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铜陵酸性矿山环境中微生物群落构成调查

2014-09-25李旭谢世鹏胡聪聪吕铖徐清萌邢辉

中学生物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调查

李旭+谢世鹏+胡聪聪+吕铖+徐清萌+邢辉

摘 要 生物兴趣小组对酸性矿山环境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利用FeO、改良NA培养基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从铜陵狮子山尾矿区采集的酸性矿山废水和尾砂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8株微生物,通过对其形态特征观察和16 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8株微生物可分为Acidiphilium、Acidisphaera等5个属微生物。

关键词 酸性矿山环境 微生物培养 调查

中图分类号 Q-33 文献标识码 B

1 课题提出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参观了安徽铜陵狮子山酸性尾矿区。该尾矿区是由铜矿开采后丢弃的硫化物矿石等堆积形成的,这些硫化物废矿石与大气圈中的水、氧气接触后,在一系列的微生物作用下形成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与酸性尾砂,AMD与酸性尾砂构成了酸性矿山环境。酸性矿山环境具有pH低、硫酸盐含量高的特点,同时往往还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AMD一旦排入周围环境中,会对河流、湖泊、土壤、地下水等造成严重污染,其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还能通过鱼类、植物等从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酸性矿山环境形成后,周围的生态环境往往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恢复,目前采用的治理方法主要是物理掩埋、酸碱中和等,不能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治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可以通过研究参与酸性矿山环境形成的微生物入手,从源头上遏制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那么铜陵酸性矿山环境中有哪些微生物群落呢?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中所学到的“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设计实验,分离培养出了铜陵酸性矿山环境中的微生物。

2 研究过程

2.1 采集样品

从安徽省铜陵狮子山尾矿区的一处酸性矿山排水溪流(N30°54′18.8″,E117°53′58.0″)沿山自上到下选取3个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采集100 mL AMD样品,装在经高压蒸汽灭菌的血清瓶中,分别标记后快速放置到冰盒中。

在尾砂库(N30°54′37.8″,E117°53′51.0″)采集具有典型特征的尾砂样品2个,将尾砂样品装在灭菌的三角瓶中,用封口膜包扎,分别标记后放置到冰盒中,快速带回实验室。

2.2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的地化分析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地化指标分析,金属元素含量分析采用ICP-MS完成,上述地化指标分析委托南京大学分析中心完成。

2.3 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基配制

根据酸性矿山环境的特点,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基选用FeO培养基[A液:称取7.00 g FeSO4·7H2O溶解在25 mL H2O中,利用1M HCl调节pH至2.0,采用0.22 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现配现用;B液:分别称取1.80 g(NH4)2SO4,0.70 g MgSO4·7H2O,0.25 g TSB(蛋白胨大豆肉汤)溶解于725 mL H2O中,利用1M HCl调节pH至2.5;C液:取10 g琼脂糖溶解在250 mL H2O中,B、C液采用高压蒸汽湿热灭菌,待冷却至50℃时,将A、B、C三种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倒半杯制作固体培养基];同时采用改良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l 5 g,琼脂15 g,H2O 1 000 mL,利用1M HCl调节pH至2.5~3.0)对样品中微生物群落构成进行分析。

2.4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将采集的样品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然后涂布在FeO培养基、改良NA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待菌落长出后,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单菌落,采用四区平板划线法逐次进行分离纯化,直至得到纯培养物。对纯化得到的微生物的菌落和菌体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并进行简单染色、芽孢染色与革兰氏染色鉴定。

2.5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种属初步界定

将纯化所得菌株在相应分离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离心获取菌体,利用细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相应菌株的DNA。提取得到分离纯化菌株的总基因组DNA后,利用通用引物(27F:AGAGTTTGATCCTG GCTCAG;1541R:AAGGAGGTGATCCAGCCGCA)对菌株16 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DNA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纯度及含量后进行测序。

将测得的16 S rRNA基因序列提交到NCBI GenBank数据库,同时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对,初步鉴定其种属关系,以确定酸性矿山环境微生物群落构成。

