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文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

2014-10-13张梦雪

关键词:英语教材英美学习效果

张梦雪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205)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其实是对其文化了解的一个过程,一个国家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很多程度上是该国文化的一个浓缩。[1]英美文学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愉悦功能、语言典范及人文教育等特征,在某种意义上使英美文学起到“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言能力,增强自信,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等作用。[2]众所周知,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并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占居重要位置。著名学者蒋洪新早在2002年就指出,英美文学不仅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发。[3]随后,还有吴云龙(2008),罗云(2009),姜敬(2010)等众多学者呼吁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英美文学的比例。然而,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所占的比重如何,却少有触及。[4]鉴于此,本文从英美文学这一角度出发,以湖南三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展开多方位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包括教材中英美文学所占比例情况、师生对教材的满意度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等方面;并得出相关数据,以期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依据。

二、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材

笔者于2012年上半年对湖南三所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考虑到篇幅的限度,在此只论述与本文相关的两项调查:一项是英美文学类文章所占教材的比例情况,另一项是师生对教材的满意度调查。

(一)英美文学类文章所占教材的比例情况

本研究所选取的湖南三所高校使用的教材是以下三种:《新视野(第二版)》(外研出版社),《希望英语(第二版)》(外研出版社),《大学英语(第三版)》(上外出版社)。在这三种教材中,《新视野》教材共4册,共有主课文40篇,副课文40篇。《希望英语》教材共4册,共有主课文32篇,副课文32篇。《大学英语》教材共4册,共有主课文40篇,副课文40篇。为了了解教材中英美文学所占的比重情况,本研究根据课文的内容性质、体裁及来源,大致将其分为三类:科普文、应用文和英美文学。

以下是统计结果:

表1

表2

表3

从表格中所显示的数据得知,科普文和应用文在数量上均占有绝对优势,说明这三种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较为重视科普信息的传播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新视野》中英美文学类共3篇,占教材的3.75%;《希望英语》中英美文学类共3篇,占教材的4.69%;《大学英语》中英美文学类共7篇,占教材的8.75%。不难看出,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极少,被严重“边缘化”。

(二)师生对教材的满意度调查

为了解师生对大学英语教材的整体评价(包括教材难易度、趣味性、信息量及实效性等方面),本研究对来自这湖南三所高校的45名大学英语教师和310名非英语专业在校生进行了相关调查与访谈。调查中,教师问卷共收回4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学生问卷共收回302份,有效回收率为97.4%。问卷采用利克特式5点计分法,其中5表示满意度最高,依次递减;分数越多,表示满意度越高。以下是师生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表4:42名教师对大学英语教材总体满意度的测量变量统计

表5:42名教师对大学英语教材总体满意度的统计结果

表6:302名学生对大学英语教材总体满意度的测量变量

表7:302名学生对大学英语教材总体满意度的统计结果

上述表格显示42名教师对大学英语教材满意度的平均分为3.13;42名教师当中,有10名教师(23.8%)对教材给了2分,20名教师(47.61%)给了3分,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对教材是不满意或是感觉一般。除此之外,学生对大学英语教材的评价也不乐观,上述数据表明学生对教材满意度的平均分为3.01;302名学生当中,有 11名(3.64%)学生给了1分,85名学生(28.14%)学生给了 2分,116名(38.41%)的学生给了3分。由此可见,目前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与师生对教材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为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笔者与参加问卷调查的42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内容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访谈中得知,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虽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范式,但在本质上都彰显出某种一致性。

首先,42名教师当中,有13名教师明确表示,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较为注重信息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以及相关的英文术语,使他们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无形中让课堂教学产生“重信息而轻文学”的偏向5。另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大都是围绕英语等级考试设置的。比如词汇量后面会通过标注四级词汇或六级词汇来体现其难度系数,除此之外还有每单元的课后练习,在题型设计和难易度等方面,都能反映出英语等级考试所占居的重要性。

其次,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所使用的教材。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得知,这三所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大都围绕词汇、语法知识和四级考试等方面设计,对篇章的学习和理解大都停留在“语意”或“语义”这一层面,而对文章中所蕴含的“寓意”和“鉴赏性”却不被重视甚至被完全忽略。

最后,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他们大都表示“成本太大”,“耗不起”。有29名教师或多或少透露出所在学校会采取不同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考评和奖励,其中一个标准就是该教师任教班级的英语等级通过率。说压力也好,诱惑也罢,这些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想方设法提高任教班级的通过率。这种大环境下,英美文学自然而然就被“边缘化”了。

(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

本研究所制定的问卷调查包括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自评情况包括学生对自身英语应用能力、成绩、学习动机及学习态度、自信心等方面。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依然采用利克特式5点计分法,其中5表示自评得分最高,1表示得分最低。以下是统计的结果:

表9: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自评情况的统计结果

上述数据显示,302名学生当中有93名(30.79%)学生在自评时给了1分或2分,说明他们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效果是不满意的;有129名(42.72%)的学生给了3分,说明他们感觉自身的英语学习效果一般。总体来看,302名学生自评的平均分为2.92,还没达到及格线。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是不理想的。

除问卷调查外,笔者还对4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发现在这42名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自身存在一些消极的心理因素,如主观能动性不强,缺乏兴趣和信心,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

四、结语

基于本研究针对湖南三所高校所做的调研结果,可以得知英美文学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占比例极少,完全被“边缘化”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不理想与英美文学的缺失不无关系。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妨尝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1]王云华.英语中的文化学习与学习文化[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5):3-8.

[2]王守仁.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2002(5):10-11.

[3]蒋洪新.大学的理想与英美文学教学改革[J].外国文学,2005(1):106-109.

[4]张梦雪.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比重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案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5]程玲.浅议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及提高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137-138.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英美学习效果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