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尾效分析

2014-11-14王琳任建兰程钰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山东省可持续发展

王琳 任建兰 程钰

摘要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借鉴罗默尾效模型的推导过程,对山东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尾效进行推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1985—2012年山东省每年的城镇化进程降低20.46%,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短缺.从山东省内部来看,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大体呈东低西高的格局,与城镇化率东高西低的格局相对应.因此,需要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调整产业格局,减小资源环境的尾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资源环境尾效;可持续发展;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37(2014)05000806

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的约束及反馈机理是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姚士谋、陆大道(2011、2012)[12]、姚华松(2012)[3]、王海燕(2013)[4]等学者在探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时,都强调了资源环境的约束.不同的区域受到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作用不同,同一区域内部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也不同,结合空间格局和地域分工制定合理的资源环境引导政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面临的又一难点.国内学者对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约束问题进行的理论分析主要是在进行数据描述分析的基础上,从推行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建立相关的指标评价和考核体系,建立资源环境保障动态转移机制、预警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56],对此问题进行的实证分析主要有线性回归方程[7]和尾效(growth drag)分析[810]两种手段.“尾效”(growth drag)的概念由罗默(2001)[11]提出,用来表示在考虑资源和土地的限制条件下,由资源的有效性引致的资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尾效”的概念进行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约束作用的实证分析,证明了资源和生产之间存在矛盾和约束,以及落后的生产要素投入方式,是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原因.由此看出,学者们使用不同的手段对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相比于理论分析对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实证分析具体计算了土地、水资源、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约束作用大小,更有利于具体措施的执行,但是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缺乏对环境污染约束和资源环境空间约束的计算分析.

4结论与对策

资源环境的约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进程中面临的约束之一.能源、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的约束导致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产生了尾效,山东省的城镇化进程因此每年降低20.46%.集约节约资源,打造良好人居环境,解除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是实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引导资源环境系统和人口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降低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对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优化.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推行资源集约节约的城镇化之路,推进因地制宜的区域差异城镇化道路、因时制宜的城镇化资源替代战略[20].以人文资源替代自然资源,以可更新资源替代耗竭性资源,以丰富的资源替代稀缺资源,以洁净型资源替代污染性资源,推进人地关系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21].

(2)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型城镇,建立城镇化相应的资源环境安全预警机制,完善城镇化相应的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健全城镇化相应的资源环境绿色管理体系.淘汰工业生产中高耗能的工艺和设备,支持节能低耗技术的研发和相关产业的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引导绿色消费,推进环境友好型、生产清洁型和消费低碳型城镇化道路.

(3)完善科技体制改革,加强节约型城乡建设的区域集成和技术综合运用,完备以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技术支撑体系,以低碳技术构建城镇化低碳经济网络,以循环技术疏通城镇化生态价值流,以科技创新搭建城镇化服务平台,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城镇化道路.

(4)调控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速度,根据不同城镇发展条件和阶段制定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完善城镇体系的建设,避免不合理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发挥核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环境统筹规划和整治,着眼城乡生态系统源头保护和综合治理,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5)明确区域重点,实施分区管理,根据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的实际情况,施行区域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政策.山东省城镇化率呈东高西低的格局,相对应的资源环境约束作用呈西高东低的形态,因此应当以西部为重点管理地区,尤其是济宁市、菏泽市、聊城市、德州市等城镇化率较低的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倡导低碳生产.同时在东部地区继续完善低碳生产措施,建立新型城镇化试点,带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推进.此外,要结合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济南都市圈、西部隆起带等区域的政策实施,合理规划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士谋,陆大道.中国城镇化需要综合性的科学思维[J].地理研究, 2011,30(11):19471955.

[2]姚士谋,陆大道.顺应我国国情条件的城镇化问题的严峻思考[J].经济地理, 2012,32(5):16.

[3]姚华松.关于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十个问题[J].城市问题, 2012(4):28.

[4]王海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处理好若干关系[J].经济研究参考, 2013(12):511.

[5]方创琳,方嘉雯.解析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瓶颈[J].中国国情国力, 2013(4):3334.

[6]张陆红.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14(23):4245.

[7]刘李星.山东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3(17):147150.

[8]薛俊波,王铮,朱建武,等.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 2004,30(9):514.

[9]刘耀彬,陈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7(11):4855.

[10]刘耀彬.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150201.

[11]ROMER 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M].Second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 2001:3741.

[12]陈浩,李朝奎,王利东.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8(3):97103.

[13]NORDHAUS W D. Lethal model 2: the limits to growth revised [J]. Brookings Papers Econom Activ, 1992(2):159.

[14]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15]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 2004(10):3544.

[16]刘雷,程钰,任建兰.区域环境水平测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4,37(1):610,85.

[17]冯邦彦,马星.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及省际差异[J].经济经纬, 2005(1):6265.

[18]白忠菊,藏波,杨庆媛.基于脱钩理论的城市扩张速度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经济地理, 2013,33(8):5260.

[19]蒋晓岚,程必定.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 2013(2):130135.

[20]方创琳.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优化的科学基础与框架体系[J].经济地理, 2013,33(12):19.

[21]赵力.城镇化与“二元结构”的破解[J].城市问题, 2002(3):59.

(编辑王健)

[7]刘李星.山东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3(17):147150.

[8]薛俊波,王铮,朱建武,等.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 2004,30(9):514.

[9]刘耀彬,陈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7(11):4855.

[10]刘耀彬.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150201.

[11]ROMER 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M].Second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 2001:3741.

[12]陈浩,李朝奎,王利东.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8(3):97103.

[13]NORDHAUS W D. Lethal model 2: the limits to growth revised [J]. Brookings Papers Econom Activ, 1992(2):159.

[14]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15]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 2004(10):3544.

[16]刘雷,程钰,任建兰.区域环境水平测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4,37(1):610,85.

[17]冯邦彦,马星.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及省际差异[J].经济经纬, 2005(1):6265.

[18]白忠菊,藏波,杨庆媛.基于脱钩理论的城市扩张速度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经济地理, 2013,33(8):5260.

[19]蒋晓岚,程必定.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 2013(2):130135.

[20]方创琳.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优化的科学基础与框架体系[J].经济地理, 2013,33(12):19.

[21]赵力.城镇化与“二元结构”的破解[J].城市问题, 2002(3):59.

(编辑王健)

[7]刘李星.山东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3(17):147150.

[8]薛俊波,王铮,朱建武,等.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 2004,30(9):514.

[9]刘耀彬,陈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7(11):4855.

[10]刘耀彬.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150201.

[11]ROMER 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M].Second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 2001:3741.

[12]陈浩,李朝奎,王利东.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8(3):97103.

[13]NORDHAUS W D. Lethal model 2: the limits to growth revised [J]. Brookings Papers Econom Activ, 1992(2):159.

[14]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15]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 2004(10):3544.

[16]刘雷,程钰,任建兰.区域环境水平测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4,37(1):610,85.

[17]冯邦彦,马星.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及省际差异[J].经济经纬, 2005(1):6265.

[18]白忠菊,藏波,杨庆媛.基于脱钩理论的城市扩张速度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经济地理, 2013,33(8):5260.

[19]蒋晓岚,程必定.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 2013(2):130135.

[20]方创琳.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优化的科学基础与框架体系[J].经济地理, 2013,33(12):19.

[21]赵力.城镇化与“二元结构”的破解[J].城市问题, 2002(3):59.

(编辑王健)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山东省可持续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