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第三产业就业状况分析*

2014-10-10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赵艳芳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39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比重山西省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赵艳芳

近年来山西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仍然存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偏低、就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带动就业趋弱等诸多问题。第三产业发展前途广泛,就业潜力大,是新增就业的主导产业。山西要加大改革力度,消除体制障碍,优化行业就业结构,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等措施,充分发挥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大,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由2006年的505.8万增加到2012年的653.1万人,增多147.3万人,年均增多24.5万人。

2012年山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山西总从业人员中占36.5%,所占比重呈逐步提高的趋势,比2006年提高4.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的18.1%,比2006年提高3.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

与全国相比,2012年山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比全国36.1%的水平高0.4个百分点,基本处于同一区间。

一、山西省第三产业就业现状分析

(一)总量增大,比重提高。

2006~2012年期间,山西第三产业的就业规模不断增

表1 山西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及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

(二)行业构成变化较大。

根据《山西统计年鉴》的指标划分,第三产业由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其他行业等15个大行业组成。2012年与2011年相比,15个大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增有减,变化较大。

2012年从业人员规模最大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有146.7万人,超过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1.4万人,成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最多的领域,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22.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规模最小,仅为6.1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0.9%。

2012年从业人员增长最多的仍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由2011年的91.6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146.7万人,增加55.1万人,增长60.2%。

2012年从业人员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业人员增长88%,增速第一。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长速度也比较快,达到40%以上。

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数量减少最大,由2011年的183.1万人减少到2012年的145.3万人,减少37.8万人,下降20.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由2011年的23.4万人减少到2012年的10.5万人,减少12.9万人,下降55.1%,下降速度最快。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变化比较小,变动幅度在2%之内。

二、山西省第三产业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较低。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当经济进一步发展时,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开始上升。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了60%以上。2010年美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高达81.2%,英国为78.9%,德国为70%,法国为74.5%。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38 420元,按当年汇率平均价计算,人均GDP已达到6000美元,但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仅占从业人员的36.1%,山西为36.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对工业化阶段的评价标准,山西已进入工业化成熟期,但还没有进入工业化后期。

表2 2012年山西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构成

表3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贡献率变动较大。

贡献率是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贡献率即第三产业就业增量占社会从业人员增量的比重,可以表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对社会从业人员增长的贡献程度。2006~2012年期间,山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贡献率比较大,平均为68.1%,表明第三产业已成为山西新增就业的主渠道,但各年之间相差悬殊,从业人员增长贡献率不稳定,最高年份达到121.2%,最低年份仅为31.3%,变动较大,没有形成稳定的增长趋势。

(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弹性系数不稳定。

就业弹性系数是就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系数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弹性系数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率与第三产业增长率的比值。2012年山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弹性系数为0.526,弹性系数比较大,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增长带动能力较强。但纵向比较分析,201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弹性系数比2006年有所缩小。2008年弹性系数最小,仅为0.127,2010年弹性系数最大,高达0.734,是2008年的5倍多,不同年份之间弹性系数差距较大。

(四)第三产业投资就业弹性系数没有形成长期增强的趋势。

就业人数增长率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比值,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弹性系数,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系数越大,固定资产投资所推动的就业的增长越强,反之亦然。2012年山西第三产业投资就业弹性系数为0.213,大于同年全国0.072的水平,表明山西第三产业投资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强。从纵向来分析,2006~2012年期间山西第三产业投资就业弹性系数经历了缩小、再扩大的演变过程,2006年和2012年弹性系数基本相同,但没有形成长期的变动趋势。

表4 山西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贡献率%

表5 山西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弹性系数

表6 山西省第三产业投资就业弹性系数

(五)第三产业内部涉及民生部门的从业人员增长较慢。

第三产业由许多部门组成,其中,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部门直接涉及居民生活,与民生密切相关。2012年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仅增长1%左右,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零增长,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增长为负55.1%,因此,山西第三产业内部涉及民生部门的从业人员增长相对缓慢。

三、扩大山西省第三产业就业的政策建议

2012年山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弹性系数和投资就业弹性系数较大,从业人员增长贡献率较高,因此,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社会从业人员增加的基本办法。山西要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金融扶持、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的力度,组织实施好“1511”工程和服务业“l+10”工程,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提高到40%以上,为实现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大提供条件。

第一,以体制改革推进第三产业发展。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一是要打破第三产业内部的行政垄断现象,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第三产业的审批条件,拓宽民间投资第三产业的领域和渠道,扩大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第三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速度。二是要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将营利性事业单位推向市场,改革“政府办事业单位”的不合理现象,创新事业单位后勤服务机制,使之市场化并成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活跃第三产业市场,扩大第三产业就业规模。

第二,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器,是产业升级的有力支撑。要进一步放宽生产性服务业准入条件,提升服务层次,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三晋综合保税物流港、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山西煤炭物流配送体系等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保险服务功能,优先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服务业,拓展服务外包业,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从业人员的规模。

第三,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衣食住行,关系到稳增长、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的大局。要制定相关政策,设立省级财政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消费的商业设施建设,支持具有品牌优势、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商贸企业。加快推进城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促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解决居民就近购买放心菜、放心肉等问题。积极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城乡社区设立便利店、餐饮店、洗衣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网点,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进一步挖掘社区就业潜力。促进现代生活性服务方式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服务网点。以社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家政服务业。

第四,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如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体育、房地产等产业,使之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实现山西第三产业的高度化。另一方面要通过提升科技含量、联合重组、连锁经营、品牌嫁接等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第三产业中的商贸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等,推进山西传统第三产业的高级化程度。

第五,以新型城镇化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城镇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集聚区域,要消除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障碍,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推进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加快第三产业和人口向城镇群集聚,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山西的城镇化率,以城镇化率的提高推进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大。要着重发展小城镇,将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结合起来,加大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力度,为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提供机制保障。

第六,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中的商贸企业以中小型或小微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经营灵活,便于创业,有利于扩大就业。要进一步落实好国家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山西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特别是融资和财政及税收政策,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以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

[1]赵满华、杨素青:《关注山西民生:劳动就业与收入分配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杨俊青:《人力资源管理——宏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相通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郑琳琳:《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实证研究与预测分析》,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比重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