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馆藏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2014-10-25刘巧英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馆藏分析法数字

刘巧英

(中原工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07)

数字馆藏评价随着馆藏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动的深入而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从相关研究文献看,无论是传统馆藏资源评价方法在数字环境中的演变,还是数字馆藏的独有评价方法,目前都无法全面系统、客观公正的对数字馆藏进行有效的评价。基于此,本文对现有数字馆藏评价方法进行梳理比较,分析现存的问题,并针对数字馆藏的评价内容建立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

1 数字馆藏评价的涵义

弄清数字馆藏评价的内容及涵义的前提是先确定数字馆藏的内涵。数字馆藏是经过选择和组织起来的附有元数据描述和一个以上访问界面的数字对象集[1],或称为数字资源的集。当然,这种集合不是简单的堆加,而是相互联系的集合,是一个从资源存在到资源组织,再到资源利用的集合。因此,数字馆藏不仅包括数字资源,还包括数字资源检索系统、存储技术设备、相关人员等资源系统。

数字馆藏评价就是对数字馆藏的质量和价值进行分析,并依据某种标准对图书馆中数字资源服务体系的功能及其发挥情况进行科学客观地检测和评估[2]。数字馆藏评价不等同于数字资源的评价,对馆藏数字资源的评价只是数字馆藏评价的一个方面。概括地说,数字馆藏评价要从藏到用全方位的进行,不仅要对数字资源的质量、数量、组织方式、学科覆盖程度、重复程度、共享程度进行评价,还要对数字馆藏的存取能力、检索功能、系统稳定性、资源持续性,以及数字馆藏的服务绩效进行评价。

2 常用数字馆藏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信息来源不同,评价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数字馆藏评价方法。目前常见的数字馆藏评价方法有两种视角,一种是以馆藏为中心进行评价,一种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评价。许多学者从这两种视角提出了不同的数字馆藏评价方法[3-8],归纳为表1。

除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第三方评价法、网络计量法等,以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数理知识构建的数字馆藏评价软件或评价模型。纵观目前数字馆藏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及实践效果,尚存在如下问题:

(1)混淆数字资源评价与数字馆藏评价内涵

基于馆藏的OPAC目录法、统计分析法、加权分析法,以及基于用户的引文分析法等实际上是对馆藏数字资源的评价,而不是对数字馆藏的评价,混淆了两者的评价内涵。不可否认,数字资源是数字馆藏评价中重要的内容,在数字馆藏评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除此外,数字资源依托的存储设备、技术、检索系统、相关服务等都应是数字馆藏评价的内容。再者,现有评价方法多是对数字馆藏的实体资源或所购资源的评价,而未能将网络虚拟资源及自建资源涵盖,不够全面。

(2)评价内容偏重某一面,缺乏系统性

数字馆藏评价是从藏到用全方位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现有评价方法除层次分析法、用户评议法能同时对数字馆藏的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外,多数评价方法只能对馆藏状况的某一方面、某些构成要素作出评判,而未能对数字馆藏的所有构成要素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价,不够全面。数字馆藏建设应以用户为中心,数字馆藏评价也应结合用户的多层次需求展开合理客观的系统性评价以保证评价效果。

(3)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普遍性不够

多数评价方法是传统馆藏评价方法的改进,是以馆藏为中心进行的评价,这些方法对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变化的数字馆藏来说适用性不强。虽然层次分析法弥补了以往多种评价方法的缺点,但其计算较为复杂,对一般中小型图书馆来说,往往会因缺少专业人才而不能全面应用。也有学者提出的如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数字馆藏质量评价方法[9]、在不确定信息环境下数字馆藏的群评价方法,以及基于区间直觉模糊信息的数字馆藏评价方法[10]等,这些评价方法的评价指标较为复杂,难以操作,无法全面普及。

表1 常见数字馆藏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4)缺少动态评价方法

数字馆藏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系统,对其评价的实质是不断对其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现有的评价方法多是某一阶段内对某一方面的统计评价,不能代表数字馆藏的未来发展变化情况,显然不够客观现实。我国学者曹志梅早在2005年就将动态模糊评价法引入到图书馆评价中,遗憾的是未涉及数字馆藏的评价。2010年曾彪在其硕士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动态模糊评价研究》中将动态模糊评价方法引入数字馆藏评价中,但推广应用不多见。

3 数字馆藏评价的内容

明确数字馆藏评价的内容是全面进行数字馆藏评价的前提。数字环境下,数字馆藏已不可能是一个物理地点的资源集合,而是一个本地与远程、实体与虚拟、资源与系统、设备与服务的混合体系。对其评价的过程体现的是拥有到获取的过程,评价内容则应体现为数字资源的评价、资源组织的评价、存储系统的评价、检索系统的评价、用户服务的评价等,具体如下:

3.1 数字资源的评价

包括数字资源的质量(购买、自建及开发的网络资源的权威性);数字资源的保障能力(学科覆盖范围、种类数量);数字资源的体系结构(类型结构、文种结构、级别结构等);数字资源的时效性(更新频率、传递的及时性)等。

3.2 资源组织评价

包括数字资源组织的规范性(对象描述、存储格式的一致及统一);揭示的合理性(揭示方式是否正确、揭示模式是否方便用户使用等);资源的共享性(共享范围、共享程度);链接的稳定性;导航的准确性等。

