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检测DD、FIB和U-mAlb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2014-11-06王笑田薇薇胡金川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纤溶微血管阳性率

王笑 田薇薇 胡金川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066000)

·临床研究·

联合检测DD、FIB和U-mAlb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王笑 田薇薇 胡金川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066000)

目的 通过联合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探讨对T2DM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09例T2DM患者标本,同时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DD、FIB以及24 h U-mAlb。结果 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糖尿病肾病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U-mAlb。结论 联合测定U-mAlb、血浆DD和FIB可提高糖尿病肾病诊断阳性率。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糖尿病(diabets mellitus,DM)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N)是DM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同时也是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我国DM中DN的发病率为33.6%[1]。该病起病较为隐匿,早期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预后不良,多数病例一经诊断肾小球的损伤就已不可逆转,致死率高、治疗费用昂贵等特点,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焦点。

本研究通过联合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探讨对T2DM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12—2013-10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109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血尿素氮、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蛋白尿。其中男48例,女61例;年龄41~58岁,平均年龄(48.3±7.1)岁;病程5~12年,平均(7.3±4.6年)。按照Mogensen DN分型[2],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T2DM分为3组:单纯T2DM组(UAER<20 μg/min,或<30 mg/24 h)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42~65岁,平均(54.6±5.2)岁;早期DN组(UAER 20~200 μg/min)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6~69岁,平均(57.7±5.9)岁;临床DN组(UAER>200 μg/min)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2~64岁,平均(54.7±4.9)岁。同时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者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0~63岁,平均(47.3±7.8)岁。所有对象均排除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心脑血管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蛋白尿。各组对象年龄、性别、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样本采集 所有对象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卧位抽取静脉血1.8 mL,注入含枸橼酸钠0.2 mL的专用真空采血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凝血酶法分别检测血浆DD、FIB,测定仪为雷杜RAC-050血凝仪,试剂为上海太阳凝血试剂。准确收集所有对象24 h尿液并统计尿量,混匀后取少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得U-mAlb,计算出24 h U-mAlb。

根据试剂说明书设定阳性参考范围:DD>1 mg/L,FIB>4 g/L,24 h U-mAlb >30 mg/L。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M患者、早期DN患者与临床DN患者U-mAlb、FIB、DD结果比较(表1) 单纯T2DM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与对照组DD、FIB及U-mAl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N组、单纯T2DM组、临床DN组各组间U-mAlb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T2DM组、早期DN组与临床DN组FIB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DM各组检测指标的诊断阳性率比较(表2) 单纯T2DM组、早期DN组与临床DN组U-mAlb诊断阳性率分别是13.9%、45.7%、63.2%,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阳性率为13.9%、51.4%、71.1%,因此可以说明血浆DD、FIB和24 h U-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DN的诊断比单独检测U-mAlb更有统计学意义。

表1 DM患者、早期DN患者与临床DN患者U-mAlb、FIB、DD结果比较

表2 DM各组检测指标的诊断阳性率比较(例)

3 讨论

DN是DM微血管病变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在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中分别为30%~40%与15%~20%[3]。该病起病较为隐匿,早期对肾损伤进展慢,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临床上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呈进行性恶化[4]。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糖蛋白,在凝血酶水解下形成肽A和肽B,最后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用以止血,反映凝血亢进与纤溶活力下降的指标,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糖尿病患者血浆FIB浓度明显升高,且疾病的严重程度与FIB含量呈正相关[5]。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能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出现是有凝血和纤溶过程的一大类疾病的共同病理特点,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继发性纤溶性的程度,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分子标志物之一[6]。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是DM发生DN主要原因,牟吉荣[6]的研究指出糖尿病微血管病理主要是指改变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一般在100 μm以下,包括微动脉、微静脉的毛细血管网,而肾脏和眼底富含这样的微血管,因而最容易发生微血管的病理改变,其中基底膜增厚是微血管病变的主要特征,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基底膜厚度为80~250 nm,当发生微血管病变时,厚度可达500~800 nm,为正常时的2~3倍。巩秋红等的报道则指出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以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增多,使微血管壁黏附聚集能力加强,而且内皮源性舒张因子NO释放减少[7],加剧了微循环障碍进而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理改变。

刘泽霖等[5]认为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样会导致肾微血管病变,进一步促进DN的发生;FIB作为凝血因子可诱导红细胞及血小板凝集并导致纤溶抑制,其水平升高可导致血液中蛋白含量增加,从而使血液黏度增加,同时其降解产物还可以直接损害血管壁。高血糖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血液黏滞性增高,从而导致血液高凝、高黏状态,增加血管并发症的出现。王照峰等的报道指出糖尿病患者血浆DD含量随病情加重[8]。

通过此次研究,DD、FIB在DM并发DN时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DD、FIB可促进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以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DD、FIB在DM病人体内处于较高水平,引起血液黏度增高,进而导致DN的发生。有研究表明DM患者血浆FIB浓度明显升高,且疾病的严重程度与FIB含量呈正相关[5]。U-mAlb是目前公认的诊断早期DN指标之一,U-mAlb诊断早期肾功能损伤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漏诊,有报道指出[9]诊断DN的患者还会出现U-mAlb自愈的现象。DD、FIB主要应用于纤溶系统和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系统病变,对于肾功能的损害较为少见,U-mAlb对肾功能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三者联合还能预防更进一步的肾损伤。

综上所述,DN是一个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性损害,早期不易诊断。联合检测DD、FIB和U-mAlb诊断DN优于单独检测U-mAlb,可有效降低用单一项目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的漏诊率,可以为DM早期肾损伤起到更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1]佟之复,李宁华,苗俊梅,等.2型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3):241-242.

[2]高云霞,张宁.对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的评价[D].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9.

[3]林善锬.重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2):65-67.

[4]苏宏业,王乃尊.糖尿病肾病治疗研究[J].医学综述,2008,14(9):1376-1378.

[5]刘泽霖,贺石林,李家增.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2-435.

[6]牟吉荣,徐刚.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1,7(6):361-363.

[7]巩秋红,刘晓民,于友涛,等.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2):103.

[8]王照峰,张虎,赵瑞敏,等.D-二聚体、FIB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的临床意义[J].空军医学杂志,2012,28(3):132-133.

[9]王克勤.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新方向[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23):14.

2013-12-23)

1005-619X(2014)03-0216-02

10.13517/j.cnki.ccm.2014.03.011

猜你喜欢

纤溶微血管阳性率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