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

2014-11-11蒋红军于峰

黑龙江史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解决和谐社会民生

蒋红军+于峰

[摘 要]民生问题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大问题,人民能否安居乐业,分享改革开放的硕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和政府能否把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处理好,否则和谐社会无从谈起。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就是民生问题。

[关键词]解决;民生;和谐社会

人民的生活,简称为民生。“民生”这个词语在我国从春秋时期至今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有关于民生问题的处理也受到各朝各代当权者和学者等的关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如何处理民生问题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民生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把它作为构建和谐中国的基点,切实贯彻,我国就很难实现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科学发展观也很难得到贯彻和落实。我党如果要构建和谐中国,民生问题必须要重视。具体来讲,必须首先要真切的认识到民生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适当的方法,妥善处理好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

一、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大力度解决民生问题

(一)解决民生问题是和谐社会共建共享核心理念的内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为人民而发展、发展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就有利于激发起人民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创造出全社会的更好的环境。但是任何思想和任何认识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总的说来,都与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良好的铺垫,必须要让人民群众认可共同的利益。而人民最在乎,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就在于民生,这个问题涉及到每个人的自身利益。如果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使人民没有后顾之忧,使改革开放的硕果不能让所有人民共同分享,人民不能得到切身的好处,人民群众就很难真正认可社会共同利益,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从而也不能充分的利用民意、民智,汇聚民心、民力,很难调动人民的力量,人民群众也就很难齐心协力投入生产,不能激发起主观能动性,也很难形成促发展、创和谐的强大的向前的推动力。如果共同创造的价值不能由全体人民共享,就会导致社会问题激化,更不用说构建和谐社会。

(二)解决民生问题是和谐社会协调发展内在特征的客观需要

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与社会发展是否均衡可以很大程度决定社会是否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协调发展。总而言之,发展是否协调决定社会是否和谐,如果发展不协调,更无从谈起和谐。而经济等方面的协调均衡是协调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回顾过去,1978年以来,我党下大力气于经济增长,但却对有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密切,最需要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欠缺关注。对于连年高涨的房价、一般家庭承担不起的高昂的大病治疗费用、留守儿童上学难等严重的民生问题,社会上的反响很强烈,迫切的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注。造成以上问题的逐渐激化的原因是多重的,但毫无疑问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不平衡。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必须加大力度建设社会公共事业,政府投入更多财政资金用于社会公共事业,而且要从资金、政策、制度、人员、监督等多方面共同作用于社会事业,从而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也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解决。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妥善解决以上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如果处理不当,没有做到改革开放的硕果由人民共享,发展就会受阻。因此,必须加大力气毫不动摇解决民生问题,处理好与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不要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解决民生问题是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持续过程的必然选择

历史上各国的实践和经验说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一时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它也是矛盾激化的时期,难题的攻坚期,发展的瓶颈期,而我国现在正在经历这样的时期。我国现阶段在所有领域正经受着改革、体制的转变、结构的优化,从而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产业结构转型,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很多矛盾正在逐渐激化,比较严重的几个方面分别是:就业、社会保障、分配、教育、医疗、公共安全、住房等。这种问题经常造成群体性事件,政府稍微处理不当,就使矛盾激化,产生恶劣影响,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处理好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政治需要,不可以放任民生问题出现不去处理,因为它关乎发展和稳定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个解决矛盾的过程,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由这个基本矛盾可能会诱发更多的矛盾。所以,我党不但要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引发的矛盾,国家也应认真分析,多方面协调,将民生问题产生的矛盾消灭在最初阶段,只有这样,才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要以解决民生问题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应对民生问题离不开发达的经济作为物质基础,但只有发达的经济是不足以解决复杂多变的民生问题,政府在投入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应该更加的重视民生情况,注重公平,加大力度改善民生,在管理上,也应该构建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测评机制,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制,赏罚分明,把具体的民生问题落实到专人负责。

(一)畅通诉求反映渠道,了解民情民意,关注民生

要想妥善处理民生问题,前提是要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我党一直以来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同志曾经正确的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强调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上论断毫无疑问的表明,中国共产党早已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当做执政与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妥善解决好民生问题还要对民生问题有深刻和发展的认识。社会不会一成不变停滞在某个阶段,突出的矛盾不同,民生问题的体现也多种多样;社会环境各异,经济基础不同,民生问题突出体现也不同。一方面,面临不断发展中的民生问题,要抓住重点,找到最突出的问题、最紧迫的问题,这要求我党构建起科学完善的信息获取机制,制定鼓励的政策,广开言路,倾听人民的诉求,虚心听取合理意见和建议,做到能依据真实的情况和形势做出决策,否则正确的决策是无从谈起的;另一方面,要主动获取信息,细致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求资料具有权威性,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不和谐因素,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在关注并且了解民生的前提下,要做到重视民生,要办实事,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满足合理诉求,多部门相互配合,协同解决民生问题,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协调利益关系,实现公平正义,保障民生

我国现阶段产生诸多民生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是不公平,对利益分配不科学,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考虑的较少,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的不平衡,使我国产生了城乡二元结构,东西部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严重等情况。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连续十年超过国际警戒线0.4的标准;医疗资源约85%以上集中于城市。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不合理而且体现不出公平的体制下,政府有责任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公平与正义也就是实现利益协调分配。但追求公平并不等同于追求平均主义,而是允许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合理合法。所以迫切需要制定公平正义的公共机制。这就需要公平的制度和公共政策共同作用。具有强制力的制度可以有效的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从而使社会更加公平。如果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旨在让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兼顾到效率与公平,就要设法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例,调节社会收入结构,进一步的保障民生,大力解决民生问题,从而使社会和谐。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改善民生

一直以来,我国的财政在经济方面支出较多,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不断投入财政性资金。在不断加大投入经济性资金的同时,社会公共事业投入资金也在增加,虽然数额逐年增长,但同比上升较小,同经济性支出的差距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与发达国家比较,投入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公共事业的资金的比例更是很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不科学的支出结构明显不利于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阻碍社会和谐。所以政府要转变思维,重视社会公共事业,调整经济性和公共性支出结构,使关乎人民群众利益的教育、医疗等事业充分发展,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难题。扩大转移支付规模,保障弱势群体的正常生活,扩大转移范围,使城乡、东西部的差距缩小,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作者简介:蒋红军 ,1963年8月生人,女,山东招远人 佳木斯大学社科部,教授,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于峰,1964年8月生人,男,绥滨县人,佳木斯大学武装部。军事理论教研部,高级政工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军事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基金: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 佳木斯社科联项目13100;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佳木斯社科联项目13102。

猜你喜欢

解决和谐社会民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