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在中学理科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4-10-23天津市第四中学孙志蓉

天津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理科中学问卷

■天津市第四中学 孙志蓉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新课程改革倡导“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就中学理科教学而言,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与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如何将这一理念付之于实际教学的行动中,是当前新课程理念全面、深入推进的关键。因此,我们对中学理科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中学理科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调查简介

(一)调查对象

1.样本的选取。

学校:一所重点中学和一所民办校。

学生:将初三至高三各年级各班按入学情况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选取两个班,共18个班,且各班男女生比例均衡。

教师:理科教师共30人,覆盖各学科、各年级。

2.时间的选取。

调查时间为第一学期期中,即学生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发现了自己的阶段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请教师帮助查找问题成因的阶段,同时也是通过期中的教学反馈,教师进行阶段教学的总结和反思的阶段。

(二)调查方法

1.问卷法。

①学生问卷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一所重点中学和一所民办中学的初三到高三的各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共计300名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获得有效问卷294份,有效回收率98%。

②教师问卷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上述两所学校理科教师30人,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剔除无效问卷1份,获得有效问卷29份,有效回收率97%。

2.课堂观察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上述两所学校理科课10节,听课并与师生课后交流。

(三)问卷编制

1.通过问卷了解在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教学中教师、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了解,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情况以及效果。

2.学生问卷共五个维度,即学生对探究式学习的认知情况、学生对当前课堂状况的认可程度、学生对自我学习状况的反应、学生对成功的学习方式的认知与期望、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表现的反应。

教师问卷共三个维度,即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和运用情况、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实际操作情况和探究式教学在运用中的监控评价情况。

二、中学理科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情况

(一)现状分析

1.学生应用情况现状分析。

①学生对探究式学习的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重点校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知道并赞成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但一部分学生,尤其是民办校有超过50%的学生因不愿意了解或不认为有意义而选择了“其他”。

②学生对课堂状况的认可度

调查显示,学生们普遍认为当前课堂探究式教学应用较少,教师讲得过多,尤其是在毕业年级。具体如下图:

③学生对自我学习状况的反应

非毕业年级学生在经常课前预习、主动计划并善于反思方面明显比毕业年级的学生做得好。

④学生对成功的学习方式的认知与期望

一方面,认可“主动参与到对自身创造、探究等能力的培养中能更好地提高学业成就”的学生重点校高于民办校;

另一方面,学生们均表示相比“老师边讲、我们边做”或是“独立学习、遇到问题时请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更喜欢“自主学习、利用教材和辅导资料独立完成任务”,或是“和班上同学一起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⑤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表现的反应

在课堂上喜欢并主动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学生很少,重点校学生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增加,民办校主要集中在非毕业年级,但整体均未达到40%。

2.教师应用情况现状分析。

①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探究式教学是认同的,但对探究式教学的含义把握不准。

两所学校均鼓励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并组织相关教研活动,同时大多数教师也认可并积极参与,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使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但对在常态课中如何实现对学生探究的创设存在较大困难。

②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操作情况

调查显示,有60%的教师在教学中能主动设计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但能更好地为学生探究引入有效的学校资源或地方性资源的教师却只有20%,能经常在课上为学生呈现一段适当的引导性材料的也只占40%。

100%的教师表示在课上会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经常会因为探究活动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而把教学时间延长的教师只占20%。

绝大多数教师会自主设计测验题目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能通过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态度是否端正等来进行评价或能坚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拟定不同成绩标准的均只占40%。

能较多对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查阅信息等技能进行评价的只占20%,一般占40%,还有40%较少使用。

③探究式教学在运用中的监控评价情况如上表显示,探究式教学在中学课堂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对问题成因的分析

1.探究式教学在最基础的教育阶段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被认可性。

例如在学生幼儿时期和小学阶段,老师,尤其是家长对他们初始学习方式的培养存在着误区,从而使得被动式的、重复式的学习方式已经形成,到了中学,学生不能适应对话式学习,更没有参与探究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

2.“升学率”仍然是社会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的学校、教师把考试的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社会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认可也依然是把升学率作为第一要素。因此使得学校在教学管理中更看重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方式,更不能适时地给予教师科学的教学理念的引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着眼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只顾着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舍不得花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味地用大量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来刺激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教师在备课中更多地是注重如何把教学内容讲解清楚,而忽略了学生的地位与活动。其实真正到了上课的时候,这样的教学进行得并不顺利,教师竭尽全力地讲,学生强打精神地听,结果是教师认为该讲的都讲了,学生也认为教师讲的我都听明白了,但到了做作业时不知该从何做起或者是如何做下去。于是乎,教师就一遍遍地讲,学生就一道道题不停地做,繁重的学业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绩,因此也形成了一种教师的奉献和学生的勇攀高峰的学习精神。但久而久之师生都没有了反思的时间,没有了改变的勇气,没有了追求教育教学新理念的热情。

3.从态度查找问题的成因,重教研轻帮扶仍是推进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学习或教师的教学出现问题时,大家更多地是从态度和付出多少上查找原因,更多地是树立拼搏奉献和勤能补拙的典型,而忽略了从方法、尤其是教与学的过程中查找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更多地是组织培训和教研,而缺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跟踪指导和适时的帮扶。

4.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推广理论多于实践。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性和模式性的东西很多,但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和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教师对概念性内容了解已久,但对探究环节的设计中根据问题设计学生活动并预测感到非常的困难。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1.结论。

调查反映出在新课改实施后学校能根据新课标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进行多元评价,但也实际存在着学校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重要标准的情况,同时校本教研并没有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可。

在调查中教师们普遍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并认为更多地参加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2.建议。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提出难度适中、逻辑合理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通过学习与教研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理念的认知能力;通过大胆尝试、科学反思加强探究式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师生的交流和及时的教学监控与评价反馈,加强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专业水平。

其实在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已经有一部分教师在应用探究式教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引领学生在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探究点。

第二,让概念与原理在实例中模具化,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探究的载体。

第三,以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为平台,让疑惑引发探究的兴趣。

第四,引导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历史长河中,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学会探究、乐于探究。

总之,只有细心地发现,精心地设计,耐心地引导,才能让探究式的教学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只有坚持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才能更好地实现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中学教学不仅传授的是知识,而更多地是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理科中学问卷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在多解中学创新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问卷网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问卷大调查
不服输的理科男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