3 研究结果

3.1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的地化指标

地化分析的结果见表1,表明,铜陵狮子山酸性矿山环境具有低pH、重金属种类多、硫酸盐含量高等特点,pH大约在2.5~4.0。重金属种类主要包括Al、As、Ba、Cu、Fe、Hg等。AMD与尾砂中铁的含量较高,该地区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3.2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分离的微生物形态特征

利用配制的FeO、改良NA培养基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从酸矿水和尾砂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FZ-1、FZ-2、FZ-3、FZ-5、FZ-6、FZ-7、FZ-8、FZ-9等共8株细菌(图1),其筛选培养基、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特征如表2所示。

3.3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种属初步界定

分别将纯化得到的8株微生物的16 S rRNA序列在NCBI基因库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FZ-1与Acidiphilium sp.YA-4(AM176778.1)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推测FZ-1可能是Acidiphilium属的一类微生物;FZ-6与Acidisphaera rubrifaciens(D86512.1)的序列同源性达98%,推测FZ-6可能是Acidisphaera属的一类微生物;FZ-3与Acidithiobacillus sp.YP-5(EU084708.1)的序列同源性均达99%,FZ-5与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Strain BRGM1(AJ457806.1)的序列同源性达99%,推测FZ-3、FZ-5可能是Acidithiobacillus属的一类微生物;FZ-2、FZ-9与Hydrotalea mesoacidophilus NJU-AMDS2亲缘关系很近,其序列同源性达100%,推测FZ-2、FZ-9可能是Hydrotalea属的一类微生物;FZ-7、FZ-8与Bacillus subtilis的序列同源性达99%,推测FZ-7、FZ-8可能是Bacillus属的一类微生物。对以上得到的微生物种属关系还需要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化学分类以及DNA杂交等数据进一步确认。

4 结论与讨论

利用FeO、改良NA培养基从铜陵狮子山尾矿区采集的AMD和尾砂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8株微生物,通过对其形态特征观察和16 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8株微生物可分为Acidiphilium、Acidisphaera、Acidithiobacillus、Hydrotalea、Bacillus等5个属微生物;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这8株微生物可能与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都有着一定的关系。

本生物兴趣小组结合酸性矿山环境的污染问题,利用高中生物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就酸性矿山环境的微生物群落构成进行了探究。围绕着该研究课题,本小组在教师的帮助下,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条件,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研究,对酸性矿山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构成有了初步了解,对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

虽然现阶段的研究结果还很简单,但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收获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近距离地领略了科研探究活动,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为接下来微生物功能研究以及模拟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Colmer A R,Hinkle M E.1947.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s in acid mine drainage[J]. Science,106(3):253-256.

[2] Coupland K, Johnson D B.Evidence that the potential for dissimilatory ferric iron reduction is widespread among acidophilic heterotrophic bacteria[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8,279(1):30-35.

[3] Johnson D B.Selective solid media for isolating and enumerating acidophilic bacteria [J].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1995,23(2):205-218.

[4] 汪忠.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endprint

摘 要 生物兴趣小组对酸性矿山环境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利用FeO、改良NA培养基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从铜陵狮子山尾矿区采集的酸性矿山废水和尾砂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8株微生物,通过对其形态特征观察和16 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8株微生物可分为Acidiphilium、Acidisphaera等5个属微生物。

关键词 酸性矿山环境 微生物培养 调查

中图分类号 Q-33 文献标识码 B

1 课题提出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参观了安徽铜陵狮子山酸性尾矿区。该尾矿区是由铜矿开采后丢弃的硫化物矿石等堆积形成的,这些硫化物废矿石与大气圈中的水、氧气接触后,在一系列的微生物作用下形成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与酸性尾砂,AMD与酸性尾砂构成了酸性矿山环境。酸性矿山环境具有pH低、硫酸盐含量高的特点,同时往往还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AMD一旦排入周围环境中,会对河流、湖泊、土壤、地下水等造成严重污染,其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还能通过鱼类、植物等从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酸性矿山环境形成后,周围的生态环境往往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恢复,目前采用的治理方法主要是物理掩埋、酸碱中和等,不能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治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可以通过研究参与酸性矿山环境形成的微生物入手,从源头上遏制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那么铜陵酸性矿山环境中有哪些微生物群落呢?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中所学到的“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设计实验,分离培养出了铜陵酸性矿山环境中的微生物。

