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文献港”文献传递服务的分析与建议

2014-10-25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大学城深圳数据库

陈 琳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广东深圳518055)

2009年6月14日“深圳文献港”正式开通,其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联合创建而成,是深圳市科技、教育、情报及参考咨询的数字文献中心和网络资源平台。该平台让分布于各个图书馆不同权限的学术资源,能够实现统一集中的搜索获取入口,以便最大程度方便读者搜索获取。[1]本文通过对深圳文献港近几年文献传递服务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深圳文献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1 文献传递服务中相关统计与分析

1.1 申请文献传递数量

2009年5月深圳文献港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宣传推广,当时该服务还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经过近三年的发展,文献申请数量逐年呈倍数级递增趋势。这一数据反映出随着深圳文献港的发展,其为深圳学术研究与科研发展、面向研究人员提供的信息咨询、参考服务、专题研究等多种服务的需求程度逐渐加深;同时随着文献传递方式和文献传递渠道的拓展,使得文献满足率从2010年的49.95%上升至2012年的88.02%(详见表1)。

1.2 申请文献传递类型

通过统计读者申请文献类型,可以系统地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分析信息资源结构是否合理,从而在资源订购时有针对性地丰富该类文献内容,提高资源利用率。表2可以看出,读者对期刊文章的需求量比例最大达到60%-70%,学位论文次之,会议论文需求位居第三。由于期刊文献出版周期短,发文速度快,文献数量大,信息内容新颖丰富,能够满足读者获取最新信息内容的需求;学位论文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内容专一,阐述详细,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它们有助于读者深入开展学习与撰写论文,因此表现出具有较大的需求量。[2]在信息资源采购时可根据上述情况适应调整购置经费比例。

表1 2009-2012年申请文献数量

表2 2009-2012年申请文献类型

2 深圳文献港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深圳文献港是由公共、科技、高校三种类型图书馆联合建成,各个馆的电子资源互补性很强。比如深圳图书馆电子资源具有面向公众、面向特定的行业的特色;而深圳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是面向教学、科研、多学科的;大学城图书馆则由于服务对象为驻城内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所以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外文资源和学术资源上。[3]截止到2012年底,深圳图书馆可用数据库39种,深圳大学图书馆可用数据库102种,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可用数据库227种。

通过统计,深圳文献港中文文献信息来源和外文文献信息来源,主要出自下列20个数据库且各成员购买情况如下,利用可视化软件Ucinet处理后可以得出下述两图例。

图1 中文文献信息来源库可视化图

图2 西文文献信息来源库可视化图

通过上述图例可以看出,中文数据库方面:如图1所示,各成员馆购买的数据库中有少量重叠,其处于中央地位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重要报纸全文库”等学科综合性较强的电子资源各成员馆均有购买;而外文数据库方面:如图2所示,由于采购成本、专业层面等限制,各成员馆在采购时高度配套其专业学科方向,侧重点各不相同,所以外文数据库重叠度低。这样既大幅提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又大量节省了各馆的采购资金,充分发挥了相互间资源互补的优势。

3 深圳文献港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建议

通过对深圳文献港近三年的数据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如何让各馆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服务读者、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打造“深圳图书馆之城”为民服务的品牌,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3.1 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访问电子资源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足不出户就能十分方便、快捷地查询、检索和获取网上的信息。[4]深圳文献港文献传递服务是“深圳图书馆之城”推广的一项新的服务,虽然开展4年多了,在各成员馆的网页上也有相关服务介绍,但仍然有许多读者不知道这项服务。因此,各馆有必要通过多种形式向读者宣传文献传递服务。例如,编写相应宣传册发放给读者;利用讲座或培训机会向读者推广;积极开展各种层次的开发,提供多种层次的服务。通过各种途径让更多读者熟知深圳文献港的功能、访问方式,以促进电子资源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利用。

3.2 强调共建共享,协调采购

深圳文献港开通之前各成员馆的信息资源采购都是独立行事,这种状况根本无法进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保证深圳文献港顺利建成以及持续发展,成立了合作领导小组来进行协调与决策。领导小组由合作馆馆长或主管副馆长组成,职责是制定项目发展规划、建设目标、实施方针以及技术路线等。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各馆指定专人组成,负责具体各项工作的建设与开展。[5]信息资源采购组其职责是统筹规划深圳文献港的信息资源共建,负责制定深圳文献港学科建设的分工合作方案及中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协调有关规定和细则,并监督执行相关工作,遇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使信息资源共建落到实处。例如,我们可以把综合性较强的诸如“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北大方正阿帕比”等数据库由深圳图书馆这类面向公众的公共图书馆采购;一些学术文献和外文文献的专业性数据库则由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负责。

3.3 拓宽传递渠道,加大补贴

除了利用各成员馆现有的信息资源服务读者,还应拓宽文献获取渠道,积极与各级文献保障中心建立多种模式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网络,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种文献信息需求,提高文献传递的满足率。例如深圳大学图书馆是CALIS(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成员馆,与CALIS建立了原文传递与馆际互借合作协议。为了充分发挥资源共享和提供深圳市科技文献信息保障能力,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建立了NSTL(国家科技文献中心)深圳服务站。为了鼓励更多的读者利用文献传递服务,各成员馆还积极加强补贴政策,如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读者在注册成为NSTL深圳服务站用户时,免费为每一位补贴100元试用费,读者可以通过此补贴自行支付文献传递费用,从而获取自己所需文献。实行补贴政策后极大地激发了读者自行利用文献传递的需求,这样既增强了读者获取文献的时效性,又使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3.4 提高业务水平,完善管理

信息咨询人员是深圳文献港工作的核心,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是满足读者文献需求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咨询人员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各成员馆应选取一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较强的馆员承担此项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人员队伍的继续教育学习。由于信息资源传递任务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能力,如网络信息技术能力、一定的外语水平等,只有通过不断教育学习才能在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最后,应该做好日常统计汇总工作,以便为深圳文献港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周明明.深圳三大图书馆合力创建“深圳文献港”[J].图书馆论坛,2009(6):230

〔2〕胡小飞,梁红妮,何晓萍.网上文献传递服务的定量与对策——以南昌大学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5):758

〔3〕“区域性图书馆合作发展座谈会”实录[J].公共图书馆,2009(2):16

〔4〕电子文献[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91548.htm[2014-03-15]

〔5〕魏建华.开放合作、保障共享、提升服务——“深圳文献港”建设思路[J].公共图书馆,2009(2):54

猜你喜欢

大学城深圳数据库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数据库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