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景点旅游背景下的辽宁省游客特征分析

2014-10-11李旺岩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旅游者景点辽宁

李旺岩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随着人们出游频率的增加和出游经验的积累以及信息化的普及,原有的传统旅游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无景点旅游。无景点旅游就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住下,但并不会特别去逛景点,而是走到哪里算哪里。“无景点”旅游不再是到“知名景点”一游,而是“驻扎”到某地,吃吃饭,喝喝茶,在城市大街小巷或乡郊野外悉心品味民风民俗,不再跟随旅行团人挤人、走马观花地参观门票高涨的景点。

无景点旅游出现的几年时间里,一直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在民间流行,但在学术理论领域的研究却较少。无景点旅游最初只是个人无意识的行为,慢慢兴起后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陈赞(2008)[1]较早地探讨了无景点旅游的现象和特点,指出旅行社发展的新思路。简玉峰 (2010)[2]通过构建一个基于旅游需求导向的“无景点旅游”理论模型,以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它与传统旅游模式的差异所在,认为“无景点旅游”是指以轻松体验目的地的文化、社会生活方式、民风为主的一种旅游,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比,它在方式上一般不参团、不赶时间赶景点,而是自由自在、轻松舒适地在目的地游览风光、体验民俗和生活。董红梅(2008)[3]、戚永晔(2008)[4]等分别就“无景点旅游”对我国旅游景区开发的启示、景区门票涨价与“无景点旅游”的关系,及“无景点旅游”对旅行社造成的压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方田红、雷可为(2009)[5]、郭文(2010)[6]等人从市场调查、理论分析和需求的视角,探讨了旅游者对于“无景点旅游”的感受以及“无景点旅游”兴起的原因。目前,学者们对无景点旅游的形式、特点以及影响研究的较多,但对无景点旅游中游客的行为、动机等特征的研究还不多。本文以辽宁省为例,探讨“无景点旅游”背景下辽宁省旅游者特征,从而为促进无景点旅游的发展、提高辽宁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提出可资参考的建议。

1.辽宁无景点旅游的情况调查

无景点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其概念最早出现在2007年十一长假前夕。新华网记者王炳坤、陈光明在沈阳、鞍山等地采访了解到,一种类似于自助游、自驾游和农家游的 “无景点旅游”在辽宁开始流行。为了更好了解辽宁无景点旅游的发展情况,笔者于2013年6月5日至25日对辽宁部分地市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1.1 数据的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了来自沈阳、鞍山、辽阳等11座城市的游客,笔者此次共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82份,有效回收率达95.5%。同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样本的属性特征

1.2 无景点旅游认知度情况分析

参与过无景点旅游的样本数有131份,占34.29%;不太清楚和完全不知道的有251份,占到65.71%。其中,沈阳、大连、鞍山、抚顺四地参与过无景点旅游的样本数占到整个11座城市的一半以上,达到60.31%。沈阳是辽宁省省会、辽宁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大连为辽宁副省级城市,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迅速,人员往来频繁;鞍山、抚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内均排在前列。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无景点旅游的知晓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重要的联系。

选择无景点旅游的游客表示,对于 “上车睡觉,下车照相”的传统旅游方式已经厌倦,传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没有了景点人山人海的拥挤,没有赶行程的疲惫,更没有错过了解当地风俗的遗憾。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辽宁省旅游者对于无景点旅游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认知程度并不高,对无景点旅游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人对无景点旅游还不是很了解,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对于“无景点旅游”这一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此外,由于无景点旅游具有随意性,对于可能遭遇的突发事件不能提前做好准备;同时,目的地存在的社会治安问题,可能会威胁到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所以,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倾向于传统旅游方式。

1.3 无景点旅游出游时间分析

考虑到游客的构成情况,本次调查将旅游者出游时间归为寒暑假、国家法定假日、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以及其他四种情况。国家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问卷统计结果为寒暑假37个样本、法定节假日59个样本、根据自身情况而定22个样本、其他13个样本。

上图显示被调查者选择在法定节假日出游的人数最多,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被调查对象的职业有关,问卷调查主体涵盖机关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工人等,这些工薪阶层出游时间多集中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占总数的50.52%。而学生、教师出游时间多选择在寒暑假,出游时间灵活性很强,能很好地错开十一、五一等旅游高峰期。有19.90%的受访者选择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从这一点可看出辽宁旅游者有一定的自主旅游意识,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侧面也体现出了辽宁省无景点旅游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2.辽宁省无景点旅游者活动特征分析

2.1 游客的个性特征分析

2.1.1 以青年游客为主

在所有参加过无景点旅游的131个游客中,有117名调查者的年龄分布主要在18-55岁之间,占到89.31%;其中,30岁以下的有93份,占到进行过无景点旅游的70.99%。30岁以上的只有38份。30岁以下的人群大多都是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较快、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较少,对于这类人群,无景点旅游正是他们最好的选择。需要重点开发的是31~55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是高压人群,有充裕的资金、猎奇心理强,只要他们了解无景点旅游,就会产生无景点旅游的动机。

2.1.2 以文职人员为主

调查问卷对于职业有6个选项,分别是机关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学生、教师、工人、退休人员、其他。其中,工人所占比例最低,而商业服务人员、机关工作人员所占比例较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这类人群平时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时间较长、了解外界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企业员工的闲暇时间会进一步增多,应该加强对这一部分群体的宣传,把握好有利时机,激发出这类人群的旅游动机。

2.1.3 男性多于女性

男性与女性在旅游过程中是有差异的,男性的旅游动机主要有体育、探险、度假,女性则表现出更多的文化动机、购物动机、浪漫动机。弗雷[7](Frew)等研究发现男性游客更倾向于进行探险、体育旅游。本次对于是否愿意进行无景点旅游的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在“你是否愿意进行无景点旅游中”,有312份明确表示愿意进行无景点旅游,其中男性游客有278份,占到89.1%。男性游客喜欢无景点旅游的比例较高。

