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相色谱法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含量

2014-09-25周德宝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气相色谱法特点

周德宝

摘 要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具有含量甚微,分布范围极广,作用极强,内源产生这给提取、分离和定量分析带来很多难题。而气相色谱法可高效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做如下研究。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气相色谱法;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Q9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2

植物自种子萌发,到种子再形成,这些有规律的生物活动,是受植物体内存在的内源生长调节剂所调节的。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分布范围极广,作用极强,内源产生。近年来,植物逆境下的信息传递已受到生物界学者的普遍关注,ABA(脱落酸)可作为根源干旱信号已得到大量实验证实,而根源IAA(生长素)可加强干旱后期水信号的调控作用。目前,ABA和IAA及GA、CTK的测定方法主要有:a>气相色谱法(GC)法;b>免疫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e>毛细管电泳法。而免疫法因其测定结果不太稳定,重复性差及放射生物质的欠安全而受到限,HPLC在ABA、IAA的定量测定方面有一定优势。

1 气相色谱的结构特点及发展应用

气相色谱法(GC)是1952年马丁(Mattin)、辛格(Synge)及詹姆斯(James)等人首次建立的。早在1941年,当马丁等人研究液—液分配色谱时,就曾提出过气—液色谱法的设想。11 a后马丁等人研究成功了崭新的气—液色谱法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作了深入的研究。瑞依(Ray)在1954年及荷兰学者范第姆特(Am Decimeter)等人在1956年均有相关研究。同年,美国戈雷(Go lay)、澳大利亚麦克威廉(Ac William)、英国的劳夫劳克(Lovelock),在气相色谱应用研究上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而使气相色谱法获得了极为迅速地发展和更加广泛地应用。早在1956年,我国色谱工作者就开展了气相色谱法的研究工作。40 a中,无论在色谱理论、色谱技术、色谱仪器和色谱试剂的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绩,对气相色谱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1.1 特点

(1)高效:在(GC)法应用中,通常填充色谱柱,理论塔片数可上千,但色谱柱可达到106块理论塔片数,达到很高的分离效能。如它可以将临近沸点的成分与极其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分离。使毛细柱分析轻油中的150个组分。若用高选择性的固定液,可分析性质极为相似的组分,轻烃类异构体等。

快速:快速分析各种样品。

使用量甚微:样品用量通常以ug计,也有Eng计。如在大气污染物的分析中,可检测出10-12克的微量组分;在农药残留量的分析中,可检测出

mg/kg级的残留物。

(4)应用范围极宽:(GC)法广泛应用于气体和易挥发挥或可转化为易挥发物的液体和固体样品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通常一般易于挥发的有机物可直接进样分析,但对那些挥发性低可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可通过衍生化制成挥发性大和热稳定性好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少量无机物可转化成金属卤化物或金属螯合物等进行分析;多数高分子或生物大分子可先进行裂解,再用裂解色谱法。此外气相色谱法也用于99.99%的超纯试剂的制备和工业生产中流程指示与控制等方面。

1.2 应用

自1952年问世以来,(GC)法经过60多a的发展,现已成为一种重要普遍使用的分离分析方法。早期主要用于分离分析石化产品,目前,其在医学上,作为疾病论断的手段,也得到了应用,还在有机合成、医药卫生、生物化学、食品分析和环境监测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已成为药物分析中,有关杂质检查、原料药与制剂的含量测定的首选方法之

气相色谱法(GC)在50-60年代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分析的主要方法。70年代至本世纪气相色谱法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早期的分析主要是单一生长调节剂成份的定量分析,后有报道,有用气相色谱进行混合成份的多样分析,但很少。

2 结语

气相色谱法虽然也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但反过来前期条件要求相对比较苛刻,如样品的挥发性限制。在约300万个有机化合物中,可直接用气相色谱(GC)法分析的仅占20%,比例相对比较低。一些挥发性差或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用裂解、水解、硅烷化等方法预处理也存在许多弊端 ,仪器使用上过于繁琐,照成误差增大。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植物生长调节剂气相色谱法特点
香水百合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条件的优化
香水百合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条件的优化
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
气相色谱法测定宽叶缬草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含量
市售乳制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评估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葡萄中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