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来湖南省生猪价格波动性分析*

2014-11-16周发明宾幕容

湖湘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湖南省波动养殖户

周发明,宾幕容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2.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生猪养殖是湖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自1997年其产值超过粮食种植以来,已发展为全省农村经济第一大产业。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对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湖南省生猪价格几番大起大落,“买难”、“卖难”交替出现,价格波动幅度屡屡超出正常区间。目前,全省猪粮比价为4.76∶1,已连续6周跌入5.5∶1的亏损区,从4月10日起跌入5∶1的重度亏损区,生猪价格跌落总幅度达30.74%,养殖户出栏一头生猪平均亏损200元以上。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不仅影响了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还会引致居民消费价格的波动。

从国内的研究文献来看,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引起了较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颇丰。但大多以全国数据为样本展开,宏观层面的探讨较多。本文拟从湖南省生猪收购价格的角度,时间区间锁定为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寻找湖南省生猪价格波动的规律及波动的原因,并提出减缓生猪价格波动的对策。

一、十年来湖南省生猪价格波动的趋势

自1985年我国放开了生猪市场开始,生猪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全国生猪价格呈现出上涨的总体趋势。就湖南省而言,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年间,生猪价格从6.8元/公斤上涨至15.5元/公斤,年均涨幅达12.79%。其中,生猪价格较上年下降的有4年,分别是2005年、2009年、2010年和2012年,下降的平均幅度为12.86%,最大降幅为17.52%。如下图所示,湖南省10年间的生猪价格运行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价格与产量总体趋于平衡。自2003年至2006年,生猪价格由7.5元/公斤上涨至8.36元/公斤,再逐步回落至7.5元/公斤,生猪价格的平均波动幅度为2.65%,波动率最大的是2004年,较2003年上涨16.92%,但很快在2005年回落,2005年较2004年下降10.29%。造成2004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是生猪疫情。2003年春季的非典,导致市场对猪肉的需求下降,湖南省生猪外运受阻,大量积压,造成产区供求失衡,价格下跌,大量的母猪、仔猪被宰杀,直接导致母猪存栏量、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致使2003年年底生猪价格开始上扬,2004年暴涨。暴涨的生猪价格让养殖户纷纷扩大规模,大量补栏,供给的猛增使得生猪价格在2005年发生回落。2006年上半年养猪行业陷入历史低谷,生猪平均收购价格跌至6.2元/公斤,平均猪粮比价为5.06:1,跌破了6.0:1的盈亏平衡点,养猪行业陷入全面亏损阶段,大量宰杀母猪、放弃养猪的局面再次出现。2006年4月起,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病导致存栏生猪大批死亡,更是加剧了生猪市场供应不足。

第二阶段,2006年7月至2013年1月,生猪价格波动加巨,价格上扬。由于前期疫情的影响,生猪供给不足,生猪价格波动加剧。从2006年7月起,生猪价格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价格一路飞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由2006年1月的6.2元/公斤,涨至同年7月的9.0元/公斤,至2007年1月价格已达11.3元/公斤,从此,生猪价格一路走高,从未回落至10元以下,在2011年7月达到最高点18.8元/公斤,平均波动幅度为16.63%,其中2007年、2008年和2011年的涨幅分别为 53.29%、41.63%、46.02%。与前一阶段相比,此阶段生猪价格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大。

二、湖南省生猪价格波动的成因

农产品产生市场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需求对价格变化缺乏弹性,供给量的较小变动往往容易造成价格的暴涨暴跌,从而可能引起后期供给更大幅度的波动。二是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7674.2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13821元,增幅达到了80%,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532.87元,增加到2008年的4511元,增幅也达到了78%。在这10年间,湖南省生猪价格由2003年的最低均价7.15元/公斤,上涨2008年的最高均价16.5元/公斤,涨幅为130.77%。但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由2003年的23.83公斤上升到2008年的25.32公斤,增幅仅为6.2%,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由2003年的17.18公斤上升到2008年的17.77公斤,增幅为3.4%。由此可见,需求对生猪价格变化缺乏弹性,但供给弹性较大。影响湖南省生猪价格波动的供给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偏低