2.2 游客的行为特征分析

2.2.1 火车成为旅游者首选的交通工具

本调查问卷对消费者如果进行无景点旅游的交通方式主要设定有自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火车、飞机、其他五个选项。调查显示,火车的比例最高,有80份;自驾车次之,有31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有15份,飞机的有3份、其他2份。可以看出,辽宁大部分旅游者选择火车作为无景点旅游的首选交通方式,这与辽宁铁路网覆盖广、铁路票价低廉、安全系数高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对于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消费者而言首选的交通方式是自驾车,这样的交通方式非常灵活,其特点是“门到门”,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小,自驾车旅游能发掘到比较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得到深层次及高效率的旅游体验。

2.2.2 旅游者的支出金额较低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消费金额在500元以下的人数有17人,全部采用现金支付。消费金额在501-1000元的人数最多,有58人,旅游支出不足1000元的占到57.25%,并且一半的人选择刷卡进行支付。1001-2000元有 34人,2001-4000有 20人,4000元以上有 2人。选择刷卡支付的比率随着消费金额的上涨而上涨。消费金额在500元以下的旅游者,游览天数大多是1-2天,且距离常住地不远,现金携带方便。消费金额在500元以上的旅游者,现金随身携带容易丢失或者引起其他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选择刷卡消费。

划分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港澳台地区 合计样本数 40 56 42 29 48 67 89 11 382百分比% 10.47 14.66 11.00 7.59 12.57 17.54 23.30 2.88 100

2.2.3 无景点旅游目的地呈现空间聚集性辽宁省无景点旅游者的出游目的地以东北地区为首选,出游时间以五一、十一黄金周以及节日小长假为主。地域选择以东北地区为主则是与辽宁省的地理位置有关。由于无景点旅游不以参观旅游景点为目的,且整个旅游活动均是自行安排,考虑到时间、交通、安全等多方面因素,所以不宜远距离游览。其次是西南地区。虽然西南地区与东北地区距离较远,且交通不是很便利,但是该地区民俗民风保持较好、异域风情突出、

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也是吸引无景点旅游者的重要因素,非常适合十一、春节等长假。港澳台地区被选为目的地的样本数最少。港澳台地区与大陆在经济体制、文化体制、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并且前往港澳台地区手续比较繁琐,制约了大陆游客前往该地区进行无景点旅游。

2.2.4 特色小旅馆成为旅游者的最爱

当地居民家能让旅游者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民俗,但对于语言、安全、生活方式的不同存在担忧,选择当地居民家作为住宿地点的旅游者并不多。而特色小旅馆成为旅游者首选的食宿点。究其原因在于相比星级宾馆来说,特色小旅馆多为当地居民所经营,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住地的风格,能给旅游者更清新的旅游体验和更深刻的旅游印象。

3.促进辽宁省无景点旅游发展的建议

2012年,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223元,收入总量位列全国第9位。随着法定假日的增多和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为开展无景点旅游提供了有力的客观条件。在调查过程中,对完全不了解无景点旅游的游客进行了简单讲解,他们均表现出对无景点旅游的极大兴趣,这为开展无景点旅游提供了有力的主观条件。因此,只要适当引导,方法得当,辽宁省无景点旅游就会得到很大发展。

3.1 加大对无景点旅游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辽宁地区的风土人情、地质地貌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借助国内旅交会等平台进行宣传。要叠加式宣传辽宁。一次宣传往往效果不一定明显,只有反复进行才会产生印象积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辽宁,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前来旅游的需求。

3.2 创建良好的旅游地形象

辽宁省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特别是服务行业,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这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政府部门应构筑“公正、廉洁、务实”的政府新形象,推进旅游的法制化、健康化。

3.3 重点地区加开旅游专列

从调查当中可以得知,火车已经成为无景点旅游的首选交通工具。辽宁地区铁路网覆盖率虽然很高,但个别地区铁路建设滞后,旅客列车较少,车皮老旧。而这些地区往往是未被开发、自然环境保存良好,是无景点旅游的热点地区。所以,旅游部门应和铁路部门联手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入,方便旅游者出行,提高这些地区的可到达性。

3.4 增加自助银行和POS机数量

从旅游者的消费特征中可看出,刷卡消费在旅游者当中占到一定的比例。省内各大银行应增加营业网点或自助银行(ATM)数量,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的行业,推广使用POS机。这样,既可以方便旅游者,又可增加收入。同时,对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5 加强对小旅馆的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住宿业具有开放性,大到全球连锁的星级酒店,小到各个地方的小旅馆,都是敞开大门迎接八方来客。因此,小旅馆应配备完备的安全防控设施设备,并确保其能正常运行。

特色小旅馆成为人们的最爱。小旅馆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心态。要提高小旅馆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寒暑假,可选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到小旅馆进行实践,促进旅馆的发展。

[1]陈赞.“无景点旅游”成时尚,旅行社面临新商机[J].今日财富,2008,(11):44-45.

[2]简玉峰,刘长生,徐珏.“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长沙与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J].旅游论坛,2010,(12).

[3]戚永晔.景点门票上涨促成新旅游方式升温,“无景点旅游”时代到了吗? [J].观察与思考,2008,(7):44-45.

[4]董红梅.“无景点旅游”对我国旅游景区开发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8,(18):85-86.

[5]方田红,雷可为.关于我国无景点旅游兴起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11):88-90.

[6]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10):566-571.

[7]Frew E A,Shaw R 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gender and tourism behavior[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193-202.

猜你喜欢

旅游者景点辽宁
辽宁之光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