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入式防滑跟骨牵引器与传统跟骨牵引器用于小腿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4-10-25姜兴华吴天河任永信

西部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穿针腓骨小腿

姜兴华,吴天河,任永信

(1.昆山市中医院骨一科,江苏 昆山 215300;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苏 南京 210029)

目前,小腿骨折主要是采用传统跟骨牵引维持骨折力线,同时具有消肿缓解疼痛的作用[1~3]。但对于年龄大,骨质疏松或牵引时间较长的患者,由于牵引针易松动,可导致牵引力线发生改变,骨折愈合较慢,甚至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皮肤压疮及钉道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不利[4~7]。针对传统跟骨牵引器的不足,我院自行研制旋入式防滑跟骨牵引器,既能防止牵引针的松动,又可尽量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对收治的小腿骨折患者,分别进行旋入式防滑跟骨牵引器与传统跟骨牵引器治疗,并对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腿骨折患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8~60岁,平均为38.4岁。纳入标准:均经X线检查证实为骨折;骨折伤后10天之内。排除标准:合并内脏严重疾等其他并发症患者。小腿骨折部位分布:远端骨折24例,中段骨折20例,近端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50例。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跟骨牵引器治疗,观察组给予旋入式防滑跟骨牵引器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骨折部位分布情况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fracture site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跟骨牵引器治疗,选用直径4mm传统斯氏钉,在踝关节保持伸屈中间位,在内踝关节下端到足跟后下缘联线的中点穿针,或自外踝尖向下2~2.5mm再向后2~2.5mm处穿针。观察组给予旋入式防滑跟骨牵引器治疗,采用自行研制的直径4mm,长度200mm,中间为5mm棱形花纹,穿针时花纹部分处于跟骨间。在踝关节保持伸屈中间位,在内踝关节下端到足跟后下缘联线的中点穿针,或自外踝尖向下2~2.5mm再向后2~2.5mm处穿针。牵引时间3天~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牵引后3、6、9和12天的位移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在牵引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考察牵引针松动滑脱、钉道感染及皮肤压疮的情况,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牵引效果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牵引后3、6、9和12天的平均位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牵引效果比较(mm,)Table 2 The effect of pulling of the patients

表2 两组患者牵引效果比较(mm,)Table 2 The effect of pulling of the patients

天平均位移观察组组别 n 3天平均位移6天平均位移9天平均位移12300.27±0.080.90±0.151.43±0.092.00±0.14对照组 301.43±0.132.50±0.243.57±0.264.60±0.25 t 7.31 5.84 8.61 8.41 P<0.01 <0.01 <0.01 <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主要以牵引针松动滑脱,皮肤压疮不良反应为主,无钉道感染发生;而对照组患者牵引针松动滑脱、皮肤压疮及钉道感染均会发生,且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23.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旋入式防滑跟骨牵引器优点在于防止牵引针的松动,同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可保证牵引力量和方向不变,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更加适用[8~10]。分析原因可能在于:①旋入式跟骨牵引器界面剪切应力和界面摩擦力的大小是跟骨牵引器固定后稳定性的力学指标。②旋入式防滑跟骨牵引器,既增加了与骨的摩擦阻力,又提高了界面剪切应力。③旋入式跟骨牵引器发挥良好作用与患者自身体质有关,主要与骨密度有很大关系。骨密度的强度对旋入式跟骨牵引器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有重要影响,是术前预测跟骨牵引器牢固程度的主要指标[11~14]。本研究采用旋入式防滑跟骨牵引器可维持患者的骨干位移变化较小。采用旋入式防滑跟骨牵引器的患者术后有牵引针松动滑脱1例,皮肤压疮1例,无针道感染发生,而采用传统跟骨牵引器的患者有牵引针松动滑脱2例,皮肤压疮2例,钉道感染3例。说明采用旋入式防滑跟骨牵引器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少。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n(×10-2)]Table 3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patients

4 结论

旋入式防滑跟骨牵引器治疗小腿骨折,比传统跟骨牵引器更加优越,是目前跟骨牵引器理想的选择。是一种临床效果较好的理想器材,且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Krishnakumar R,Thiruvenkitaprasad G,Kaliaperumal D,et al.Supracondylar skeletal traction and open interlocking nailing for neglected fracture of the shaft of femur-Retrospective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Trauma,2013,4(3):110-114.

[2]Anselmetti A,Perrin L,Bayle B,et al.Skin traction for humeral fracture healing,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of an osteochondroma,in a case of child with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J].Annal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1,54(1):e203.

[3]钱卫伦.跟骨牵引辅助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8):761-762.

[4]英 光.跟骨牵引结合小夹板治疗胫腓骨不稳定骨折患者的护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2):242-243.

[5]姜兴华,周亚平,王以进.旋入式防滑跟骨牵引器骨界面剪切应力问题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54-55.

[6]刘喜梅,罗丹谷.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02-203.

[7]赵 莎,陈邦菊,王 娟.50例胫腓骨骨折病人行骨牵引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1):2893-2894.

[8]张铭华,练克俭,林达生,等.跟骨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闭合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2):238-239.

[9]郭志民,张 峰,庄泽民,等.支架下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3):301-302.

[10]白 利.循证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3,25(8):1260-1261.

[11]汪定甫,彭 金,张 平.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8):1173-1175.

[12]戚浩天,李卫康,赵永杰,等.两种方法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11):1286-1290.

[13]谢志坚,杨星华,官正华.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胫骨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8):1176-1177.

[14]武玉江,宋景仑,韩月起,等.胫腓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并原位再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4):357-358.

猜你喜欢

穿针腓骨小腿
张英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我学会了穿针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我的朋友
穿针的母亲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小腿创面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