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论治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肠癌疗效观察

2014-11-21廖大忠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泸州646000

陕西中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副反应生存期结肠癌

廖大忠 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泸州646000)

结肠癌为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死亡率居第4位,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1]。对于早期结肠癌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根治的方法,而对于中晚期的患者则不提倡手术治疗,以放化疗、中医、免疫等姑息治疗为主。但放化疗可产生严重的副反应,不可避免地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伤害,损害机体正常免疫功能,而中医在治疗结肠癌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可调理脏腑、扶正培本[2]。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中晚期结肠癌,在化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以改善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现具体汇报如下。

临床资料 将2010年5月~2012年5月入住本院肿瘤科的62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6.5±2.5岁;治疗组31例,男 16例,女 1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7.5±2.5岁。所有患者均经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腺癌,其中Ⅲ期43例,Ⅳ期19例;病理分型为:高分化11例,中分化37例,低分化14例;经进一步检查发现,肿瘤有腹腔广泛浸润28例,肝转移4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2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中晚期结肠癌诊断标准,且无法手术者;②有明确疗效观察指标,病灶直径>2cm;③体能状况KPS>60;④复治的患者,距离末次治疗时间>4周;⑤预计生存周期在3个月以上;⑥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可以耐受化疗[3];⑦无治疗相关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①结肠癌术后,或没有明确观察指标者;②体能状况较差,KPS<60;③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无法耐受化疗者;④未能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4]。

治疗方法 化疗方案:患者均采用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具体为:奥沙利铂150mg/m2,加入250~500mL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2h,第1天用;亚叶酸钙LV200mg/m2,加入0.9%生理盐水10mL静脉滳注时间,连用第1~2天;氟脲嘧啶500mg/m2,静脉注射,然后给予5-FU600mg/m2,静脉微泵滴注22h,第一天和第二天。以此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6个周期,治疗间隔14d[5]。化疗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升白细胞药物如升白片、康力龙等,免疫治疗采用白介素-Ⅱ20万u肌注,隔天1次,4周为1疗程,以及止吐、预防过敏、营养支持等。

中医治疗方案 治疗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采取“扶正为主,兼顾祛邪”的治疗原则。①气滞血瘀者,给予扶正化瘀解毒散加减,方用黄芪、薏苡仁各30g,白术、仙鹤草、白花蛇舌草、鸡血藤各15g,白芥子、莪术、墓头回、葛根各10g。②脾肾两虚者,给予加味升血汤,方用黄芪、太子参各30g,鸡血藤20g,茯苓、菟丝子、补骨脂、枸杞子、女贞子、赤芍各15g,白术10g,水蛭3g[6]。③脾虚气滞者,给予健脾消积汤,方用薏苡仁30g,党参20g,白术、茯苓、白花蛇舌草、黄芪各15g,枳壳、麦芽、陈皮各10g,甘草3g。④湿热下注者,给予槐角地榆丸、清肠饮加减,方用薏苡仁30g,槐角20g,地榆 15g,黄芩、金银花、枳壳、归尾、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各10g。⑤气血两虚者,给予十全大补汤加减,方用黄芪20g,熟地、茯苓、白术、生地各15g,人参、肉桂、川芎、丁香各10g,甘草3g[7]。⑥随证加减:便血不止者,加地榆炭、大黄炭、山栀子炭以凉血止血;便下臭秽者,加败酱草、白头翁、苦参清热利湿;腹部结块者,加三棱、莪术、半枝莲、䗪虫以活血消滞;久泄不止者,加石榴皮、五倍子益气固脱;呕吐明显者,加半夏、竹茹、葛根以降逆止呕;尿少、腹水者,加大腹皮、泽泻、猪苓以利水渗湿;潮热盗汗者,加鳖甲、青蒿、龟版、地骨皮以清虚热;纳差者,加砂仁、蔻仁、炒麦芽、炒谷芽以健脾消食;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宁心安神。