2 研究过程

2.1 采集样品

从安徽省铜陵狮子山尾矿区的一处酸性矿山排水溪流(N30°54′18.8″,E117°53′58.0″)沿山自上到下选取3个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采集100 mL AMD样品,装在经高压蒸汽灭菌的血清瓶中,分别标记后快速放置到冰盒中。

在尾砂库(N30°54′37.8″,E117°53′51.0″)采集具有典型特征的尾砂样品2个,将尾砂样品装在灭菌的三角瓶中,用封口膜包扎,分别标记后放置到冰盒中,快速带回实验室。

2.2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的地化分析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地化指标分析,金属元素含量分析采用ICP-MS完成,上述地化指标分析委托南京大学分析中心完成。

2.3 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基配制

根据酸性矿山环境的特点,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基选用FeO培养基[A液:称取7.00 g FeSO4·7H2O溶解在25 mL H2O中,利用1M HCl调节pH至2.0,采用0.22 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现配现用;B液:分别称取1.80 g(NH4)2SO4,0.70 g MgSO4·7H2O,0.25 g TSB(蛋白胨大豆肉汤)溶解于725 mL H2O中,利用1M HCl调节pH至2.5;C液:取10 g琼脂糖溶解在250 mL H2O中,B、C液采用高压蒸汽湿热灭菌,待冷却至50℃时,将A、B、C三种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倒半杯制作固体培养基];同时采用改良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l 5 g,琼脂15 g,H2O 1 000 mL,利用1M HCl调节pH至2.5~3.0)对样品中微生物群落构成进行分析。

2.4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将采集的样品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然后涂布在FeO培养基、改良NA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待菌落长出后,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单菌落,采用四区平板划线法逐次进行分离纯化,直至得到纯培养物。对纯化得到的微生物的菌落和菌体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并进行简单染色、芽孢染色与革兰氏染色鉴定。

2.5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种属初步界定

将纯化所得菌株在相应分离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离心获取菌体,利用细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相应菌株的DNA。提取得到分离纯化菌株的总基因组DNA后,利用通用引物(27F:AGAGTTTGATCCTG GCTCAG;1541R:AAGGAGGTGATCCAGCCGCA)对菌株16 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DNA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纯度及含量后进行测序。

将测得的16 S rRNA基因序列提交到NCBI GenBank数据库,同时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对,初步鉴定其种属关系,以确定酸性矿山环境微生物群落构成。

3 研究结果

3.1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的地化指标

地化分析的结果见表1,表明,铜陵狮子山酸性矿山环境具有低pH、重金属种类多、硫酸盐含量高等特点,pH大约在2.5~4.0。重金属种类主要包括Al、As、Ba、Cu、Fe、Hg等。AMD与尾砂中铁的含量较高,该地区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3.2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分离的微生物形态特征

利用配制的FeO、改良NA培养基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从酸矿水和尾砂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FZ-1、FZ-2、FZ-3、FZ-5、FZ-6、FZ-7、FZ-8、FZ-9等共8株细菌(图1),其筛选培养基、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特征如表2所示。

3.3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种属初步界定

分别将纯化得到的8株微生物的16 S rRNA序列在NCBI基因库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FZ-1与Acidiphilium sp.YA-4(AM176778.1)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推测FZ-1可能是Acidiphilium属的一类微生物;FZ-6与Acidisphaera rubrifaciens(D86512.1)的序列同源性达98%,推测FZ-6可能是Acidisphaera属的一类微生物;FZ-3与Acidithiobacillus sp.YP-5(EU084708.1)的序列同源性均达99%,FZ-5与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Strain BRGM1(AJ457806.1)的序列同源性达99%,推测FZ-3、FZ-5可能是Acidithiobacillus属的一类微生物;FZ-2、FZ-9与Hydrotalea mesoacidophilus NJU-AMDS2亲缘关系很近,其序列同源性达100%,推测FZ-2、FZ-9可能是Hydrotalea属的一类微生物;FZ-7、FZ-8与Bacillus subtilis的序列同源性达99%,推测FZ-7、FZ-8可能是Bacillus属的一类微生物。对以上得到的微生物种属关系还需要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化学分类以及DNA杂交等数据进一步确认。

