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二轮修志篇目设置创新的思考

2014-11-11俞富江

黑龙江史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篇目

俞富江

[摘 要]二轮修志记述的时段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已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在篇目设置上创新,是记述好这一时期的关键。具体来说,就是要从改革开放的时代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亮点、地方风物、加强宏观经济记述、对首轮志书补遗、使用新体裁、记述社会问题、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服务业和新增内容等方面展开创新。地方志部门只有开拓创新,才能提高编纂质量,以体现服务当代、服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学志、用志需要的地方志本质特征,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教化和存史的作用,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二轮修志;篇目;设置创新

搞好篇目设置是二轮修志的关键。志书篇目结构一旦确定,就基本上锁定了该志书的风格与特点,也框定了内容范围及取材方向。因此,在开始设置篇目时,就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地情的变化,围绕创新来设置篇目,以达到提高志书质量的目的。本文试就二轮修志篇目设置创新作一些探讨。

一、篇目设置创新的前提:更新三个观念

志书为了防止“千志一面”,必须创新。二轮修志篇目设置创新,关键是要解决一个如何修志,把志书编成什么样的书,它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多大作用的问题。

1、准确理解志书的功能定位问题。大家知道,我国的地方志历史悠久,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视修志诏书,至今已编成志书有两千多种。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献类型,按照行政区域范围分门别类地记述一地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历史人物等的综合性、资料性著述,大多志书能够按照体例要求,注重反映较长一段时间内事物兴衰起伏、成败得失的规律和趋势,价值重在历史认知上,它具有较强的存史功能,但志书为现实服务作用较为间接,不具备现代工具书的性质。可是目前大多志书、年鉴都是由地方志办公室负责编纂。原本地方志的主要功能是存史、资政、教化,但是随着我国年鉴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同志长期从事年鉴编纂工作,容易将年鉴与志书的功能混为一谈,二轮修志中有的篇目设置与年鉴栏目设置基本类同。实际上,年鉴所收录的资料现实性、时效性较强,讲究的是如何更及时、更直接地为现实服务。年鉴根本不具备存史的功能,而是一种传播信息、服务大众的工具书,当时编年鉴的目的只是为二轮修志积累资料,并非为二轮修志而存在。所以说,地方志与年鉴的功能有着本质的区别,地方志和年鉴没有必然的联系。

基于上述想法,笔者以为志书篇目设置的创新,需要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定位,突破年鉴框架模式,从年鉴单纯地为二轮修志服务的误区中走出来。

大家知道,对于续修地方志工作来说,年鉴收集的资料不管详细到什么程度,充其量也只能起到提供一些基本资料的作用。一部地方志的资料积累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不能错误地认为把一本本年鉴资料组合就可以成为一本志书。再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志资料积累、编辑方法、编纂方式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目前,二轮修志启动单位正在摸索经验之中。因此,不能因为志书和年鉴都是由地方志办公室承编,就可以使志书的篇目设置类似于年鉴的栏目设置。地方志的篇目设置必须突破年鉴的框架模式,真正从志书作为存史、资政、教化的定位出发,从社会和读者对读志用志的需要出发,灵活地设置篇目,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做到“横不缺项,纵贯详记”,层层统属,归于一体。尤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人新事、大事要事,更要详记。

2、树立服务大众的思想。编纂地方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地方志的价值取向应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突出志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但是,多年来在人们的头脑中,基本形成政府编“官书”的想法。从首轮志书到最近几年新出版的志书篇目看,真正涉及人民生活、反映民意的篇目相对较少,如果有的话,也是不全面的,大多是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民政、社会保障事业等带“官味”性的篇目取代了反映人民生活篇目,主要包括精神文明创建、人口、社会保障、安置优抚、救灾救济、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等内容。尽管这此内容与人民生活有密切联系,但这只是社会生活变化的动因,而不是人民生活的本身,难以全面深入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反映民意。二轮修志篇目要反映人民的生活,在设立篇目时,既要体现人民的物质生活内容,反映出工人、农民、机关干部、私营企业主、个体劳动者、下岗职工等阶层的生活状况,其主要包括吃、穿、住、行、用、收入、支出,医疗卫生与健康,就业面与社会保障等;又要体现人们的精神生活内容,反映在娱乐休闲、文艺欣赏、旅游、民风民情(包括婚丧嫁娶、节庆、交际等新风旧俗)、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和民间自主的精神文明活动等。同时,在篇目中要善于反映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如社会治安问题、再就业问题、医疗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等等。因此,地方志广大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思想观念,从“官本位”思想转变到“民本位”上来,要把地方志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媒体,应该在反映人民生活,强化服务大众意识,增强志书的实用性,提高修志质量,赢得广大读者的需求上寻找突破口。

