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工作中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以无锡市滨湖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为例

2014-11-14何辅有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3期
关键词:项目区花卉规划设计

何辅有

(无锡万方土地规划勘测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000)

0 引言

土地整理是目前我国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缓解人口日益增长与土地需求矛盾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当前土地整理中的问题是:单纯以增加耕地面积为目的,忽视了土地整理活动对耕地及其所在区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在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融入景观生态设计思想,以景观生态为指导,提高项目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意义

1.1 土地整理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

土地整理活动对耕地及其所在区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和不确定性,首先改变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和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而且破坏了自然景观,降低了景观生态的多样性,最后创造了新的人工景观。

1.2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意义

在土地整理中融入景观生态的理念,将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与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和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并且对实现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积极的意义。

2 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生态分析

2.1 项目区景观生态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景观生态现状不容乐观,因为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增加耕地面积的指标性导致忽视了土地整理活动对耕地及其所在区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大部分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景观自然属性低,用地布局零散无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差,设施农业景观发展程度低,而且土地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结构性矛盾大,自然、文化景观资源和田园环境长期未得到利用开发。

2.2 土地整理项目区面临的景观生态问题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氮元素的增加,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加了人对自然的改造、征服,而不是协调发展)和自然因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三化”、水资源紧缺且开发利用不合理、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3 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3.1 景观生态调查

(1)项目区范围的确定:一般不应打破行政界线,并沿明显地物的边线。(2)规划与设计目标的确定:在有效增加耕地的基础上,要强调改善项目区的景观环境。(3)项目区景观生态分析、分类与评价:通过现状调查,指出景观生态类型、生态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发生特点与危害范围、项目与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等等。

3.2 景观生态设计措施

保护措施:首先保护好项目区当地对景观生态意义重大的景观。例如现有的河流、坑塘、人文景观等。

改造措施:在此基础上适当改造现状不合理的区域,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生态联系。如对土壤培肥工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

塑造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塑造新的生态景观,如错落有致的梯田、道路沟渠两侧的防护林等。

3.3 规划设计方案调整

考虑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平衡发展,在项目实施前后都要进行方案比选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主要包含2个方面:成本效益分析:对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比较,进行经济上的可行性评价,选择投入低、效益好的方案;后期管理:对原来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修正,以满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情况的变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最优化管理。

4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4.1 项目基本情况

滨湖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以九龙湾生态农业示范园为建设平台,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目的,促进九龙湾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全面建设,实现园区的休闲观光与生态旅游功能,高效生产示范与科研转化功能,生态涵养与环境建设功能。项目位于胡埭镇九龙湾,涉及刘塘村、富安村和马鞍村3个行政村,北至342省道,南至马鞍村五业,西至刘闾路,东至龙山山脉脚下。总规模413.6公顷(6203.4亩)。包含土地平整工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程、农田水利、道桥工程及防护林工程。

4.2 现状调查

项目的现状如下:

(1)项目区没有统一的规划,道路布局不合理,灌溉设施不足,未利用土地较大,水土流失严重。(2)传统种植业所占比重明显偏大,而且宜林宜果丘陵山区面积大,土地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3)农业生产效率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以粗放经营为主,缺乏高效环保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没有充分利用市郊地理资源优势。(4)区内农村居民点零散,占地面积较大。工业用地不集中,而且与周边农作物景观极其不协调,也存在污染环境的隐患。

4.3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分区

目标: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及作业效率,减少项目区内的水土流失。

项目实施后基本以园地为主经营模式,根据地形条件主要以花卉为主打产业,适当规划一部分果园、茶园。园区道路、农田水利布置相应做布局调整,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要求,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进行相关泵站、管道等设施的建设。具体如下:

项目区总规模6203.4亩,分为3大主题板块:国际花卉产业综合板块、花卉观光休闲游览板块和农业高效种植示范板块。国际花卉产业综合板块以花卉科研为主,占地面积1253.4亩,分为花卉培育展示交易区、花卉配套科研区、花卉种植培育区和旅游休闲配套区4个小板块;花卉观光休闲游览板块以花卉观光为主,占地面积3300亩,分为花卉展示博览区、科普教育主题体验区、健康美食主题体验区、乡村农家体验区、康体垂钓区、旅游配套服务区、大地景观体验区、美丽养生主题体验区和爱情婚庆主题体验区9个小板块;农业高效种植示范板块以种植高科技农产品为主,占地面积1650亩,分为茶竹种植观光区、循环农业示范区和农业规模种植区3个小板块。详细设计分区图如图1所示。

4.4 景观生态设计措施

本项目景观生态设计措施结合土地整理工程,从景观生态保护、改造、塑造3方面出发。具体如下:

(1)土地平整工程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措施:在丘林山区地带沿等高线修建梯田,在较大地坎处栽植灌木丛,在不适宜修建梯田的地方栽植生态林。(2)道路工程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措施:主干道路两旁的行道林采用一到两排香樟树,间距为3米。生产路、休闲通道及休憩羊肠小路两侧布置宽度不一的绿化带或草皮隔离带。(3)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措施:通过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建设、护坡绿化以及合理的规划灌排设施,既解决生产需要,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同时在沟渠两侧栽植护沟林达到功能分区和景观绿化的效果。特别是在丘陵地区在梯田交界处布设截流沟,与排洪沟相连并终端连接到蓄水设施或排水沟道。(4)保留建设区的规划设计措施:在保留的自然村落和设施用地周围建好绿化隔离带,预留好生产生活的进出口,一方面起到功能分区的隔离,一方面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5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成果及小结

本土地整理项目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在项目区构建了景观生态系统协调有序的空间结构,进行分区设计和景观格局配置,另外根据各区的自身特征,选择或调控个体地段的利用方式方向,形成景观生态系统的不同个体单元模式。结合土地整理、农田水利、道路绿化等工程,进行景观单元设计,增加了景观生态设计措施,保护第一,改造次之,有条件的追加塑造,保证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功能、生物生产功能和文化支持三个基本功能。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土地利用规划图

5 结语

综合以上,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融入景观生态设计思想,提高项目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土地整理工作中至关重要。

[1]黄霄羽,毕银丽,张占录.土地整理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系统构建[J].资源与产业,2008(5):126.

猜你喜欢

项目区花卉规划设计
李鱓·花卉十二开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规划设计作品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花卉之二》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
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