4 结论与讨论

利用FeO、改良NA培养基从铜陵狮子山尾矿区采集的AMD和尾砂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8株微生物,通过对其形态特征观察和16 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8株微生物可分为Acidiphilium、Acidisphaera、Acidithiobacillus、Hydrotalea、Bacillus等5个属微生物;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这8株微生物可能与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都有着一定的关系。

本生物兴趣小组结合酸性矿山环境的污染问题,利用高中生物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就酸性矿山环境的微生物群落构成进行了探究。围绕着该研究课题,本小组在教师的帮助下,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条件,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研究,对酸性矿山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构成有了初步了解,对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

虽然现阶段的研究结果还很简单,但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收获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近距离地领略了科研探究活动,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为接下来微生物功能研究以及模拟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Colmer A R,Hinkle M E.1947.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s in acid mine drainage[J]. Science,106(3):253-256.

[2] Coupland K, Johnson D B.Evidence that the potential for dissimilatory ferric iron reduction is widespread among acidophilic heterotrophic bacteria[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8,279(1):30-35.

[3] Johnson D B.Selective solid media for isolating and enumerating acidophilic bacteria [J].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1995,23(2):205-218.

[4] 汪忠.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endprint

摘 要 生物兴趣小组对酸性矿山环境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利用FeO、改良NA培养基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从铜陵狮子山尾矿区采集的酸性矿山废水和尾砂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8株微生物,通过对其形态特征观察和16 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8株微生物可分为Acidiphilium、Acidisphaera等5个属微生物。

关键词 酸性矿山环境 微生物培养 调查

中图分类号 Q-33 文献标识码 B

1 课题提出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参观了安徽铜陵狮子山酸性尾矿区。该尾矿区是由铜矿开采后丢弃的硫化物矿石等堆积形成的,这些硫化物废矿石与大气圈中的水、氧气接触后,在一系列的微生物作用下形成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与酸性尾砂,AMD与酸性尾砂构成了酸性矿山环境。酸性矿山环境具有pH低、硫酸盐含量高的特点,同时往往还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AMD一旦排入周围环境中,会对河流、湖泊、土壤、地下水等造成严重污染,其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还能通过鱼类、植物等从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酸性矿山环境形成后,周围的生态环境往往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恢复,目前采用的治理方法主要是物理掩埋、酸碱中和等,不能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治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可以通过研究参与酸性矿山环境形成的微生物入手,从源头上遏制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那么铜陵酸性矿山环境中有哪些微生物群落呢?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中所学到的“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设计实验,分离培养出了铜陵酸性矿山环境中的微生物。

2 研究过程

2.1 采集样品

从安徽省铜陵狮子山尾矿区的一处酸性矿山排水溪流(N30°54′18.8″,E117°53′58.0″)沿山自上到下选取3个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采集100 mL AMD样品,装在经高压蒸汽灭菌的血清瓶中,分别标记后快速放置到冰盒中。

在尾砂库(N30°54′37.8″,E117°53′51.0″)采集具有典型特征的尾砂样品2个,将尾砂样品装在灭菌的三角瓶中,用封口膜包扎,分别标记后放置到冰盒中,快速带回实验室。

2.2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的地化分析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地化指标分析,金属元素含量分析采用ICP-MS完成,上述地化指标分析委托南京大学分析中心完成。

2.3 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基配制

根据酸性矿山环境的特点,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基选用FeO培养基[A液:称取7.00 g FeSO4·7H2O溶解在25 mL H2O中,利用1M HCl调节pH至2.0,采用0.22 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现配现用;B液:分别称取1.80 g(NH4)2SO4,0.70 g MgSO4·7H2O,0.25 g TSB(蛋白胨大豆肉汤)溶解于725 mL H2O中,利用1M HCl调节pH至2.5;C液:取10 g琼脂糖溶解在250 mL H2O中,B、C液采用高压蒸汽湿热灭菌,待冷却至50℃时,将A、B、C三种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倒半杯制作固体培养基];同时采用改良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l 5 g,琼脂15 g,H2O 1 000 mL,利用1M HCl调节pH至2.5~3.0)对样品中微生物群落构成进行分析。