3.3 存储系统的评价

包括存储系统的效率(传输速度、并发数、兼容性、存储技术);存储系统的稳定性;存储系统的安全性(备份、容灾);存储系统的容量等。

3.4 检索系统的评价

包括检索功能(是否支持多种检索途径与方式、检索界面是否易用);检索效果(响应时间、检全率、检准率);检索结果(显示与输出、传递与下载)等。

3.5 用户服务的评价

包括用户培训(资源讲座、技能培训、检索教育);咨询平台(界面是否友好、回复是否及时满意、反馈是否有效处理);推送服务(相关性、指导性、效用性);用户体验及满意度等。

4 数字馆藏评价的方法

如何对数字馆藏的各个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价,且能达到评价的目的应是选择评价方法时思考的问题,不能因“评价而评价”。

从以上常用评价方法的分析来看,层次分析法和用户评议法因其效用性和独特优点值得进一步推荐和深入开展。

4.1 层次分析法

用层次分析法对数字馆藏进行评价是将数字馆藏的上述几个评价内容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对各层次中重要程度内容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再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内容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各层内容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我国学者李丽华和尹秀波在其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图书馆虚拟馆藏评价》[11]、《层次分析法在图书馆馆藏文献评价中的应用》[12]中,对矩阵的构建,权重的计算、排序有详尽的叙述,可作为图书馆数字馆藏评价的参考,在此不再赘述。只不过,在不同的图书馆,所归纳的数字馆藏内容不太一致,有些图书馆将成本、出版商服务也归为数字馆藏内容。这种通过用户调查和专家评价等方法确定数字馆藏各内容的权重比例,运用层次关系算出数字馆藏的综合水平,可以较客观地直接量化指标数据,真实反映出评价的结果,是应大力推广的数字馆藏评价方法。

4.2 用户评议法

用户评议法是通过访谈、书面或网络调查等形式向用户征求对数字馆藏的意见,以便了解用户期望的一种方法。此方法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用户的期望及需求趋势,不仅与“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相一致,且能反映数字馆藏建设是以用为目的的目标。

采用用户评议法主要是了解用户对数字馆藏的满意度如何,无论是从馆藏角度或是从用户角度进行数字馆藏评价都是为了通过调整馆藏达到用户满意的目的,因此,用户满意度才是衡量数字馆藏建设的最高标准。数字馆藏的诸多内容正是影响用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正是用户评议的内容。如下表2。

表2 用户评议评价内容

将用户满意度按照满意程度设为分值5,4,3,2,1,即很满意为5分,很不满意为1分,然后利用公式 Si=∑xjyij(i=1,2,3,4……n,j=1,2,3,4,5)计算出用户满意度结果。

其中:Si指用户对第i个指标的满意度;n为影响用户满意度的指标个数;xj指满意程度为j时对应的分值;yij指用户对第i项指标选择第j项回答的比例。

4.3 动态模糊评价法

该方法是在模糊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在数字馆藏的评价中是因为数字馆藏不仅存在着“越来越广”、“越来越好”的模糊性,而且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性特点。在曾彪的硕士论文《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动态模糊评价研究》[13]中,对动态模糊评价的指标构建、评价模型进行了描述和详尽分析,并以西南大学图书馆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动态模糊评价的结论不仅能反映被评对象在不同等级的模糊程度(如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是十分优秀还是八分优秀),而且可以对其动态变化趋势进行评估或给出预测(如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是八分优秀且向十分优秀发展,还是八分优秀且向六分优秀发展)。因而,动态模糊评价能更客观地反映图书馆评价活动中的动态模糊性,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全面。

5 结语

数字馆藏涉及多个内容,因此,对数字馆藏进行评价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无论哪种评价方法,都要以不同类型的评价数据为前提,定性评价的数据虽然能直接轻便获取,但主观性太强,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定量的评价数据虽然计算较为繁琐,不易获得,但数据准确性高,具有说服力。总的说来,单纯运用定性或定量数据都难以非常准确、客观和全面的对数字馆藏做出评价,因而在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时均需要综合考虑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以使评价结果反映出数字馆藏的真实现状。

再者,数字环境下,数字馆藏在宏观方面面临着与机构联盟实施馆藏发展战略,在微观上面临“存取”与“拥有”的矛盾,只对数字馆藏进行简单评价还远远不够,还需建立数字资源评价机制以保证数字馆藏适应数字环境的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发展,这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1〕盛小平.数字图书馆馆藏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03(5):40-43

〔2〕索传军.论数字馆藏的评价[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4):43-46

〔3〕张惠君,李娟.基于OPAC的馆藏评价方法探究[J].图书与情报,2010(4):87-90

〔4〕李正兰,张西亚.从成本效益分析的角度谈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评价[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6):38-42

〔5〕李丽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图书馆虚拟馆藏评价[J].情报科学,2010(2):235-238

〔6〕魏育辉,刘健.馆藏评价方法研究概述[J].图书馆建设,2010(9):16-18

〔7〕邱燕燕.数字环境下的馆藏评价标准和方法[J].情报资料工作,2005(3):56-58

〔8〕崔倩.近十年国内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研究述评[J].图书馆杂志,2012(4):11-14,19

〔9〕张秀华,赵伟.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数字馆藏质量评价方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5):61-64

〔10〕王居平.不确定信息环境下数字图书馆馆藏的群评价方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6):71-73,77

〔11〕李丽华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图书馆虚拟馆藏评价[J].情报科学,2010(2):235-238

〔12〕尹秀波.层次分析法在图书馆馆藏文献评价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3(3):32-34

〔13〕曾彪.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动态模糊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馆藏分析法数字
馆藏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答数字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数字看G20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