服用方法:水煎两次,取汁约500mL,早晚服用各1次,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疗效标准 根据RECIST的实体瘤治疗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肿瘤直径缩小≥30%;稳定(SD):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肿瘤直径缩小<30%;进展(PD):症状及体征出现恶化,肿瘤直径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8]。CR+PR为有效率。②治疗的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③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和CA19-9,每月复查1次。④6、12、18个月生存期。

统计学分析 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指标采用定量指标的基本统计描述方法进行描述,计算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定性指标计算相应分类下的例数。计量资料数据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者用组间t检验,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相齐者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校正t检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非参数分析。计数和等级资料数据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列出统计量及确切P值,统计分析过程由专人使用SPSS17.0软件完成。

治疗结果 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16.1%,部分缓解(PR)58.1%,有效率为60.5%;对照组 CR12.9%,PR35.5%,有效率3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经治疗前后对比,对照组与治疗组的肿瘤标志物CEA、CA19-9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ΔP <0.05;与对照组相比▲P >0.05。

CEA(μg/L)CA19-9(U/mL)组 别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1 13.77 ±2.511.27 ±2.2△ 36.53 ±6.4 9.85 ±3.3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1 13.73 ±2.711.41 ±2.3▲ 36.47 ±6.5 9.94 ±3.2▲

生存与复发12月内两组患者复发或新发转移率相比较可知,治疗组复发转移6例(19.3%),对照组为13例(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表3 两组患者复发转移率比较(n%)

两组患者6、12、18个月生存期比较,见表4。治疗组6、12、18个月生存率为29例、25例、21例,对照组为27例,21例,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6、12、18个月生存期比较(n%)

治疗副反应 治疗的副反应比较,可见治疗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腹泻等副反应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较对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n%)

讨 论 中医认为,肠癌属于“便血”、“肠蕈”、“下痢”、“锁肛痔”等范畴。大肠为传化糟粕之府,经小肠分清别浊后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从而排出体外。当其功能异常时,传化糟粕失司,出现便溏、泄泻、便血、便秘等症。在病机方面,正气虚弱是根本,再加外邪侵袭,致脏腑失和,瘀毒稽留而发病[9]。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机复杂,主要由大肠的解剖结构、基因因素及环境因素导致,结肠由粘膜、粘膜下组织、肌织膜和外膜组成,粘膜下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因此肿瘤侵犯粘膜下组织易发生转移。抑癌基因的缺失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再加上生活饮食习惯、饮食方式的不科学使肠粘膜细胞和腺体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发展为癌。

西医在治疗方面提倡早期手术根治,术后根据患者情况采取放化疗治疗,以提高手术根治率,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而对于中晚期患者或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由于无法手术治疗,通常直接进行放化疗以控制肿瘤的发展,延长生存期。但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故治疗中应采用恰当的方法,合理用药,以达到治疗效果。中医在辅助治疗方面优势明显,通过辨证论治对症用药,扶正祛邪,可改善症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生存周期,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中晚期结肠癌的治疗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药物治疗反应更好,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转移6例(19.3%),对照组为14例(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副反应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腹泻等副反应较对照组少,生存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 6、12、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联合可优势互补,提高疗效,较单纯西医化疗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中晚期结肠癌,提高了患者对化疗的耐受程度,保证了治疗的有效实施,增加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毒副反应,对延长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1]张 葛,花宝金.晚期大肠癌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2,31(6):468-473.

[2]曾 琛,邓晓明,杜纪英,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结肠癌61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335-337.

[3]黎春华,符国长,杨 雨,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中晚期结直肠癌生存期影响的荟萃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5):520-525.

[4]曾小粤,韩炳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大肠癌86例[J].中医研究,2006,19(4):37-38.

[5]雷秋娥.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37-38.

[6]王珺平,冯国生.中药配合化疗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3):2044-2046.

[7]王 益,沈敏鹤,林胜友.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2):249-252.

[8]朱文君,戴建国.结肠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3,33(5):535-537.

[9]曲 鑫.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癌125例临床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5:1-35.

猜你喜欢

副反应生存期结肠癌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2018年全疆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分析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对胃癌3年总生存期的影响
健脾散结法联合化疗对56例大肠癌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肠癌7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