2.4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将采集的样品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然后涂布在FeO培养基、改良NA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待菌落长出后,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单菌落,采用四区平板划线法逐次进行分离纯化,直至得到纯培养物。对纯化得到的微生物的菌落和菌体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并进行简单染色、芽孢染色与革兰氏染色鉴定。

2.5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种属初步界定

将纯化所得菌株在相应分离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离心获取菌体,利用细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相应菌株的DNA。提取得到分离纯化菌株的总基因组DNA后,利用通用引物(27F:AGAGTTTGATCCTG GCTCAG;1541R:AAGGAGGTGATCCAGCCGCA)对菌株16 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DNA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纯度及含量后进行测序。

将测得的16 S rRNA基因序列提交到NCBI GenBank数据库,同时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对,初步鉴定其种属关系,以确定酸性矿山环境微生物群落构成。

3 研究结果

3.1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的地化指标

地化分析的结果见表1,表明,铜陵狮子山酸性矿山环境具有低pH、重金属种类多、硫酸盐含量高等特点,pH大约在2.5~4.0。重金属种类主要包括Al、As、Ba、Cu、Fe、Hg等。AMD与尾砂中铁的含量较高,该地区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3.2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分离的微生物形态特征

利用配制的FeO、改良NA培养基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从酸矿水和尾砂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FZ-1、FZ-2、FZ-3、FZ-5、FZ-6、FZ-7、FZ-8、FZ-9等共8株细菌(图1),其筛选培养基、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特征如表2所示。

3.3 酸性矿山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种属初步界定

分别将纯化得到的8株微生物的16 S rRNA序列在NCBI基因库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FZ-1与Acidiphilium sp.YA-4(AM176778.1)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推测FZ-1可能是Acidiphilium属的一类微生物;FZ-6与Acidisphaera rubrifaciens(D86512.1)的序列同源性达98%,推测FZ-6可能是Acidisphaera属的一类微生物;FZ-3与Acidithiobacillus sp.YP-5(EU084708.1)的序列同源性均达99%,FZ-5与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Strain BRGM1(AJ457806.1)的序列同源性达99%,推测FZ-3、FZ-5可能是Acidithiobacillus属的一类微生物;FZ-2、FZ-9与Hydrotalea mesoacidophilus NJU-AMDS2亲缘关系很近,其序列同源性达100%,推测FZ-2、FZ-9可能是Hydrotalea属的一类微生物;FZ-7、FZ-8与Bacillus subtilis的序列同源性达99%,推测FZ-7、FZ-8可能是Bacillus属的一类微生物。对以上得到的微生物种属关系还需要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化学分类以及DNA杂交等数据进一步确认。

4 结论与讨论

利用FeO、改良NA培养基从铜陵狮子山尾矿区采集的AMD和尾砂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8株微生物,通过对其形态特征观察和16 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8株微生物可分为Acidiphilium、Acidisphaera、Acidithiobacillus、Hydrotalea、Bacillus等5个属微生物;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这8株微生物可能与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都有着一定的关系。

本生物兴趣小组结合酸性矿山环境的污染问题,利用高中生物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就酸性矿山环境的微生物群落构成进行了探究。围绕着该研究课题,本小组在教师的帮助下,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条件,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研究,对酸性矿山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构成有了初步了解,对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

虽然现阶段的研究结果还很简单,但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收获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近距离地领略了科研探究活动,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为接下来微生物功能研究以及模拟酸性矿山环境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Colmer A R,Hinkle M E.1947.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s in acid mine drainage[J]. Science,106(3):253-256.

[2] Coupland K, Johnson D B.Evidence that the potential for dissimilatory ferric iron reduction is widespread among acidophilic heterotrophic bacteria[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8,279(1):30-35.

[3] Johnson D B.Selective solid media for isolating and enumerating acidophilic bacteria [J].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1995,23(2):205-218.

[4] 汪忠.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汤家坪钼矿尾矿库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与分析
茅箭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师资配备情况调查
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东莞市普通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现状调查
东莞市普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