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崛起:富强还是文明

2014-11-18许纪霖

领导文萃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世界舞台普世一流

许纪霖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GDP总量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当很多国家为流动性不足发愁的时候,中国到处一掷千金,一副“不差钱”的富阔样子,全世界都在惊呼“中国世纪”的到来。

于是我们也就不奇怪,《当中国统治世界》由马丁·雅克在2009年推出后,立即在英美读书界成为畅销奇书。

中国的崛起当然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问题在于,中国的崛起与文明有关吗,抑或仅仅是一种“富强的崛起”?“富强的崛起”是只以GDP为核心的一组统计数据,即所谓“民富国强”,是综合国力的展现;而“文明的崛起”则是一种普世价值与制度体系,是人类历史演化中新的生存方式和意义系统的诞生。

崛起后的中国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令西方人迷惑,中国自己也缺乏清晰的答案。资深外交家、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认为:“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首次走到了世界舞台中心,这一新变化世界没有准备好,中国自己也没有准备好。”什么叫准备?富强的实力放在那里,真正缺乏的是文明的准备。

“富强的崛起”看的是一国的综合实力,是其商业、工业和科技在全球的挑战与垄断能力,而“文明的崛起”则是另外的指标:世界一流的大学、影响全球的哲学或宗教,以及全球交往中的语言优势。

以此衡量当今中国的现状,“文明的崛起”与“富强的崛起”是多么不成比例。中国已经有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国外学汉语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到今天为止,孔子学院所传授的,只是作为工具性的语言,是语言学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而真正的孔子——中国文明的内在义理——不要说外国学生,连中国教师都不甚了了。语言被抽离了其价值的精神灵魂,仅仅成为鹦鹉学舌的空洞形式。中国政府立志建立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为此设立了“211工程”,向清华、北大等近一百所大学投入巨资,但与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境相仿,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投入太少,而是体制改革的滞后。投入之后所获得的产出,不是学术与科技的创新,而是所谓的学术GDP指标:SCI和SSCI期刊的发表量。有国外媒体如此评论:世界上有两种科学家,一种是科学家,还有一种是中国科学家。科学家的研究或为科学求知,或为市场赢利,但中国科学家既无求知乐趣,也无意为社会增加财富,而仅仅为发表而发表,论文越多,晋升越快,从国家那里获得的资源也就越多。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之一乃是看能否吸引全球一流的学生前来求学,但中国的学生精英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净流出,教育上的“精英逆差”与经济上的“贸易顺差”形成刺目的对比。更严重的是,中国教育的制度环境与办学自主性长期得不到改进,一流的投入,二流的产出,三流的体制,日益成为中国大学发展中无法突破的瓶颈。

中国的崛起终究要从富强走向文明,然而我们要问的是:中国将走向何种文明?是与西方对着干的封闭式文明,还是与西方视野交融的开放式文明?中国当然不会是西方文明笨拙的追随者,而应该在普世文明的规范之内走自己的道路。

(摘自《中国,何以文明》)

猜你喜欢

世界舞台普世一流
韩食,向着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中国窗口 世界舞台
万集科技在世界舞台展示大交通格局
光峰光电:用中国之光照亮世界舞台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的应有取向探索
关于“普世价值”的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