,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且恢复良好;脾脏肿大回缩变软,且肝脾已无叩、压痛;肝功能有关指标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好转:症状已消失,有脾肿大处于稳定状态,肝脾无明显的叩、压痛;肝功能有关指标有所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未达上述标准,亦有病情恶化者。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实施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情况对比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不同治疗及相应时间对比(例,%)

两组HA、LN及PCⅢ,以及门脉直径等水平情况对比 治疗组在治疗后的HA、LN和PCⅢ,以及门脉直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下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组在治疗后的肝功能ALT、AST、TBIL、ALB及A/G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下表3。

表2 两组HA、LN及PCⅢ等水平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HA、LN及PCⅢ等水平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HA(ng/mL)LN(μg/L)PCⅢ(μg/L)门脉直径(mm)组名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71.4 ±208.5306.3 ±121.8△ 120.6 ±43.3 100.7 ±13.2△ 196.8 ±33.2 144.2 ±20.3△ 14.2 ±1.3 13.2 ±1.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2.2 ±230.8 353.7 ±104.3 121.1 ±25.4 119.8 ±22.4 196.5 ±31.3 180.2 ±17.9 14.1 ±1.2 13.9 ±1.1 t值 0.018 2.069 0.070 5.142 0.046 9.311 0.396 3.010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ALT(U/L)AST(U/L)TBIL(U/L)ALB(G/L)A/G组名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16.6 ±18.646.7 ±17.4△ 114.5 ±16.748.5 ±12.7△ 41.2 ±9.1 20.1 ±6.8△ 40.9 ±5.2 44.4 ±3.6△ 1.4 ±0.3 1.7 ±0.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17.7 ±15.7 59.1 ±15.8 111.1 ±14.7 57.8 ±12.2 39.7 ±6.3 31.5 ±7.4 40.2 ±5.3 42.2 ±4.5 1.5 ±0.3 1.5 ±0.2 t值 0.316 3.693 1.070 3.697 0.949 7.940 0.660 2.672 1.650 4.950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0.05 >0.05 <0.0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在治疗后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产生,提示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亦较高。

讨 论 在临床上,CC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且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方案以清除致病因子为主,并对胶原纤维产生的各环节实施抑制,从而加速其降解及吸收[3]。以往西医治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仍有上升空间,而金战勇等人[4]报道表明,通过活血化瘀以及软坚药剂为主的汤剂,疗效更加可靠。本文即通过对CC病患实施中医综合性疗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治疗组显效率是77.6%,总有效率是9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57.1%、83.7%,表明治疗组中医综合疗法具有更佳疗效。此外,治疗组在治疗后的HA、LN和PCⅢ,以及门脉直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表明中医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病患肝血清纤维化的指标水平。治疗组在治疗后的肝功能 ALT、AST、TBIL、ALB及A/G等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测定胆红素、A/G及凝血酶原能够对病患肝脏损害程度进行判定,而此类指标水平的变化亦可反映出病患肝脏功能的恢复状况。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方案对于病患肝脏恢复可发挥相对更好的作用。而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表明治疗组用药方案的安全性好。与刘素芬等人[5]报道一致,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是如下几点[6]:①中药汤剂中,黄芪具有补气升阳之效,还可提升机体的免疫能力。柴胡和枳壳,及香附和郁金,以及青皮等可疏肝理气。而川芎和白芍等具有养血和血的功效。炙甘草和白术,以及厚朴和陈皮等可运脾化湿。加之茯苓和猪苓可利水渗湿。组方后各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更利于疏肝散,从而发挥疗效。②丹参注射液药物亦为中药制剂,而该药中含有丹参酮Ⅱ-A碘酸钠。此种药物有明显抗脂质的过氧化效果,还可改善病患的肝脾微循环,利于肝细胞再生。③血清HA、LN以及PCⅢ和门脉直径等水平可表现出病患肝纤维化的有关变化情况,ALT、AST、TBIL、ALB及 A/G 等水平可反映肝功能水平,实施中医综合疗法后,上述各指标水平均发生了不同程度降低或上升,并且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是中医综合疗法能够对肝窦的毛细血管化过程产生抑制,激活肝星状细胞,并且降低了胶原合成,从各环节显著调整肝中的纤维组织细胞代谢,最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病患肝功能恢复。封波等人[7]利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CC病患,总有效率为93.5%,而本文为95.9%,基本与之相符。此外,张林华等人[8]对CC病患实施中医综合疗法,结果明显降低了血清HA、LN以及PCⅢ等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小。这亦符合本文报道结果。由此可知中医综合疗法所产生的疗效相对更佳。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治疗组治疗方案为丹参注射液及中药疏肝散合汤剂,均提取自中药材,并基于我国中草药的宝贵用药经验,因此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对病患自身无其他不利影响。可增加病患服药依从性,加之中药疗法标本兼治,更利于机体的对症治疗和恢复,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CC病患,疗效更佳,安全性较好。

[1]王 台.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6例两年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87-89.

[2]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8):687-688.

[3]刘细玲.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4):66-67.

[4]金战勇,胡锡元.软肝和脾丸治疗代偿期肝硬化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1):59-61.

[5]刘素芬,李明信.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抗病毒治疗一例[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9):993-994.

[6]苏海生,韩江宏,赵文轩,等.健脾补肾活血方配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变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8):984-986.

[7]封 波,魏 来.如何提高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6):410-412.

[8]张林华.肝硬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56例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83-884.

猜你喜欢

门脉代偿病患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