湖南省生猪养殖行业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具有小农生产特点。受国家生猪价格调控政策的引导及生猪产业自然发展规律的影响,湖南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受资金、用地、疫情风险、粪污治理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地方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力度不大,一些养殖户自主进行标准化改造的积极性不高。现阶段,湖南省生猪养殖总体上规模化程度偏低,散养方式仍占重要地位。2011年,湖南省生猪养猪户为282万户,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35.32万户,占总养殖户的12.52%,年出栏生猪5051万头,占湖南省出栏总量的65.3%;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场达24427户,占总养殖户的0.87%,年出栏生猪2620万头,占湖南省总出栏的32.5%[1]。

行业规模化程度太低给生猪养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从农户自身利益来看,散养户缺资金、缺技术,抵御风险的能力太小,猪肉质量和安全无法保证,容易出现违规使用瘦肉精、抗生素、消毒药等情况。另一方面,从整个生猪市场来看,散养户是风险投资者也是风险制造者,由于散养户的进入和退出成本极低,“羊群效应”明显,往往市场价格高就一哄而上,市场供应必然增加,导致价格下降,跌破盈亏平衡点后又无法承受,就减少存栏或停养,生猪的供需平衡于是就通过价格大起大落的方式来实现,使市场不稳定的风险增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政府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疫情是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生猪疫病呈现出非典型症状、混合感染、不好诊断的特点,疫病抗药性明显增强。据农业部统计,目前生猪疫病已由2002年的6种增加到了11种。无论是2007年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现实影响,还是2009甲型H1N1流感的误伤,都反映疫病已成为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不少养殖户(场)的死淘率在15%以上,是养殖业发达国家的1-3倍。疫病防治费用已成为养殖户的重要支出之一,甚至在一些时候成为决定养猪效益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对于生猪养殖业的疫病防控经费实行政府与养殖户共同负担的原则,对于极具传染性的疫病,如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由政府无偿并强制防疫,其他由养殖户(场)自行防疫。由于散养户资金、技术的缺乏,对卫生清洁和医疗管理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生猪的常见疫病有所增加,医疗费用增大。2012年,受仔猪腹泻疫情的影响,茶陵县发病猪场216家,占总数257家的84%;发病猪达65840头,占总存栏98280头的67%;死亡15239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00万元以上[2]P94-95。此外,基层乡镇防疫站普遍存在基础条件差、经费不足、任务重等情况,且防疫员队伍存在不稳定情绪。虽然近几年政府对生猪疫病防疫进行了补助,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三)养殖成本持续上涨,养殖效益空间压缩

价值决定价格,从理论上讲,不考虑其他因素,生猪价格由其生产成本决定。生猪中间消耗由物质消耗和生产服务支出组成。物质消耗包括仔猪、饲料、养殖用药、水电费、小农具等;生产服务支出包括用工、防疫费、运输费、配种费等。近年来,随着总体物价指数的上涨,尤其是饲料价格的上涨,生猪养殖成本受其影响明显上升。目前,除养殖场建设成本大幅上涨、劳动力价格刚性上涨外,饲料等养殖业投入品的价格也持续上扬。养殖成本的持续上涨和收购价格的一度下跌,生猪养殖效益空间压缩。目前,全省玉米、豆粕、配合饲料均价为2.67元、4.42元和3.52元每公斤,同比分别上涨2.31%、17.87%、7.98%。饲料价格不断攀升,生猪价格却快速下滑,两头挤压养殖户的生产效益[3]。

