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研讨课对军校的启示

2014-10-09焦明姝战晔王凤仙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军校研讨新生

焦明姝 战晔 王凤仙

摘 要: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程。由于其具有教学内容新颖、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新生的专业导学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本文在归纳新生研讨课的相关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于军校的启示,以促进军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 军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43-02

1 新生研讨课概述

1.1 源起及发展

新生研讨课1959年始于哈佛大学,1963年被列入哈佛学院正式课程,是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程。其中,以学术性专题为主,强调师生互动的新生研讨课,成为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的典型模式——学术性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阶段的特点,实现学习阶段的顺利转换,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1]。1972年,南卡罗莱纳大学开设了以加强师生沟通和学生的适应性转变为目标的新生研讨课,成为后来许多大学所效仿的另一种新生研讨课模式—— 适应性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引导新生认识大学生活,熟悉学校环境、学习资源,学会具体的学习方法。

此后,两种模式的新生研讨课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并对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知名大学都将新生研讨课列入对本科生的分类课程或核心课程要求中[2]。在我国,2003年11月,清华大学首次将新生研讨课引入本科教学中。此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3]。

1.2 组织管理及教学实施

各大学的研讨课均具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一般由教学一线的专家和教授组成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课程的计划、安排和实施。研讨课大多面向所有大一新生,不受专业限制。一般在网上公布,供学生充分了解并按照兴趣自行选择[4]。学校会对新生的选课提供适当指导,并且严格限制研讨课的选择人数,一般为15人左右,以保证实际教学效果。由于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因此大都配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一般由学术造诣高、资历深、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教授、专家和学者等担任。

新生研讨课普遍打破专业界限,颠覆以教材为依托的教学内容,涉及众多领域和交叉学科,关注专业学科的引导和前沿问题的探讨。另外,一些新生研讨课带有“导论”的性质,重在引导,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并了解本学科的知识框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4]。

研讨课教学形式灵活开放,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自行设计实施,一般圍绕某一专题展开,安排讲授、课堂讨论、辩论、实验、调研、报告等形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使学生在平等、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大胆思考、平等交流、积极探索,充分参与到课程中,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思辨及批判性思维能力[5]。同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阶段的转换过程。

考核方式上,新生研讨课注重课堂参与表现,一般不采用书面考试方式,而代之以灵活多样的综合考核方式。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综合考量学生课上参与讨论的表现,实验、实习、参观、调查、实际等活动的参与情况,答辩或书面报告完成质量,课堂出席情况等,从而更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2 对军校的启示

2.1 可实现对新生的专业导学

对于军校学生而言,大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一方面,军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训练模式等方面与地方院校有很多不同之处,需要新生尽快适应;另一方面,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熟知的中学学习生活有很大差别,学员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利用。并且由于目前我国的军校,新生在入学前就已选定专业,选择较为盲目,新生对所选专业的概况和发展前景、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一般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学习中常出现学员随着对专业了解的加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是对专业的实际用途不了解,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对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盲目,仅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真正理解开设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还有学员学习不得法,没有养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了解该专业的研究方法和科研过程,无法把书本学习转化为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开始正式的军校学习生活之前,对新生进行专业导学是十分重要的。而新生研讨课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专业导学的作用。

首先,研讨课通过跨学科的探索,提供相关学科框架,能够引导新生对于所学学科专业具有清晰的认知,明确所选专业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其次,研讨课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的要求是直接指向学员日后的专业学习生活的,通过研讨专题所涉猎的本专业及交叉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以使新生在入学之初就对该专业的相关课程和知识有一个充分了解,使今后的学习更具有侧重,为专业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另外,最为关键的,学员通过研讨课的学习经历,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熟悉该专业所特有的分析视角、研究方法,了解适合该专业的学习方法;并且在探究问题、实验、调研等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其科研能力。

2.2 可实现教学观与学习观的转变

目前我国军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授课,学员听课、记笔记、做作业,定期考试的模式,课堂教学仍以讲授式为主,教学方式较为刻板。教师是课堂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处于中心地位。学员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更多的是被动盲目地接受知识,而鲜有主动建构和探究的过程。虽然很多院校也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但成效并不明显。

新生研讨课由教师选题,并根据课程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和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段、方法,并通过适当的引导和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为学生创设探究式学习的氛围,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需要改变习惯的听课、记笔记、做作业的模式,在教师的引领下,在研究、讨论、实验、参观见习等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通过选择研究课题、学习并收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报告等过程体会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乐趣。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如何主动的获取知识,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学习。因而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教学组织形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转变,推动教学模式由“以知识传授为主”向“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转变,不仅对于军校的新生教育,对于日常教学也是值得借鉴的。

2.3 可培养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占据军校教学的主流,致使教与学脱节,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分离,学员在学习方法、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新生研讨课所特有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宽松的学术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并通过课后查阅大量资料等方法分析研究问题,最终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因此学生自觉融入到科学研究的氛围中,经历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有助于激发新生的科研兴趣,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师生、生生间的开放、交互式学习和小组讨论、自由辩论等教学活动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够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并进行批判性思考,因此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质疑精神。因此研讨类课程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培养富有创新型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实施建议

尽管新生研讨课在国外已很成熟,且已成为很多学校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地方高校中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军校中更是鲜有开展。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推广,使研讨课与讲授型、实践型以及自主学习型等类型的课程共同构成更为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具体实施中,有几方面问题需加以注意。

首先,新生研讨课的引入和开展不能盲从其形式。应充分理解新生研讨课的内涵和特点,认识到新生研讨课与常规课程的不同之处。不能将其等同于全面展示知名教授学术水平的专业课,系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普通引论课,培养专业研究能力的大四顶峰课程,或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6]。

其次,军校新生研讨课的开设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由于军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新生研讨课的选题除了体现学科专业外,应更加突出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军人素养、战斗精神培养和联合作战、信息化作战意识培养融入其中。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如可结合著名战役、军事时事、新型武器装备的相关情况等展开研讨。此外,为了避免局限性,在充分利用本校师资力量的同时,也可以聘请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等的知名专家开设新生研讨课,使之成为军校与地方院校交流的平台,成为师生探索和了解学术前沿的窗口。

再次,新生研讨课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授课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而且需要具备高屋建瓴的学术眼界,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精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

最后,新生研讨课关注学生参与、重视研究能力的理念应推广到其他所有课程中,使新生研讨课的效果得到更好发挥,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整体提升;也应倡导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其积极影响长期保持并延续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纵向結构特点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0(5):67-72.

[2] 刘俊霞,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46-147.

[3] 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4):58-60.

[4] 丁宜丽.新生研讨课:美国本科教育的特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5(8):58-59.

[5] 张文雪,刘俊霞.新生研讨课教学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11):139-143.

[6] 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93-96

[7] 唐轶.美国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8(1):44-46.

猜你喜欢

军校研讨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生娃萌萌哒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