3、报喜报忧客观反映。长期以来,我国的地方志书形成了重记成绩,轻写问题的习惯,有的志书干脆只报喜不报忧。如果有记述,反映在篇目中的问题也是少之又少,对社会上客观存在的问题总喜欢采取回避态度,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志书的可信度。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观点,地方志要破除那种只记述成绩,不记述失误与不足的片面现象。应当看到,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按照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就是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思想,也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原则,要坚持实事求是地记述我们在前进过程中的失误,在探索中的挫折。大家懂得,问题的出现,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必然,不能正视问题,就不能真正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在篇目中反映出来,引导人们了解问题,这样既可以体现地方志对现实反映的客观性,又可以体现党和政府敢于正视问题,揭露矛盾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发挥更大的鉴戒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二轮修志篇目中重点反映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环境恶化、职工下岗、腐败问题、贫富差距、法轮功危害社会、农业大而不强等,这些问题在二轮修志篇目中也应有所反映。这不是为了消极地揭露阴暗面,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警示后人,指导今后的工作少受挫折、少走弯路,更好地前进。同时做到既要积极关注社会、大胆收录,又要审慎负责、有所选择。对志书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反复核实,要增强编辑人员的政治敏锐性和辨别能力,避免政治上犯错误。

二、篇目设置创新的原则:处理好两个关系

对于地方志篇目设置的创新,笔者以为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规范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地方志的规范化和个性化是地方志工作同一事物中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于地方志工作来说,规范化是确保志书质量的前提。志书规范化包涵两个方面涵义,一是地方志作为一种出版物,要认真贯彻执行《保密法》、《著作权法》、《广告法》、《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自觉遵守法规及有关编辑的规定;二是地方志工作本身的规范化。如编辑的指导原则、选题要求、编纂要求以及组稿、编辑、出版等工作规范。2005年3月1日实施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五就是不合格图书,不允许出版。这个万分之五,就是一种规范。又如术语规范,数字、计量、地名、单位名称等书写形式要绝对统一。但就个性而言,由于各地地理位置、区域优势、资源状况、发展战略、取得成果各不相同,作为如实记载地情资料、人文历史的志书也应是各有特色。因此,在地方志规范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志书在篇目设置上求新求特,追求个性。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志追求个性化,要从篇目设置上同级模仿的误区中走出来,如县级志书在篇目的设置上应各有特点、各有侧重,而不应同级效仿,导致志书类同一面、缺乏特色。志书要体现个性化,关键要在篇目设置上下功夫。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二轮修志篇目设置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自己的个性。目前在篇目中体现个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前置法”、“升格法”、“详记法”三种,通过这些行之有效方法来避免志书篇目设置“千志一面”的弊端,使个性化得到更好地反映。

2、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的关系。首轮志书篇目主要设有:建制、自然环境、土地、环境保护、人口、经济综述、科技、农业、工业、水利、能源、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工业管理、财政税务、金融、政党社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军事、教育、文化、卫生、新闻广播电视、体育、风俗、宗教、方言、人物等,这种传统的篇目设置为地方志续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轮修志总体结构要在首轮志书的基础上,考虑篇目的衔接。如果二轮修志所载事物与首轮志书中的事物属于延续发展关系的,首轮志书篇目结构科学、合理,则不必重新设计篇目,如“教育”篇可以在首轮志书基础作些合理增删,重点应该放在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考试制度、教学改革、收费改革等方面。首轮志书中对“方言”、“风俗”等篇已作详细记述,因变化不大,二轮修志无新的内容可记。同时,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和新设能容纳新事物、新学科的篇目,如在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今天,二轮修志有必要设立社会保障篇目,从首轮志书由劳动、卫生、民政分篇记述优化为集中记述,这样可以使分散在多个篇目中的同一内容,归类合并来设置新篇目,使内容得到集中反映。再说,二轮修志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善于归类调整、合并篇目设置,首轮志书设粮油、商业篇目是合理的,如今已难以独立成篇,只能并入商贸门类之中。二轮修志除保留首轮志书的一些篇目外,应新增思想道德、国土资源、城乡建设、旅游等篇目,但二轮修志不能搞没有根据的创新,如近年来又出现了近似于年鉴的“年志”,这种创新容易使人们混淆志鉴的性质,是不可取的。