(四)调控政策出台效果显著,但对生产的刺激正在逐步削弱

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不仅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还会引致居民消费价格的波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2007年以来,政府对生猪价格的调控力度明显加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生猪价格调控政策,以缓解生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2011年,湖南省生猪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达10亿元以上。调控政策的实施对于稳定生猪生产、缓解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维护生猪养殖户的利益、促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政策实施后,湖南省生猪与能繁母猪存栏量较高,生猪供应较为充足,生猪价格大部分时间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对维护生猪养殖户利益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2009-2013年,除能繁母猪补贴外,其他各项调控政策基本稳定,但对生猪生产的刺激呈现出逐步削弱的态势。现阶段,湖南省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虽然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比重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上升的速度正逐步减缓,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部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的后期运作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政府调控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对供给的直接刺激不明显;另一方面,除能繁母猪补贴外,其它各项调控政策稳定,生猪养殖户(场)的政策预期也较稳定,对生产的安排主要以市场行情为依据。此外,受粪污治理的压力,地方政府对发展生猪产业积极性下降,对规模养殖约束越来越多,客观上也限制了生猪产业的发展空间。因此,调控政策出台效果显著,但对生产的刺激正在逐步削弱,这也符合财政政策实施效果递减的一般规律。

四、减缓湖南省生猪价格波动的对策

(一)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生猪养殖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稳定生猪市场供应,防止生猪价格剧烈波动,保障猪肉安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湖南生猪产业的长远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传统养殖方式,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扩大屠宰加工能力,培育规模优势。首先,要充分发挥国家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享受了国家扶持资金资助的生猪养殖场(小区),除按国家政策标准对其硬软件配套设施、生猪存栏量进行验收外,政府应建立猪场负责人信用监管制度,形成良好的诚信机制,对于违反诚信条约的行为,可视程度停止资助或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要突出适度规模的原则。规模养殖可降低交易费用,获得规模收益。生猪生产不仅是适应自然条件特征的结果,同时也受科技、社会、区位环境、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地区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度性很大程度上决定规模效益的有效性。

(二)进一步强化生猪防疫科学化、系统化

疫病是生猪养殖业面临的最大风险。集约化、高密度的生猪规模养殖方式,给疫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规模养殖方式下综合性的防疫与环境控制措施来预防疫病发生显得尤为重要。为维持畜牧生产稳定、可持续发展,应狠抓动物防疫与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以稳定生猪养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应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重大疫病预警机制,对于传染性强的疫病,政府应统一免费提供疫苗并强制防疫,同时规范生猪防疫检疫行为,以控制、降低疫情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强乡镇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改善基层乡镇防疫站的基础条件,积极探索和完善强制免疫劳务制度,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福利待遇,稳定防疫员队伍。

(三)建立健全生猪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切实保障生猪的有效供给

生猪价格适度波动是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作用的正常反映。但2004年以来湖南生猪价格波动大大超出了正常区间,生猪价格剧烈波动己成为阻碍湖南生猪产业发展和影响猪肉价格基本稳定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以猪粮比价、能繁母猪存栏量等指标作为生猪价格调控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其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表明,盈亏平衡点时的猪粮比价与饲料以外的其他成本所占比重有很大的正相关关系[4]。因此,在现有猪粮比价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构建新的指标体系,以更准备、全面的评价养殖业的成本收益情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应着力完善生猪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增强生猪价格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全面增强应对生猪价格波动的能力,对价格形成进行有效地引导。

(四)进一步寻求扶持政策长期化、制度化

近年来生猪、猪肉价格剧烈波动造成的负面影响表明,受蛛网震荡深刻影响的生猪产业,需要政府政策扶持适时适度地进行下去。湖南生猪产业发展已经具备量大质优的良好基础,着眼长远、着眼未来,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实现市场猪肉价格的基本稳定。政府部门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同时,要优化生猪产业发展环境,整合生猪产业链,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切实解决好生猪养殖用地等问题,把粪污治理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同时多渠道增加对生猪产业发展的投入,在认真落实中央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各项政策的同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个人、外资对生猪产业的投入,鼓励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扩大业务范围,建立对生猪产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1]佚名.2012年湖南生猪产业运行特点调查分析[EB/OL].网址:http://www.askci.com,2012-12-17.

[2]李小春,李小贞,黎滨燕.湖南省茶陵县仔猪腹泻疫情调查报告[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5).

[3]刘勇,肖光明.湖南省:猪价下跌创近10年最快速度[N].湖南日报,2013-04-25.

[4]孙鲁威,王瑜.猪粮比价超过9∶1说明了什么[N].农民日报,2008-04-08.

猜你喜欢

湖南省波动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