三、篇目设置创新的重点:体现出两个特色

特色性是地方志实现个性化的必由之路。地方志的特色性主要体现在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两个方面。

第一,找准自身特点,体现地方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策划、设计地方志篇目时,要充分展示地方志的个性。一部地方志的个性是由多方面组成的,但给予人们最直观的是篇目。篇目有个性,志书的内容就有特色。因此,在策划设计地方志篇目时,要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地的历史和现状,抓住当地的强项、独到之处、独特的历史文化积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由于各地所处的区位不同、资源不同、人文优势不同、历史不同,发展经济的目标定位、工作措施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志书所反映的内容,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地方特色主要包括区域内特有的自然环境、名优特产、涉及面广的重大事件、方言土语等等,这些内容对一部志书的质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地方特色越明显,乡土气息越浓,志书就越具有生命力,越张扬个性,就能避免雷同,成为地方的“名片”。没有特色的篇目设置,出版的志书必然是平庸的。因此,地方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的时期,应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体现地方行政特色,从资源优势中反映地方区域特色,从文化底蕴中张扬地方人文特色。抓住了这些与众不同的内容,就能精心设计出突出地方特色、记述发展轨迹的志书篇目,志书篇目的个性才会显现出来。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它在全国是以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而著称。多年来,以濮院为中心的羊毛衫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桐乡的产业优势,成为该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毛衫产品遍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日本、法国、英国、韩国、俄罗斯、意大利、南非、中东等国家和地区。那么它的资源优势是什么?这些优势资源目前的状况如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等等,都是二轮修志需要反映的内容,这就是桐乡的地方特色。

第二,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色。为使二轮修志篇目更好地反映变化复杂的客观世界,记述的内容应是改革开放中的新事物、新产业、新行业以及新问题,以较好地反映时代特色。针对这一新情况,志书编纂人员要与时俱进,根据形势发展和时局的变化,善于审时度势,抓住具有时代气息的热点、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当地实际出发优化篇目设置,用发展的现实去科学、合理地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使志书成为名副其实的“时代镜子”。如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子信息产业、证券业的出现等都属新事物、新产业内容;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经济技术开发等都属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二轮修志篇目不同门类中都应作重点记述。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首轮志书中的一些门类要作相应的调整,有的要归到其它门类中去,该降格的降格。如商业管理部门(现大多地方已撤并),在计划经济时代是负责商品调配和管理的机构,以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商业为主体。首轮志书设商业篇目是符合当时情况的,也是合理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原按计划统配的商品现已进入了大中型商场、超市的市场化经营,商业部门已失去了调配职能,起不到商业贸易主渠道作用,相应机构建制已经撤销或者合并。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商业流通应归入商贸门类较为合理。

综上所述:地方志篇目设置创新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关键,需要地方志编纂工作者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从而找到一条提高志书质量,发展地方志事业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方爱琴《关于二轮修志篇目设置的几点探讨》,载于《浙江方志》2002年4·5期;

[2]董忠《综合年鉴框架创新的几点思考》,载于《年鉴信息与研究》2005年第4期;

[3]边丽君《在新形势下探索年鉴创新之路》,载于《年鉴信息与研究》2005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篇目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默写题题目汇编及备考建议
小说节选篇目阅读教学:从“一篇文”走向“整本书”
试析《大武乐章》篇目及次第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章学诚《和州志》篇目考证
朱熹《楚辞集注》篇目考察
伊路推荐:新诗19首
《太平广记》篇目考辨三则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